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州大学中文系段平同志经过多年搜集、整理、研究,对《河西宝卷》的发掘、整理作出了贡献。其中《孟姜女哭长城》—(河西宝卷选一),近期已由兰州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全国发行,与广大读者见面了。宝卷是我国传统的说唱文学,明清时期特别盛行于民间,有人估计其种类有千种以上.所谓《河西宝卷》即是流行于甘肃省河西地区的宝卷.属敦煌变文的后裔,在中国  相似文献   

2.
作为讲唱艺术的宝卷之渊源有"变文"说,有"俗讲"说。分别从宝卷的文体形式、仪式过程以及故事内容等方面来看,宝卷的渊源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源的。  相似文献   

3.
作为讲唱艺术的宝卷之渊源有“变文”说,有“俗讲”说。分别从宝卷的文体形式、仪式过程以及故事内容等方面来看,宝卷的渊源是多种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多源的。  相似文献   

4.
宝卷”这个名称,现在听起来是有些陌生了。但在我省河西地区,却一直保留着念卷、听卷这个古老的民间习俗。每到农闲,或风沙漫天不能劳动的时日,就会看到人们围坐一起在讲唱宝卷。河西宝卷的前身,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的敦煌“变文”。自从变文在宋初被明令禁止以后,民间就出现了它的嫡系后代——宝卷,它特别盛行于明、清。解放以后,注意到它的人很少。只是简单地把它归为“善书”,成为迷信品,没人敢动用。但在人民的心里并没有忘记它,他们悄悄地“念”、“听”,从中吸取有用的艺术营养,陶冶正直、善良的乡风民俗,批判身边的坏人坏事,颂扬心目中的人和“神”。可见,“宝卷”和劳动人民不单有着久远的历史交往,而且有着深厚的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5.
宝卷是从唐代的“俗讲”、宋代的“说经”发展而成的一种说唱艺术样式。“俗讲”相对“僧讲”。同属变文,均为寺院里的和尚沿袭佛经的有散文有偈颂即散韵合体,向听众弘扬佛法、宣传佛义所用。宋初禁止在庙宇“讲唱经文”,敷演故事、从事“俗讲”的和尚们,便和讲唱“小说”“讲史”“诸宫调”的职业艺人并驾齐驱,转入瓦肆“说诨经”,“说参请”。迨至明清,佛道盛行,秘密教会兴起。由之变相的宝卷也风靡一时。它的形式与变文无殊,而题材却有由佛道故事向民间传说扩展的趋势,讲唱的场所由市井深入到乡村居室,宣讲宝卷也逐渐从布道劝善演进为民间说唱,宝卷则成了宣卷的脚本,流传于后世。  相似文献   

6.
文章着重论述了从唐代"变文"到宋代"宝卷"的演化过程及"宝卷学"的前瞻性影响,并运用大量的文献史料和碑刻,阐明了传入中土的佛教观世音菩萨,是如何在中国人的信仰心理影响下,由原本产生于印度的男身菩萨,逐渐演变成在河南汝州香山寺出家的妙善三公主所修化,从而实现了观世音菩萨信仰中国化的过程.并且进一步地论证了我国迄今所知最早的一部宝卷《香山宝卷》,确实如该卷中所载是北宋杭州上天竺寺普明禅师在崇宁二年(1103)撰写完成,无庸置疑.  相似文献   

7.
宝卷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讲唱文学,流传极广,影响巨大。至今在江苏、浙江、山西、河北及甘肃河西走廊等地农村中,仍受农民欢迎。这种讲唱文学形式如何起源、发展,尚有许多不清楚的问题。笔者在《宝卷叙录(一)》中提出:“宝卷为继承唐代变文、宋代讲经传统而形成的讲唱形式,但是到目前人们尚未发现它们之间直接嬗变的资料,因为现存宝卷最早是明代的作品。”现在情况有了进展。刊于元代前期的《红罗宝卷》被发现了;郑振铎先生所说的元末明初抄本《目连宝卷》可以确认,它的形式较前者更为简古,产生时代可能早于前者;笔  相似文献   

8.
源同形异说差别:汉川善书与宝卷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川善书是善书的一种地方形态,至今仍流传在湖北汉川地区,它与宝卷在艺术形式与说唱内容上有着密切联系。汉川善书与宝卷在艺术结构、句式结构、演唱形式等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在宣讲内容上也是宗教性与世俗性兼容,但仍存在艺术形式、说唱内容、讲唱场境等方面的差异,尤其是汉川善书的通俗化表演及哭文化与严肃的宝卷宣讲形成反差。研究宝卷与汉川善书的异同,对汉川善书的理论研究及汉川善书的保护实践有双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宝卷的历史发展来看,许多宝卷非文学作品,故不能笼统将宝卷定义为"说(讲)唱文学"。作为"非遗"的宣卷和宝卷,应弄清近现代在民间信仰活动中传承的民间宝卷及其演唱形式和它们所依附的仪式化信仰活动。常州地区现代仍存在抄传宝卷为功德的观念,不存在民间宣卷艺人的"秘本"问题,宣卷形式仍为"木鱼宣卷"。宝卷文献的整理,应发掘和选择民间抄传善本影印出版。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卷中的歌辞《五更转》与河西宝卷中的《哭五更》,流传在同一地域,具有相似的结构形式,因此厘清二者的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在数据统计的基础上,分析了二者的源流关系,并对其形式和表现主题的异同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1.
:佛教的俗讲是中国宝卷的渊源 ,它是佛教僧众向世俗民众讲经说法的活动 ,其内容为讲解经文 (讲经 )和说唱因缘 (说法 )两大部分。宋代 ,在佛教信徒的法会道场、结社念佛的活动中 ,孕育和产生了宝卷。宝卷继承了佛教俗讲的传统 ,而同南宋时期勾栏瓦子中出现的说唱技艺“谈经”等无关  相似文献   

12.
莫高窟第9号窟的维摩诘变相榜题是研究变相、变文与经文关系的重要参考文献.围绕其与敦煌讲经文、通俗佛经注疏之间的关系,通过梳理、比对佛教文献及相应敦煌写卷,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莫高窟第9窟北壁东侧阿难乞乳图的这段榜题,来源于敦煌地区流行的《维摩诘经》通俗注疏中所摘抄的《乳光经》.这表明敦煌壁画中的画面场景及变相榜题,受到敦煌地区与讲唱文学相关的讲经文、通俗佛经注疏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看出变相的创作常偏离了原始经文而接近了讲经文或相关的通俗注疏.这种现象展现了晚唐五代时期佛教宣讲注重通过简单故事普及佛教的发展态势,也呈现出此一时期维摩诘变相的人间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敦煌文献中保存了不少关于河西回鹘的史料,其中,《张义潮变文》、《张淮深变文》《龙泉神剑歌》、《沙州百姓上回鹘天可汗书》、《曹义金上回鹘众宰相状》,尤为重要,弥补了唐五代期间回鹘史料的不足,是研究河西回鹘不可缺少的史料。罗振玉、王重民、孙楷第、姜亮夫等先学,为整理和研究上述文献作了重要贡献。本文就上述文献中的河西回鹘问题试作探讨,以求见教。  相似文献   

14.
文益书局是清末民国时期石印宝卷的开创者和龙头老大.从1909年到20世纪30年代,它大约石印了近80部宝卷.文益书局通过保护版权,广告推销,聘请名家题签、插图和校对等营销手段,成功地将宝卷刊印推入到近代化的出版业中.从来源上说,文益书局石印本宝卷中只有5种新编宝卷,约三分之一源自经房本、善书局本宝卷,其余的都是整理民间流行的抄本宝卷而来.这些卷本或是最经典的,或是最流行的,或是最有社会影响力的.由此可见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建立在信仰基础上的消费,是在尊重宝卷特殊性的前提之下来实现商业价值的.文益书局石印宝卷使得世俗故事为主的案头本宝卷大量产生,客观上在向通俗文学方向靠拢,半自觉地汇入到近现代的都市通俗文艺之中.总之,文益书局石印宝卷是吴语区宝卷城市化、商业化、娱乐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敦煌斋愿文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用来追荐亡人的仪式文本.这些仪式和敦煌其他许多斋仪相似,通常都是以佛教斋会为依托,在仪式过程中借助语言和文本来表达仪式诉求.佛教化的追荐仪式得以发生,与佛教功德思想有关.功德思想在逻辑上为包括荐亡在内的许多佛教仪式梳理了一条脉络,借助布施、设斋等佛事行为而产生功德,功德又能够发生转移,从而生人追荐亡者为其“做功德”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6.
《天地宝卷》探颐——清代天地门教经卷的又一重要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天地宝卷》是笔者最近在民间发掘的清代天地门教的又一部重要经卷。该部经卷汇集了流传于天地门教内部的各种“经”、“赞”、“大赞”、“小赞”、“偈”、“词”八十多篇,为进一步搞清天地门教的组织传承、教义思想和道场仪式,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17.
民间说唱《方四娘》,是我国西北地区回、汉、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口头文学作品之一。而《方四姐宝卷》,则是方四娘的一个重要类别。《方四姐宝卷》中浸透了复杂的宗教因素,对流传地区的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发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对《方四姐宝卷》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影响,应怎样去评价呢?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方四姐宝卷》——一曲女性生活的悲歌 《方四姐宝卷》取材于一幕血淋淋的家庭生活悲剧故事。方四姐本是一位聪明贤淑的大家闺秀,自从嫁到于员外家,做了于郎的妻子后,以于家婆婆为代表的家族势力,在方四姐身上滥施家法,对她的折磨令人发指,惨不忍睹。婆婆无故刁难方四姐,使唤她到很远很远的路上去挑水,等她回来后  相似文献   

18.
大安国寺由玄宗的父亲睿宗舍宅而立,在开元时期(713-741)汇集了各种学派的僧侣,成为长安最为重要的皇家寺院.俄藏《开元廿九年(741)授戒牒》表明,开元二十九年二月,大安国寺僧人释道建曾经受命来沙州主持授戒仪式,并宣讲唐玄宗刚刚编纂完毕的《御注金刚经》以及《法华经》、《梵网经》.此举为长安佛教与敦煌佛教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通过两地的联系,长安新的佛典、画样、艺文等都传人敦煌,给敦煌佛教文化增添了光彩.这件文书也为我们探讨长安与敦煌的关系问题留下了更多想象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结合敦煌遗书与相关藏经的记载,对变文讲唱音声符号标志之一的“上下”进行重新考释,可知它的含义源于佛教音乐的打击乐和管弦乐,“上下”与“吟”、“古吟”合用时,表示的是声乐与器乐的相配。  相似文献   

20.
中国有自己悠久的文化传统,但她的文化却是开放性的,她吸取与之交往的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丰富了自己的传统。就小说而论,随着印度佛教的传入,佛经的唱读和变文、宝卷的流行,引起了我国话本小说的大发展。后来的《西游记》,不但取经故事本身与佛教文化关系直接,即使孙悟空这样的重要形象,也与古代印度纪事诗《拉麻传》中的哈奴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