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带来了近代华北农村商品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近代华北农村的商品经济仍然相当落后,农民生活水平仍属于绝对贫困,在此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近代华北农村家庭规模虽有缩小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变化的原因不是农村工业化的结果,而是家庭土地占有关系缩小所致。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和直系家庭为主要形式,核心家庭居次要地位。传统学者以“大家庭”作为中国社会主要的家庭类型是有充分依据的,它符合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实际情况。文章从近代华北农村家庭的家庭周期、婚姻习俗、生育制度、居住模式等方面论证了这种结构类型产生的社会原因,认为家庭规模和家庭结构的变迁与社会的各种风俗、制度关系密切,不能简单的以统计数据的大小确定它是“大家庭”还是“小家庭”。  相似文献   

3.
黄蓓 《成才与就业》2009,(24):35-37
不少人,特别是那些爱漂亮的女性认为,职业装单一色彩与款式,彰显不出自己的个性美,穿职业装只是工作的需要。其实,只要善用饰品搭配职业装,比如项链、手饰、头饰、胸饰、丝巾、手表、领带等,也能起到点缀的作用,丰富服饰的表达力,增加服饰的感染力,从而点亮你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4.
服饰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师范院校教师注意服饰美的培育,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教师服饰美从其内蕴看,包括色彩美、款式美、品味美及个性美;从其培育看,应遵循简洁清新、端庄雅致、整体和谐、协调装饰、兼顾举止等原则。  相似文献   

5.
1906~1937年间,铁路在华北地区兴起并渐成交通网络体系的进程中,以其独具的全天候、大规模、跨区域、安全快捷等优势,很快成为华北内陆与沿海社会各通商口岸间的纽带和桥梁,华北内陆因此成为沿海经济区的重要腹地之一。受此影响,华北内陆的传统经济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尤其是铁路沿线地区农村的种植模式、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均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此可见,近代铁路在华北内陆农村经济的分化与重组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晚清实施“新政”,标志着华北农村传统的基层政权开始发生变化;入民国后,华北农村基层政权的革新在更广的范围内展开,基层政权从县级政权向下延伸至区级政权,其组织和功能得到扩展和改善。但在近代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基层政权机构近代化的努力从功效上来说是进展不大的  相似文献   

7.
“义”与“利”是华北农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在近代,由于以工业文明为后盾的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入,华北农民传统的贵义贱利价值观赖以支持的经济基础逐渐瓦解,而反映西方价值观念的商品意识的色彩却日益浓厚,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然而,经受绵延几千年儒家文化浸淫的近代华北农民,其自身带有的更多是封建母体遗传下来的基因,贵义贱利依然是他们精神生活的基本趋向和评判人事的尺度。在义与利之间,近代华北农民是矛盾而又彷徨的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族服饰特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饰是文化的载体,我国五彩缤纷的民族服饰中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研究四川凉山彝族三大次方言区的服饰特色,从款式、色彩、纹样和佩饰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文化内涵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问题;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基于彝族服饰的款式、色彩、装饰与纹样、面料、工艺五个方面的符号构成,从符号语义的角度分析,彝族服饰具有指示性语义和社会文化语义双重语义功能,指示着人们性别、年龄、身份、职业的差别和季节变化,也指示着其民族标志与信仰图腾。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服饰中的神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着服饰是哈尼族文化研究中最令人倾心注目的课题之一。哈尼人装束发展的历史,整体上看极为缓慢。清代以后,随着各地区哈尼人之间交往的疏密,社会、经济发展迅捷与迟缓的差异,以及对传统意识理解的不同,各地区、各支系之间的服饰出现了一些变化。但这种变化尚未超出传统神性意识所能容限的范围,严格说来,不过是饰物质料的更换,装饰中图案、形式色彩的更加丰富。直到如今,外族人仍可借元明时期史料中有关记述,在边远山区清晰地识别出哈尼族传统服饰。这种状况,使我们在研究哈尼族服饰时,确信每一件现行的饰物都隐含有极为古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苗族是我国南部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尤其以服饰文化最有特色。苗族服饰款式繁多,工艺精湛,绚丽多姿。它蕴藏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内涵,记载了苗族社会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客家妇女的传统服饰为大襟衫、大裆裤、草鞋及围裙、帽子、银饰。客家妇女服饰的款式造型、面料、色彩、构图等外在特征,体现了客家妇女纯朴保守、勤劳节俭、坚忍刻苦、外柔内刚、心灵手巧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服饰具有广告的属性和特征,它是古代广告媒介的重要形态之一.中国古代服饰广告历史悠久,并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国古代服饰广告丰富多彩,色彩、款式、图案、纹饰等构成服饰广告的主要元素.中国古代服饰广告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4.
金代女真人的服饰由早期到入主中原后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服饰制度的形成;整体上看,女真人服饰由简朴渐变奢华;汉化倾向明显;并且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女真人服饰的变化与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多民族文化的交流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男人的服饰美,并不在于名牌,也不在于款式,关键是找到特定场合与自身情况的最佳契合点。  相似文献   

16.
少数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符号与象征,是一种规则和符号的系统化状态,是处于纯粹状态中的无声语言和标志。服饰作为族群区别的标志,可以说是随着氏族、部族、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中国现有的5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既有自己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甚至不同身份不同社会地位的服饰,又有自己不同于汉族也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服饰。由于许多少数民族内部支系繁多,服饰各异,进而导致全国少数民族服饰的纷繁复杂。从总体上看,至少有五、六百种之多;仅苗族、藏族和彝族就各有100余种。中国有史以来的历代服饰款式在此几乎都能找到其对应物;…  相似文献   

17.
女式手提包又称坤包。在服装款式变幻莫测的今天,女性用包已经远远超出了它的实用范围,成为女性服饰配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此,手提包也是女人随身携带的贴心伴侣,因为那个小小的包包里,装载着女人各自不同的秘密。  相似文献   

18.
服饰文化是一种美的感性和理性的表达。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们之间是相互渗透的,并通过服饰的款式、色彩、线条等直接地传达服饰的美感,同时也表达人与服饰文化中的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 ,中国传统的佛道二教的势力有所衰落。这种变化是中国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科学知识和西方宗教的传播以及“庙产兴学”风潮的冲击等社会变革的必然结果。尽管这一变化是有限的、缓慢的、曲折的 ,但它毕竟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是近代社会整体变迁的有机组成部分 ,为中国的近代化在更深层面上展开奠定了文化心理基础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以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馆藏黎族服饰为研究对象,揭示黎族五个支系的服饰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特点,与其历史进程有着密切关系,各支系的服装款式有一定的前后历史顺序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