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亮吉人口思想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时隔5年相继问世,二人的思想在人口增长过快超过生活资料的供给、人口控制和调剂之策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洪亮吉的人口思想并没有引起广泛关注,而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却成为经济学的经典之作,200多年来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许多政府以此为指导制定人口控制的政策,人口学也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展起来。文章试图从不同的角度对两者在人口论方面的思想及理论加以比较阐述,以期引起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从“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基本命题出发,提出了法乃“天下之法”,“一家之法”乃“非法之法”,变“一家之法”,行“天下之法”等具有近代民主因素的法治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源头。研究这一思想对今天的法治建设不失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洪亮吉(1746——1808年)是我国著名的乾嘉学者,也是清代有名的舆地学家,以“词章考据,著于一时,尤精研舆地”编入《清史稿·儒林列传》里。但他在人口学理论方面的贡献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生活于“乾隆盛世”、“乾道守文”之际的洪亮吉,敏锐地觉察到社会危机的来到,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写下了《治平篇》、《生计篇》等政论,系统而完整地阐发了他的人口学思想,明确地提出了人口增长、人口过剩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切入人口学新视角,对近代流民问题的调节控制模式--移民"调剂"方略的倡导、施行、成效进行系统考察,认为,通过向边疆疏散内地人口,缓解就业压力,以实现对流民问题宏观调控的"调剂"模式是对传统"移民实边"的可贵超越.它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流民对内地社会的冲击,较为有效的改变了由"人满之患"必然引起的人口和自然资源之间严重失衡的局面,同时增强了边疆地区的综合实力.尽管"调剂"方略有不完善之处,但对"西部开发"具有可资借鉴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论乾嘉之际的社会问题和洪亮吉的实学思想周祚绍洪亮吉,字君直、稚存,号北江,更生。清嘉庆四年(1799)因向嘉庆帝进呈“千言书”而获罪,被充军伊犁。临行,京都轰动,市民争睹”不怕死的洪翰林”。次年京师大旱,嘉庆帝祷雨未得,送下令赦免洪亮吉回籍,诏下,“...  相似文献   

6.
教《治平篇》有感路建德洪亮吉(1746—1809)的《治平将》,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人口问题的专著。在此之前,虽也有人零星发表过一些颇有见地的论述,但像洪亮吉这样忧患意识颇深的长篇专著,却尚属首次。它比资产阶级人口学的创始人、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  相似文献   

7.
“倍偿”之法是古夫余族的固有习惯法,最初的形态为“窃盗一责十二”。之后,这一法律分为南、西两支向外传播,为其他民族所吸收,从而对东亚法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向南的一支主要是被高句丽吸收,同时,它还随着百济人的南迁传入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向西的一支主要是指它首先被鲜卑人吸收,之后随着鲜卑人的迁徙来到了北方草原地区。然后这一支又分化为两脉,其中一脉经北魏、北齐而为隋唐律吸收,形成了唐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倍备”之法。另外一脉则一直留存在北方草原地区,为后起的突厥人采纳,成为突厥习惯法的一部分,之后又被蒙古人承袭。  相似文献   

8.
论宪法的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自于社会也服务于社会,宪法也不例外。宪法作为国家和社会的高级法,决不应仅仅停留于政治国家层面,而必须深入社会生活,以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为终极关怀。由是观之,宪法是契约之法、和谐之法、稳定之法、维权之法、经世之法。  相似文献   

9.
论宪法精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丰富的内容,其精义在于宪法是立国之法,是设政立国的基础;宪法是立法之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是立权之法,是国家权力正确行使和公民权利有效保障的根本;宪法是立序之法,是营造社会秩序的良方。领会和把握宪法精义,对于制定宪法、完善宪法、实施宪法进而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口问题,事关国计民生,历来为我国学者所关注.四千年间,中国用文字记载的史书中,人口思想十分丰富.但是,人口学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是进入二十世纪以后的事,其间坎坷曲折,几经起伏,表明科学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社会科学尤其如此.历史的偏颇清末民初,西学东渐,和洪亮吉的人口主张几乎同时问世的马尔萨斯人口论传入中国.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社会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登上了中国高等学府的讲  相似文献   

11.
“六书”前四书历来公认是造字法。后两书“转注”和“假借”是造字法,还是用字法,则一直聚讼纷纭。 王筠《说文释例》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者为经,造字之本也;转注、假借为纬,用字之本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盖有指事、象形,而后有会意、形声;有是四者为体,而后有转注、假借二者为用”。陈庸庆给洪亮吉的《六书转注略》写序说:  相似文献   

12.
洪亮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生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四十五岁进士及第,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纂修官等职.嘉庆四年(1799年),因上奏触怒嘉庆皇帝,坐大不敬律拟斩立决,后免死发往伊犁.嘉庆五年四月释放回籍,著书赋诗;嘉庆十四年(1809年)病卒于乡里.洪亮吉是清代著名学者,在经学、史学,古今地理、诗同等方面,都有显著成就.他对人口学问题也提出了许多不同于前人的卓越见解,引起后来人口学家们的重视.本文拟就洪亮吉的人口学说作初步述评.  相似文献   

13.
洪亮吉(1746—1809)是清中叶经学家、史学家、考据家,又是一位文学家。作为诗人,他虽然在当时称不上第一流的大家,但有理论有创作,并和乾嘉时期各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几乎都有直接、间接的联系。研究洪亮吉,无疑有助于我们认识乾嘉诗风的主要倾向及其形成原因。乾嘉诗坛,以沈德潜为首的格调说嗣响未尽,袁枚倡导的性灵诗风盛极一时,而翁方纲又开出肌理一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中,洪亮吉的诗歌主张也留有各派的印记。提倡学古,以《三百篇》为最高境界,时见于洪亮吉的诗论中:“诗除《三百篇》外,即《古诗十九首》,亦时有化工之笔。”(《北江诗话》卷三)“余故谓魏、晋人诗,去《三百篇》未远。”(同上卷四)洪亮吉还自称“只我更饶怀古癖,溯  相似文献   

14.
黄庭坚作为江西诗派的实际开创者,其诗歌创作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主要论述其“有法之法”的理论内涵,并着重探讨其中的“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及读书用事的主张,认为黄庭坚的“有法”最终目的是达到“无法”,有其独特的理论价值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非言语交际手段的角度,溯之上古文化背景,结合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探求本义是中性词义“疾走、跑”的“趋”字何以会有贬义“攀附”。原来,这同中国古代作为一种“步迎之法”的趋礼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趋礼的适用范围及其发展也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洪亮吉在陕西的学术活动与其舆地研究、方志理论的建树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洪亮吉游幕陕西期间协助毕沅编纂校勘图籍、参与修纂陕西方志、广交学界名儒等活动进行研究。研究认为洪亮吉在毕沅及其幕中学人的影响下积极从事各种学术活动,不但确立了他的舆地研究方向,还在方志修纂实践中进行方志理论的探讨和总结,其方志思想初步形成;不足4年的游幕陕西经历,无疑是洪亮吉学术人生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17.
<史记评林>诸家评点中"文章之法"与"叙事之法"两种批评焦点的并行运用,或可被视作叙事文学批评史上从传统的"文章之法"向"叙事之法"转变的过渡性特征.它后来发展成为金圣叹、毛纶及毛宗岗父子、张竹坡那样较为成熟的"叙事之法".其中对于<史记>"正体"、"变体"之分判,体现出明代评点者对于叙事文文体性质的关注,亦显示出他们对于何为"正体"、何为"变体"有着自觉的认识.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正"、"变"分判中,确立了传统叙事文写作之典范,此为明人评点<史记>在文学批评意义上的重要贡献.由于这样的发现和关注,<史记>作为传统叙事文之典范,其文学性质及意义得到了有效的彰显,同时也丰富了我们对<史记>所代表的中国叙事文学传统及其性质的理解.就这一点而言,<史记评林>在传统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 清代的乾隆、嘉庆(1736~1820) 年间,是中国古典目录学发展的“黄金时代”。那么,乾嘉目录学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与前代相比,它表现出了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最早从整体上来描述乾嘉目录学的,要算清人洪亮吉。他在《北江诗话》卷三中说: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古代文艺美学的民族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艺美学具有非常显著的民族传统,它们主要表现为:文艺和实用、功利的结合和发愤着书的精神;“无声之乐”的创作理想和审美境界;“形神兼备”的形象塑造原则;“无法之法”的艺术表现方法;“味外之味”的艺术鉴赏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自然科学发展的总体规律和特点是自然辩证法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主要讨论它的一个特点,即自然科学的加速度发展的问题.恩格斯曾以十分明确的口气论述过自然科学发展的加速度特点.1844年,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一文中,批判马尔萨斯人口论时指出:科学,它是生产力的“第三个要素”,“它的进步和人口的增长一样,是永无上境的,至少也是和人口的增长一样快.”“科学发展的速度至少也和人口增长的速度一样的;人口的增长同前一代人的人数成比例,而科学的发展则同前一代人遗留下的知识量成比例,因此在最普通的情况下,科学也是按几何级数发展的.”①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恩格斯指出哥白尼开始了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之后,“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而且得到了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说是与从其出发点起的(时间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的.”②按几何级数增长也好,发展的速度同起点的时间间隔平方成正比也好,都是自然科学加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