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各国宪法对国家结构的表述不同的原因是各国宪政发展的历史不同,以及法律文化、意识形态及其他因素有别。联邦制国家宪法往往以直接冠名、前言或首篇列出联邦成员名录来表述国家结构;单一制国家宪法则无直接冠名,也很少在宪法全文中用“单一制”这样明显的文字直接表述国家结构形式。无论是联邦制国家宪法还是单一制国家宪法,对国家结构表述的核心内容都是中央和地方权力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张东荪的联邦制思想是从中国的现实政治出发的一种思路,他希望通过在地方建立联邦,在中央建立内阁这样的框架,转变中国从单一制国家为联邦制国家。张东荪的联邦观是与他的宪政法治思想与调和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联邦制能够实现自治与分权,一方面能使国家政治气息常新,另一方面则能防止国家公权侵害人民权力,妨害人民自由。但随着国内政局持续恶化,发现理想不能实现后,张东荪就逐渐放弃了自己的联邦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3.
联邦制是现代国家结构主要形式之一,因为大国往往国内利益分化问题更严重,所以大国采用联邦制的比率更高,政治效果也更明显.美利坚联邦既是联邦制的典型,也具有鲜明的美国特色.美国的联邦制经历了由"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到"新联邦主义"的发展历程,每个时期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20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多元文化主义思潮的兴起,西方学界不少学人倡议以多民族联邦制来包容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群体的民族认同和自治要求。这种制度主张不仅在理论界应者众多,而且深刻影响了一些国家的政治进程。金里卡的多元文化主义构成了对多民族联邦制最为系统和深刻的政治哲学辩护,但他的理论奠基于本质主义的错误文化观。此外,从多民族联邦制所内含的制度逻辑来看,它并不利于多民族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统一,一些多民族联邦国家的历史和现实也印证了这一判断。  相似文献   

5.
从"集中"和"分散"的意义上对政府体制进行分类,国家结构形式可以分为联邦制(federal system)和单一制(unitary system)。各国由于历史传统、民族状况和政治、经济、文化等发展状况的不同以及国际环境的影响,采用了适应各自国情的国家结构形式,即政体。美国是典型的联邦制国家,其核心内容是各州在尊重和维护联邦权力的前提下行使各自的政治和经济自主权,联邦与州之间的权力范围由宪法予以明确;而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政体,强调的是国家权力向中央政府集中和对重大事件的集权决策。然而,看似处于两个极端的政体模式,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趋同,前者从分权走向集中,后者从集权走向分散。中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转型时期,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将是改革成败的关键。通过研究和比较两种政治体制下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借鉴联邦制下有益于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精髓和原则,以期在既有的单一制政体下确立一种解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新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联邦化的双向进路与两面运作看西方联邦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联邦制的恰当定位是介于完全分离的自治体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之间。从这一理论定位出发,该文不仅描述了联邦化的双向进路--由完全分离的自治体走向联邦制和从高度集权的单一制转型为联邦制,而且分析了联邦化的两面运作--国家的一体化与区域的自治化,并由此揭示联邦制的实质乃是在全国性政府与区域性政府之间通过立宪进行权力分配以实现国家的统一治理与区域的多元自治的一种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在民族主义的诸多流派之中,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思想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分支。自由主义的民族主义认为正义就是民族成员之间相互义务的兑现,而自由指的是个人拥有的不受任何势力干涉的自主选择自身民族归属的文化权利。既然民族是成员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而结成的集体,那么在民族国家内部,政府必须通过各种方式保证成员国家主权的承担者的身份,确定人民的价值,实现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8.
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过去一直受到重视,但他们建立强有力中央政府的主张却常被忽视。实际上,他们所面对的政治问题与自文艺复兴以来多数西方思想家不同,他们要在一个缺乏有效政治权威的地方创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所以,联邦党人一方面主张共和制和联邦制思想,另一方面则主张强国家理论。本文试图运用文本分析与情境分析两种方法,结合20世纪的国家理论,来解读联邦党人强国家理论的历史情境、思想观点与政治影响。实际上,联邦党人的强国家理论及其政治实践促成了美国早期的国家构建,并为美国后来作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罗斯福“新政”开始,美国国内政治形态是“合作联邦制”。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合作联邦制”出现了严重弊端。1969年上任的尼克松总统针对这些弊端着手“还权于州”、“还政于民”和“改革福利990尼克松政府的这些新举措就是所谓的“新联邦主义”。“新联邦主义”对美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香港特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比中国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权要大,比联邦制国家的成员国的某些权力也要大,但这种高度自治权的性质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地方自治权。香港特区和其它省、直辖市的法律地位一样,都是中国的地方行政区域。香港社会少数人鼓吹香港拥有所谓的"民族自决权""次主权""固有权力""剩余权力"等,是有意或无意地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结构实行的是单一制,是有意或无意地把香港特区视为联邦制成员单位、独立或半独立政治实体。  相似文献   

11.
虽然目前国际上对“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含义莫衷一是,但从国家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来看,国家核心竞争力应是以文化价值观为核心的软实力,即一个国家的社会文化理念。它是国家政治理想产生的土壤、国家政治制度稳定的基石,它与价值观一样具有可塑性。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倡导先进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来提升国家的核心竞争力。而践行先进的社会文化价值理念“身教”胜于“言传”,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有积极的引导与说教,更要有深刻的批判与强制的约束。  相似文献   

12.
“道治文化”是指与礼治、法治文化相并列的道家政治文化,是对道家“道法自然”的政治价值观及其清静自治的政治行为方式的新概括;“道治文化”的宗旨是自然主义,其内在的机制是无为和自治,有“依道治国”和“以道治国”两种类型,二者是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是其审判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违宪裁决对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及其下级法院以及案件当事人有拘束力。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违宪审查权独立于德国普通法院的审判权,是一种监督立法权、行政权、普通法院司法权的政治性权力,它的违宪裁决具有普遍的拘束力。  相似文献   

14.
广告通过国家领导人与产品关联的阐释,将国家领导人特有的符号意义和符号价值传递到产品上,为产品及其品牌重新定义,以实现权力和价值的移植.权力崇拜文化和后现代主义文化潮流为此类广告提供了传播沟通的语境,广告中对权力和权者的尊崇与戏谑构成一道政治文化景观,折射出社会文化的丰富多元.但此类广告也易引发政治性摩擦,存在游走于法律边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国家与民族认同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代民族国家背景下重要的政治事务。考察历史的知识谱系,民族国家无论是从概念演变、价值形态来看,还是从国家体制来说,都是西方赠给世界的一个礼物。当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通用的政治单位时,它便成了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实体和所属成员的认同归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既符合我国的历史实情,也是世界公认的国家形制的政治基础。国家的政治认同是认同构造中最核心的价值;在认同层次中,国家的政治认同是第一位的,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从属性的,这不可讨论,亦不可讨价。  相似文献   

16.
政治文化对官场小说有着深刻的影响。当代反腐政治文化在题材和主题上规约着当代官场小说,表现为题材的新闻性和主题的反腐性。同时,传统政治文化包括"官本位"观念、道德自律和权术文化等,也对当代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影响,使当代官场小说成为折射传统政治文化的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相似文献   

17.
利益与正义之结合 --浅谈联合国安理会的否决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与正义的结合促成了联合国安理会否决权的产生。但在协调利益与正义的问题上,否决权的具体操作存在着许多缺陷。面对利益与正义的选择,各国往往会将利益放在正义之前。面对否决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利益与正义的结合终将促进否决权制度走上平等开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州际贸易及人员流动增加的需要和抵制联邦权力的扩张,从19世纪后期开始,美国各州进行了统一州法的尝试。由于各州之间存在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和经济上的竞争,再加上联邦体制的制约,统一州法的目标并不容易达到。到目前为止,真正得到统一的法律屈指可数,州际法律冲突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9.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个性化与自我化、务实化与功利化、成熟化与泛幼稚化并存等特点.社会环境变化加剧、学校和家庭教育不力、网络低俗文化盛行、大学生自身发展不成熟是其产生的主要原因.要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树立育人为本的整体理念,打造积极健康的社会育人大环境,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进家庭教育方式,运用科技新手段...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和江泽民两代领导人 ,都非常关注思想政治工作 ,并且提出了相关的思想 ,在价值定位、立论基础、理论旗帜、关注重点方面两代领导人具有明显的前后相继性。而江泽民在理论视角、与文化的结合及关注点上具有突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