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2.
3.
张文质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2):60-61
1.我害怕为写好的书、编好的书或友人的书写序、跋或者写后记。但是这样的工作总是时时要做。最近又连着做这样的事情。我为自己主编的《中国最佳教育随笔》写的“后记”是这样的: 有人说他“偏爱记忆”,偏爱记忆的人一定乐于阅读。当他走进文字,立刻就会被各种声音所包 相似文献
4.
周仲贤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2(4)
“和”源于饮食、音乐等感官的调和相应,具有感官之和、性情之和、政教之和、生命之和与天人之和等不同层次的涵义。“和”、“同”并论、“和”、“中”并论,但“和”不等于“同”,“和”也不等于“中”。“和”的思想在当代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多个形容词修饰名词时,其顺序为:限定词——数词——描绘词—(大小,长短,形状,新旧,颜色)——出处——材料性质,类别——名词 相似文献
6.
叶静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7-81
近日笔者发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即汉字的顺序并不一定会影响阅读。下面会从生理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多方面着手,并结合词本位、字本位理论研究汉字语序与阅读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形成这一语言现象的原因,以此加深对汉语尤其是汉字阅读的研究和认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外国学生更好地学习汉语。 相似文献
7.
李锐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14
梁漱溟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一生致力于人生问题的探讨和中国问题的解决。《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这两本书是梁漱溟先生论述其文化观以及如何解决中国问题的重要著作。他分别从哲学角度和社会学角度论述了三种不同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了著名的"文化三路向说"和"世界文化三期重现说"。文中笔者尝试通过分析《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和《中国文化要义》两本书中论述中西印文化之间区别的不同方式,从而对其文化观的形成和展开加以理解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梁漱溟先生从他所得到的佛家的意思去说生活是什么。生活就是”相续”,唯识把“有情”,即就是现在所谓生物,叫做“相续”。只有生活这件事,没有生活这件东西,尽宇宙是一生活。 相似文献
9.
向海英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6):1-4
梁漱溟是现代新儒学的奠基人 ,他在民初十年经历了由佛转儒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他个人的秉赋、维护传统文化的使命意识以及他父亲自杀这三个方面对他思想转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揭示出梁漱溟由佛转儒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0.
韩国的儒学教育主要由乡校和书院来承担。乡校是公家办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立学校,书院是私人办的,相当于民办学校。我去大邱乡校的时候,就亲眼目睹了那里正在上课的《论语》班。据介绍,学员都是事业有成人士,但是再忙,他们一个礼拜一到两个半天的儒学学习,是从来都不会缺课的。 相似文献
11.
史炳军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晚年的梁漱溟,充分吸取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和马列主义理论,试图建立一个以人心为基础的知情意统一、真善美合一的思想体系。他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早期“直觉”与中期“理性”所具有的泛道德主义倾向,将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和印度文化统一起来。尽管这个体系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它却向我们展示了梁漱溟建立一种现代世界文化的宽阔心态,对于现代思想史来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介绍日本有关梁漱溟的研究成果来与中国学者进行学术上的交流,那么,全面性的介绍将有助于中国学者对日本学术界有个全面的把握和了解. 相似文献
13.
袁宏禹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Z1)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代表,熊十力和梁漱溟的人性思想有许多同异之处,他们从不同方面汲取了西方文化的营养,批判或者吸纳了印度佛学唯识学义理,从而对中国传统儒家人性善的伦理精神作出重新的诠解。在"西学援引"层面,熊十力和梁漱溟分别从生理学、心理学来探讨人性再而上升到哲学的本体论;在"佛学料简"层面,两家均提倡人性的"觉性",熊十力批判了唯识学"性寂"说,而梁漱溟兼采了唯识学;在"儒学归宗"层面,两家均主张人性"本善"说,不过熊十力推崇孟子,而梁漱溟上溯到孔子。 相似文献
14.
15.
虽然“佳人”一词如今在人们的口语中已不常用,但是作为“淑女”和“美人”的伴生词,仍然有必要辨析一下它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陈伟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69-70
中国古代的礼俗社会是一个自恰自足的和谐系统。近代以来这一格局日甚一日地受到破坏。中国社会固有秩序格局被破坏后其运转面临着极大困难。梁漱溟先生对于近代中国社会的分析是精辟而深刻的,其思想于今天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黎业明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1)
梁漱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了既要全盘承受西方文化又要批评地把中国文化的固有精神重新拿出来以复兴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但这在当时是行不通的。后来,梁转而倡导乡村建设运动,并从社会生活层面对中西文化作了深入的分析,试图以乡村为基础将团体组织观念与个人的自由平等观念培养起来,作为解救中国当时面临的困境、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于维才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68-70
老子"和"的思想与我国正致力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相通之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因此,研究老子"人和"的思想,从中发现积极的、有价值的东西,对当前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以"和"为核心,论述了人类自身怎样实现和谐,及如何培养公民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