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北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进攻。当日本侵略者的军队进攻天津时,驻防在天津南马厂的国民党二十九军的爱国将士进行了抵抗。蒋介石卖国求荣,实行不抵抗政策,强令二十九军撤离华北。因而助长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使日本侵略者轻而易举地攻占了津浦铁路及沿线城镇,国民党地方军阀势力和政府官员望风而逃。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  相似文献   

2.
1945年 8月16日 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25日 国民党第六战区接管敌方物质委员会成立,孙蔚如兼主委,王东原任副主委,林逸民代理主委主持工作。 下旬 新四军第五师代表杨经曲进入武汉。 9月13日 孙蔚如令国民党第十集团军总司令王敬久任武汉区日军总授降官。是日,王乘舰抵武昌,国民党六十六军、九十二军分驻汉口、武昌。 14日 国民党军委会任命第六战区副司令郭忏兼任武汉警备总司令。 17日 孙蔚如、王东元和国民党湖北省党部主委邵华等二十余人,乘轮船抵汉。同日接收日伪省政府公物完毕。 18日 下午三时,在中山公园举行授降典礼。孙蔚如和罔布直三郎(日本华中派遣军总司令)在授降堂签字。日军第六方面军十五万多人向国民党投降。 25日 国民党军解除武汉地区日军三万三千余人的全部武装,接收日军在汉仓库百余所。  相似文献   

3.
丹丁 《山西老年》2009,(6):10-10
抗日战争爆发后,平、津失陷,日军侵入山西,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统率的晋绥军,未能阻挡住日寇侵占太原。阎锡山率第二战区长官部及山西省政府机关人员,于1938年3月1日退居吉县城区小河畔杨家窑  相似文献   

4.
1937年,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不久,日本侵略军攻陷南口,侵占张家口,兵不血刃地继续沿平绥路西进,山西危机,天镇告急。阎锡山部第61军军长李服膺急令他4个团  相似文献   

5.
1949年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川西北临时军政委员会主任贺龙发出追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命令,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等部即兵分三路向四川进击,其势锐不可挡。国民党军胡宗南部溃不成军,纷纷向四川境内仓皇逃窜。在解放大军的强大攻势下,12月18日,川陕公路北端的广元、昭化、剑阁宣告解放,大军进逼梓潼。梓潼位于川西北的丘陵地区,北倚剑门雄关,南临川西平原,东西峰壑交错,地势十分险峻,是古蜀道上的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2月19日,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第六十军一八○师一部,沿川陕公路追歼残敌,于20日向梓潼进发,当日解放梓潼。  相似文献   

6.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隆隆的炮声引起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变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从此,揭开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史序幕。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作为执政党的国民党,其态度经历了一个不抵抗、抵抗、消极抵抗的转变过程;而对中共,国民党又有一个军事解决到政治解决的策略变迁。其间.国民党政策在这两方面的每一次重大变化,对整个抗日战争的进程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十四年抗战中,国民党对日、对中共政策的变迁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当时的国际关系、中日关系、国共关系都有重要…  相似文献   

7.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的第一次长沙会战,是国民党第9战区部队与驻武汉地区侵华日军第11军进行的一次会战,由于战争在湘北和赣西北地区进行,因此,日本战史称这次会战为“赣湘会战”。这次会战对后来中日战争的军事以至政治形势,都产生了较深远的影响,是国民党战场的一次重要战役,本文试作一概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8.
1940年3月15日,正当我太行根据地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门打虎,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后门拒狼,对肆意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迎头一击,并乘胜追歼逃敌之际,战斗在山西前线的八路军总部,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根据与国民党达成的以临(汾)屯(留)公路及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两军分界的协议,发出撤退该线以南八路军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八路军主动由太南地区的陵川、林县、长治、壶关、晋城、阳城、高平及豫北一带撤出。在这一地区地方党、政、军、统、群组织及有关人员随之北撤,国民党军很快便占据了太南地区。这就…  相似文献   

9.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这三大战役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至翌年一月三十一日结束,历时一百四十二天。在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和指挥下,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了三个战役的伟大胜利,总计歼灭(包括起义、改编、投诚和俘虏)国民党军一百五十四万余人,使蒋介石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  相似文献   

10.
日本帝国主义于1931年9月18日和1937年7月7日,发动了旨在侵略中国本土的军事事变,这是世界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两起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粗暴地挑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远东太平洋战场的帷幕,“七·七”事变则宣告了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对这两个事变,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采取了完全不同或不尽相同的立场,现作一比较。 “九·一八”事变前,驻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毫无准备;事变后,蒋介石对日军的  相似文献   

11.
陈樱  冯峙明 《老友》2010,(3):12-12
1940年11月25日,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的一名部下突然遭到国民党军统特务的绑架。绑架的事由是:冯玉祥写了一本书《我所知道的蒋介石》,揭露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妥协投降,积极反共的真面目。为阻止该书印发,国民党军  相似文献   

12.
平津战役     
李伽 《源流》2010,(21)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济南战役     
李伽 《源流》2010,(15)
济南战役是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对山东省会济南市国民党军发动的大规模攻坚战役,周恩来后称此战役为三大战役的序幕。1 948年秋,国民党军由于不断丧师失地,被迫改分区防御为重点防御。在华东战场,蒋介石为屏障徐州,隔断华北、华东两解放区的联系,并迟  相似文献   

14.
1947年2月,莱芜战役打响,关键时刻,国民党46军军长韩练成却神秘失踪,顿时,群龙无首,全军乱作一团。结果,由国民党46军、73军等组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初,傅作义将军率部起义,北平和平解放了,当时,有相当一部分负隅顽抗的军(国民党军)、警(国民党警察)、特(国民党特务)、宪(国民党宪兵)“四类分子“不甘心他们的失败,有的想重整旗鼓、卷土重来,有的存心捣乱破坏、制造事端,有的想伺机外逃……譬如,原在北平驻防的国民党宪兵第二十团3000多名官兵,大都是保蒋派,他们中有不少都潜伏了下来。这些  相似文献   

16.
1937年8月13日至¨月12日,国民党军队以70余万人与日军30万人,在上海及其郊区进行淞沪会战。8月13日至22日,国民党军主动向占据虹口、杨树浦的日军反击。8月23日,随着日军大量增援上海,国民党军在上海市区以北、浏河以南及长江沿岸顽强地进行阵地防御,反复与日军拼消耗,阻止日军,使上海“一寸河山一寸血”! 11月5  相似文献   

17.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笔者谈谈东北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一、日本以武力强占中国“东三省”是实现其法西斯对外扩张政策的重大步骤,东北军民联合抗日,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由于国民党蒋介石政府下令不准东北军抵抗,在一夜之间,日本侵略军就占领了沈阳全城,15万东北大军不战自退。不到一周时间,日本法西斯军队以不足2万人的兵力就占领了辽宁、吉林两省的30多座主要城镇和控制了12条铁路线,不到半年时间又占据了包括热河在内东北的大好河山。广大东北军民面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和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疯狂进攻,都义愤填,自动组织起来奋勇抗日。 1、东北军部分中下级军官违抗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率部奋起抗日。“九·一八”事变当晚,驻沈阳北大营第七旅参谋长赵振潘率领部分官兵英勇抵抗,多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冲出北大营;19日凌晨驻长春南岭和二道沟的中国守军同日军展开顽强的战斗,击毙日军68人,伤79人,27日在沈阳北红花岗附近部分东北军打死迫击他们的日军山口军曹和杉井等官兵多人;28日在郑家屯南一棵树附近,东北军第20旅656团1营营长于  相似文献   

18.
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1945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中国人民在反对外国侵略战争中,走过了105年。其中,除了抗日战争,其它反侵略战争都失败了。中国人民以中国共产党为中流砥柱,经过8年浴血奋战,终于使自己又重新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局面,中国历史发生了伟大转折。 “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认为几个月内就可以打败中国。日本参谋本部在其制订的《在华北使用武力时对华战争指导纲要》中,曾口出狂言,要在两个月内消灭驻扎北平一带的29军,用三个月的时间战胜国民党的中央军。日本侵略者没有也不可能看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 抗日战争爆发后至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战争形势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日本侵略军分路深入中国领土,正面战场的战事达到了顶点。武汉失守后,日本在中国关内战场上的兵力达24个师团,近100万人。从战役上看日本是胜利了,但从战略的全局看,它极大地失败了。因  相似文献   

19.
抗日疆场建奇功一九八五年五月十六日,是民族英雄张自忠捐躯四十五周年。张自忠,字荩忱,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青少年时代,就立志救国。一九一四年,辍学到奉天入陆军二十师车震部当兵。一九一七年,改投冯玉祥部,经冯将军的培养教诲,由排长逐级升至师长。一九三○年蒋、冯、阎中原大战,冯、阎失败后,冯的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二十九军,宋哲元任军长、张自忠任三十八师师长。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本帝国主义向我国东北发动进攻,由于蒋介石采取“绝对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帝国主义兵不血刃的侵占我东北三省。从此,三千多万同胞沦亡在日本帝  相似文献   

20.
四十年前的夏天,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三日至八月二十七日的一个半月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中野战军在粟裕、谭震林同志的指挥下,于苏中地区进行了一次重要战役。即苏中战役。我军以十九个团三万余兵力抗击着国民党军十五个旅十二万人的进攻,连续进行七次战斗,皆获胜利,歼灭敌正规军六个旅加上五个交警大队共五万三千多人,故亦称“七战七捷”。 苏中战役自始至终是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方针和作战原则的指导下进行的。它既运用了我军的传统战法,又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