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冶春园琐记     
冶春园是扬州的一座历史园林,人们经天宁门折弯而西,便是冶春园。园东是清乾隆帝行宫外的御码头,园西为问月桥,北城河穿园蜿蜒而过,城里的小秦淮也流经冶春园注入瘦  相似文献   

2.
清人李斗的《扬州画舫录》,是今人研究扬州古代文化和生活的一部重要典籍。其中不乏讹误,但至今无人笺校。本文对书中有关扬州的园林楹联逐一比勘,检校出错误90条,分为作者题署错误、引联内容错误、作者与引联均错三类。这种讹误现象多与“集句”相关。明清两代文人在创作和题咏中,常以“集句”方式援引前人诗句成篇、应景酬对;但又自恃博闻强记,往往出错。后人信古不疑,故多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3.
《社区》2014,(5):48-48
洪烛扬州的慢,甚至在宋朝时就成为词牌了,应该说是比较经典的。城市的性格可能会影响到居民的性格,扬州人,普遍喜欢泡茶馆,喜欢一杯茶一本书,喜欢优哉游哉地过日子。有一句俗语,专门用来形容扬州人的:“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寥寥几笔,替扬州人勾勒出一幅最传神的漫画。  相似文献   

4.
扬州是我国历史名城之一,它几经兴衰,清初又发展成为我国东南地区一大商业城市。“东南繁华扬州起,水陆物力盛罗绮”,它的城市经济实力极为雄厚。那时全国赋税之半来自盐课,而“两淮盐课又居天下之半”,因而它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李斗《扬州画舫录》对清代前期扬州城商业繁荣景象有具体的描绘。本文以此书为主,结合其他一些历史文献记载,对此时期扬州城市经济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5.
《20万满汉全席展3天全倒掉》这篇新闻是新华社通稿,文章前有“新华社沈阳8月13日电”字样。该文刊登在《金陵晚报》2005年8月14日“中国新闻·民生”A10版上。其中一段为:“满汉全席兴起于清代中叶,乾隆甲申年间李斗所著《扬州书舫录》中记载的一份满汉全席食单上说,满汉全席分为六宴,汇集满汉众多名馔,择取时鲜海错,搜寻山珍异兽。全席共有冷荤热肴一百九十六品,点心茶食一百二十四品。”文中所说《扬州书舫录》应为《扬州画舫录》。作者李斗(?—1817),字北有,号艾塘。江苏仪征人。上舍生,博学多才,诗文、戏曲、音律、数学均有很高造诣。…  相似文献   

6.
清人焦循所著《剧说》一书,是一部研究中国古典戏曲的历史文献,历来为戏曲史家所推崇。中国戏曲研究院编辑的《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出版)收录了是书,并在《剧说提要》中介绍说:“焦氏尤好戏曲,著有《曲考》、《剧说》及《花部农谭》。《曲考》今不传,但可于《扬州画舫录》所载《曲海目》一条见其大概。”的确,李斗《扬州画舫录》中对《曲考》首先有所录载,随后支丰  相似文献   

7.
倾听的感觉     
胡忠伟 《社区》2012,(8):7-7
倾听是一种学习。倾听书本,就是与大师交流。在夜深人静的雪天。在雨打芭蕉的黄昏,在春风和畅的午后。捧一册闲书,品一杯名茶,走近大师,倾听大师。听庄子谈《逍遥游》,与他一起“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或登上李清照的舴艋舟,倾听她那载不动的一腔愁绪。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名城扬州,自古以来,颇多“掀天揭地之文,震电惊雷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古无今之画”(郑板桥语)。扬州本土和客居扬州的文人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敢鼓敢呼,在不同时代,曾以不同样式,“为时而著”,“为事而作”:枚乘的《七发》开汉大赋劝百讽一的先河;唐代诸多诗人皆借隋讽唐;元代睢景臣《高祖还乡》套曲制作新奇,揶揄百端;明代宗臣《报刘一丈书》抒发积愤,痛快淋漓;清代吴敬梓客死扬州,《儒林外史》也于扬州付梓,分明是揭示文人心态的利刃;……扬州历史文化的丰富营养,培养了一位位讽刺文学的巨擘;扬州政治、经济、民情习俗等社会生活百态,也为一篇篇讽刺作品提供了丰富的活水源头。扬州讽刺文学的杰出成就,树起了我国讽刺文学的一座座丰碑,达到了作家所处时代的最高思想水准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9.
太仓,是处在长江入海口南岸的一座新兴港口城市,境内地势平坦,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自古就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全市总面积815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太仓,曾因春秋时期吴王及春申君曾先后在此设立粮仓,故得名“太仓”。到明代,这里已成为重要的海港和商埠,盛极一时,号称“六国码头”,明代伟大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均从这里扬帆起锚。历史  相似文献   

10.
清代康雍乾盛世,东南文化集中在杭州、苏州、扬州三地。杭州以湖山胜,苏州以市肆胜,扬州以园亭胜。而扬州的园亭,又多为骚人墨客诗文酒宴之所。据《扬州画舫录》载:“扬州诗文之会以马氏小玲珑山馆、程氏(梦星)篠园及郑氏(侠如)休园为最盛”。程氏篠园有程松许谷为之图,郑氏休园,其子为光辑为《休园志》若干卷,均见《画舫录》载。而马氏小玲珑山馆有无图、记,未见记载。近于京郊访问老友姚蔼士先生于安外辛店村,竹篱低舍,居处湫隘,而壁间所悬,  相似文献   

11.
开眼     
《人生与伴侣》2014,(11):4-5
“马到成功”的来历 秦始皇统一天下第二年,去荣成的成山拜太阳神,听说海中有女娲补天遗落的神石花斑彩石,于是率领兵马沿着修好的专用“马道”直到石处,恭敬而拜,果然事后处处如意,天下太平。所以徐福有诗云:万马千军御驰道,始皇拜石得成功。不过一直到了元代关汉卿才创造出“马到成功”的成语。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扬一、益二(隋唐以来天下之繁华发展以扬州为第一,四川虽称天府之国,也只能称第二)。在那时,人们竟能想象出去扬州的交通方式是“骑鹤上扬州”,多么地潇洒;当然前提条件是“腰缠十万贯”,又是多么地富足。天造长江,人开运河,东西精华,南北雄秀,皆汇于此。琴台月观,琼花迷楼:大明栖灵,玉人吹萧,皆需具美丽环境——园林为其不可或缺之一类。陈从周先生于“文革”前曾九下扬州,冒“厚古薄今”天下之大不韪,对残存在世的扬州园林进行了抢救性地发掘、考察,此书为其大成。常以《洛阳名园》、《扬州画舫》而自诩之,总结出了“两堤花柳全依…  相似文献   

13.
公元14世纪初,一本震惊西方的《马可·波罗游记》,把江苏的几个古城介绍到世界,从而激起了西方冒险家东航的热情。苏州,便是其中的一座。作为一座底蕴丰厚的文化名城,苏州是一本让人百读不厌的历史线装书。来到这里,你可以登临城楼,遥望当年吴越春秋的烽烟,也可以伫立枫桥,感受“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你可以去石湖觅拾宋诗的遗韵,也可以往山塘寻访明清画舫的旧影……从古宫陈迹到幽巷老宅,或深或浅的岁月留痕,都会勾起你无尽的遐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是的,苏州正是一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天堂:烟雨江南,风物清嘉,湖山如画,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上的扬州枕舟楫之利,缘水而兴;同样也因为长江天堑的阻隔,因水而衰。千年古运河孕育了扬州文明,万里长江见证了扬州的繁荣。自春秋吴王开挖邗沟,沟通江淮,特别是隋炀帝开凿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水运大动脉後,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在扬州交汇,扬州以其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成为我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承南启北的重要“门户”,铸就了扬州历史上两汉、隋唐以及康乾年间的三次辉煌。然而,随着京浦铁路等现代交通的兴起,被长江天堑阻隔的扬州却逐步被“边缘化”了。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曾高瞻远瞩地提出在扬州与镇江之间建一座大桥的构…  相似文献   

15.
公元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庚子)冬,由清政府最高统治者授意,在扬州设局删改古今杂剧传奇。这是扬州文化史上颇值注意的事件。一设局的时间《扬州画舫录》卷五:“乾隆丁酉,巡盐御史伊龄阿奉旨于扬州设局修改曲剧,历经图思阿并伊公两任,凡四年事竣。总校黄文旸、李经,分校凌廷堪、程枚……。”据此,设局是在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历时达四年。身为总校的黄文肠在他手编的《曲海总目》前的序中却说:“乾隆辛丑问,奉旨修  相似文献   

16.
《扬州画舫纪游图》是一份尚未引起学界重视的新史料。该图虽系游艺之作,却反映了清代繁盛时期的城市风情。它不是简单的景观展示,而是将城市景观与民间游戏相结合,寓教于乐,反映了清代扬州人的匠心独运,也折射出扬州城市文化的深厚积淀和高雅品位,在中国城市中似仅此一例。  相似文献   

17.
宗合 《金陵瞭望》2007,(11):62-62
清代苏州、扬州、南京等地风行“船宴”。人们一面泛水清游,饱览秀丽的景色:一面品尝别有风味的“船菜”.个中乐趣,在城市餐馆酒楼是难以享受得到的。清人笔记《桐桥倚棹录》记录当年苏州船宴的情景:画舫的船制甚宽.艄舱有灶,酒茗肴馔.任客所指。宴舱栏楹桌椅,竞尚大理石.以紫檀红木镶嵌。门窗又多雕刻黑漆粉地书画。陈设有自鸣钟、镜屏、瓶花,位置务精。  相似文献   

18.
从“三味书屋”走出来,便看见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河,游人可以从这里乘乌篷船到沈园。  相似文献   

19.
游瘦西湖     
暑假的一天,妈妈带我到扬州瘦西湖去玩。当我们来到一座拱形桥上时,妈妈告诉我这座桥叫“大虹桥”,这时我不禁想起清朝诗人王渔洋的一首诗:“虹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依香人影太匆匆。”一种诗情画意油然而生。过了大虹桥就到了瘦西湖。进入瘦西湖,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派秀丽的景象,湖水干净清澈,小鸟在柳树枝头唱歌,知了在不停地叫唤着,仿佛在对我们说:“欢迎你们到瘦西湖!”我们信步在瘦西湖的长堤上,突然迎面而来一阵扑鼻的清香,我赶紧往前跑,只见路的两旁有大片的盆栽荷花和池栽荷花,荷叶层出不穷,荷花竞相绽放,…  相似文献   

20.
“莲性寺东园”,位于瘦西湖南岸,园门与五亭桥对峙,始称“贺园”,园在莲性寺之东,所以又称“东园”。“东园”久废,然“莲性寺”、“云山阁”、“白塔”尚存,这里是瘦西湖风景区建设较早的地方,也是扬州历史上的文化之区。一源远流长的莲性寺“莲性寺”原大门南向,主体建筑于白塔之南,清代早中期这里原有两个寺庙,法海桥对面原为“关帝庙”,“关帝庙”西为“莲性寺,寺南建殿,寺后建“白塔”,(见李斗《扬州画舫录·桥西录》)原“莲性寺”今已不存,今日的“莲性寺”是清光绪中叶后重建的。其方位改为原莲性寺之东,面东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