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近来,网络晒客成为网络时代的新兴群体,其中,校园晒客成为引领网络晒客的重要力量。文章从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主要探讨了校园晒客产生和发展的心理原因,并从塑造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具有适当的成就动机、学会科学的时间管理四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对校园晒客的全面发展提供思路,也为高校为大学生的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2.
最近,一个叫“老康”的重庆人成了全国名人,他在网络上把自己“3年时间,从身无分文到百万富翁”的真实创业经历晒了出来。结果,几个月时间,就有百万网友潮水般涌入他的帖子,“老康”也因此在网络成为名副其实的草根偶像,还进入“百大名人榜”。  相似文献   

3.
海子 《人生与伴侣》2009,(10):10-11
一篇题为《公务员丈夫不肯负担妻子一分钱医药费和生活费》的博文,在网络上引起轰动。博文作者在被确诊患上宫颈癌后,遭遇丈夫离弃,无奈之下,“晒”出丈夫的工资单,用丈夫每月工资高达7000多元的事实,来反驳丈夫“没钱负担医疗费”的谎言……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见解。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医药院校学生的知识经验特点,通过构建“立体化”知识网络结构,实施“动态化”教学过程,实现“自主化”学习过程,提高了医学心理学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茶叶煮的蛋     
赵柒斤 《社区》2014,(14):64-64
今年新茶刚上市,茶叶未火,“茶叶蛋”却先“红”了起来。众多网民在微博上“晒蛋炫富”,使得普普通通的茶叶蛋一下子成了“炫富神器”。  相似文献   

6.
“法”在心理学的发展中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使心理学独立于哲学并获得巨大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使心理学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哲学心理学到现代心理学确实是一个进步,但这种进步也许并不应该完全由方法来界定,我们应该对现代心理学对“法”所保持的不理性的热情持几分慎重和担忧。事实上,就现代心理学而言,一旦“法”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心理学的发展就已经步入了“后法”时代。“后法”时代的心理学应该始于机会,必须要和民众的社会生活相联系。同时要对各种研究方法抱有一种宽容的态度。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介绍了网络词汇中的一批特殊的“动物词汇群” ,并阐述了网络“动物词汇群”的构造特点、成因。探讨网络“动物词汇群”对网络词汇所涉及的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以及电脑语文的规范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高师公共心理学教学改革的一些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种种原因,高师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因此,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必须进行改革。公共课心理学的教学应围绕“教”和“育”两方面组织有关内容,并重视心理学的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内容讲授在方式上宜采用“三段法”。  相似文献   

9.
许国华 《社区》2023,(16):63-63
过了湿滬滬的梅雨季,一转眼,就迎来了“坐看牵牛织女星”的七夕。很多人都知道,七夕节又称乞巧节、七巧节、女儿节,是传说中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若是说七夕节还是魁星节、晒物节、晒书节,恐怕就鲜为人知了。传说农历七月初七,是主文事的魁星的生日,故此民间称之为“魁星节”。又传,是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且又不过分炽热,是龙王爷的“晒鳞日”,民间百姓纷纷仿效,在这一天晒衣、晒物、晒棉被,所以又是民间的“晒物节”。  相似文献   

10.
学习心理学的七大误区是:“学习心理学无用论”、“学不学无所谓论”、“班主任有用论”、“必然知道论”、“神通论”、“神经质论”、“提防论”等。只有走出误区,才能正确掌握心理学知识,树立起科学的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11.
陈湘鹏 《人力资本》2008,(10):88-89
都市里太寂寞了,去单向街吧,你可以把游弋在钢筋水泥中美丽的文艺女青年们“一网捞尽”。当然,这里还有免费“三明治”提供:免费看书,免费晒阳光,以及免费听高格调沙龙。  相似文献   

12.
理性心理学是独断形而上学的理论形态之一,是理性自然而然地追求超验的灵魂之必然结果。当理性心理学用范畴这样的纯粹概念去认识灵魂时,就意味着在逻辑推理上混淆了范畴的先验运用和经验性运用。在《纯粹理性批判》A版“谬误推理”中,康德对理性心理学的批判锋芒直指对“我”的本性的理解。谬误推理的小前提成立的根据是“我思”,也正是出于对同一个“我”的本性的误解导致了先验幻相的产生。在先验观念下,康德对理性心理学的灵魂学说的最终解决方案可视为,对灵魂的“我”进行现象—自在之物的二分。  相似文献   

13.
自库恩提出范式论之后,心理学最初应用范式论探讨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范式论的契合性,并试图说明心理学已进入成熟的范式科学阶段,但无论范式论自身或心理学的范式科学性都遭受较强质疑。然而,由于“范式”术语自身的优先性、范式论所占的天时地利人和、不可通约性等因素,导致心理学时至今日仍坚持应用“范式”术语,但现已不再是库恩意义上的“范式”了。  相似文献   

14.
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已进入中国,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比较研究的“以中释西”“以西释中”“中西互释”单纯方法论视角,缺乏两种阐释学原理意义上的疏通与转化,因而至今并未见出本土化的重要实绩。要推进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本土化,须以文学心理学阐释的原理形态为出发点,运用华裔学者傅伟勋提出的“创造的诠释学”与佛教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格义”阐释法,通过对中西文学心理学阐释各自所包含的“实谓”“意谓”“蕴谓”“当谓”“必谓”五层次文本意涵进行“共现”“分梳”“比堪”“融通”四步骤的“格义”阐释,最终形成一种“新格义”阐释法,才能实现西方文学心理学阐释的真正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迟暮之年的富翁到海边散步,看到渔夫在悠闲地晒着太阳,就问:“你为什么不打鱼呢?” “打鱼干什么?”渔夫反问。“挣钱买大渔船呀!”“买大渔船干什么?”“打很多鱼——那样你就成为富翁了。”“成了富翁又怎么样?”“你就不用打鱼了,可以幸福自在地晒太阳啦!”  相似文献   

16.
科学心理学的发展史可以借鉴“中心-边缘”结构模式予以审视,因为心理学亦存在发展不平等,出现中心和边缘的态势。研究对象中的“他者”和研究取向中的“另类”表征边缘心理学,处于科学心理学的边缘。该文以本土心理学、女性心理学和民族心理学为例,分析了研究对象的“他者”;以叙述取向、修辞取向和后现代取向为例,分析了研究取向的“另类”。最后,结合“中心-边缘”的结构模式,分析“他者”心理学和“另类”心理学的价值皈依,倡导破解边缘心理学“他者”和“另类”的污名。边缘心理学面临“边缘情境”,但不能形成“边缘人格”,更不能适应“边缘文化”。  相似文献   

17.
陆组 《金陵瞭望》2008,(13):17-17
20余天过去了,惯称“晒不黑”的赵顺军明显黑了,“瘦不下”的他也明显瘦了。然而每次与南京领导和战友们通话,话筒那头他的声音却依旧是那么铿锵有力、信心十足——  相似文献   

18.
超个人心理学是呈整合之势的“第四思潮”心理学,是当今最前卫的心理学研究学派。运用超个人心理学的理论现照创作主体的运作机制,认为“人的本性”决定写作动机,“静修”易诱发创作的发生,“狂速”是有价值的“转换的意识状态”,“高峰体验”是成功创作的真实而生动的体验。这几个方面的理论,共同演绎成一条文学创作机制的链条,对以往的创作机制理论体系,从一个更新更高的角度去作出整合与建构。  相似文献   

19.
叙述语言的生成是一个涉及文艺心理学和文学语言学的论题。本文通过对心理学、语言学、文艺学诸多材料的梳理、归纳,论述了叙述语言的生成机制、叙述主体的“定向”、“意愿”和“词语”、“句式”等因素在叙述语言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对叙述者如何克服“语言痛苦”,内部语言如何顺利转化为外部语言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的“元叙事”———科学主义心理学由于过分强调“方法中心”、“唯实证主义”而使整个心理学陷入危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去中心”等观点为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语境和思路。以后现代主义为依托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科学主义心理学展开全面解构和批判,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观点,但未免矫枉过正。心理学的发展应从科学主义心理学和后现代心理学中汲取精华,建构一种多元取向的大心理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