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丁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边款艺术是在唐宋官私印印背文字的直接诱发下,间接地吸收了绘画题记在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的营养,并通过文人的积极参与发生、发展起来的。其技法演变和艺术流派的形成,主要反映在刀法和书法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丁正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印章边款艺术,兼有书法、国画、镌刻、文辞之美,与碑碣、石刻、画像砖、画像石有异曲同工之妙。文辞的文学性,文字的书法美,图画的造型美,独特的章法结构和变化莫测的刀法美以及拓片的好坏是构成边款艺术的主要审美要素。金石美和工艺美是边款形式美的集中体现。印章边款所蕴藏的大量关于印人、印史、印论及艺术主张的宝贵资料,亦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刘超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4(6):69-73
汉代繁荣的经济为文化艺术的繁荣提供了前提,玺印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发展,无论从内容到形式比以前都更为丰富,而其中发掘出土(传世)的女性用印,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女性用印的研究,对推断墓葬年代、墓主身份及正确认知汉代玺印制度等方面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徐振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本文就印章真伪的鉴定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第一,印章本身比使用印章的书画家寿命要长。第二,越是著名的书画家和收藏家,他们的印章被人作伪的越多。第三,要注意印文和印色铃出时的变化。第四,以印章断代,局限性较大,一般只能断前,不能断后。此外,还可根据印玺的大小、字的结体以及名称等,来辨别真伪。鉴定印章、印玺涉及多方面知识,如历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档案学等,而必须综合全面地研究,人人而得出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6.
7.
8.
刘新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5):163-166
印章是我国书法和雕刻艺术相结合的独有的工艺美术。因其所具有的书法艺术属性,与一般的工艺美术又略有不同,故称为“篆刻艺术”。中国的篆刻与书法堪称中国艺术中的孪生姐妹。篆刻是造型艺术,以汉字中的篆书作为主要造型依据,通过镌刻在事先准备的石头(载体)面上来展示美的这一形式称为印章艺术。齐白石是中国近代篆刻艺术大师,他饱览各家藏品,开阔视野、提高眼界、斟酌各种流派、接受各种提示,打开自己的思路,成就了自己的艺术价值。齐白石篆刻艺术堪称继吴昌硕后篆刻艺术的又一高峰,其印章艺术的美学思想总的分为书法美、章法美、刀法美、边款艺术美。 相似文献
9.
10.
提到中国文化,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国画艺术;提到田画,我们自然就会想到那个操着一口地道湖南口音,戴着一副圆形老花镜,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精选的88个B2C网站的调查研究,试图分析我国商家对网上信用印章服务的采用行为。我国目前主要有7种网上信用印章服务,分别由政府发起、第三方组织发起或企业发起。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商家对7类印章服务的整体采用率较低,而正确采用的比率更低。其错误采用行为主要体现在无链接、链接到其他页面、企业自建证书扫描件等问题上,而提供方目标不明确、程序不规范、评价权威性弱和商家的采用意识差、认识不充分则是其产生的深层原因。为促进网上信用印章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政府应制定相应法律法规、扶持印章服务行业,行业协会应加强宣传教育、做好协调工作,印章提供方应明确服务目标、规范工作程序、强化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印章检测时其2万次耐磨性测试中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稳定性差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程序控制的印章耐磨性检测方法。并通过采用气动元件执行机构、步进电机驱动装置和触摸屏人机界面等软硬件,设计制造了相应的全自动印章综合寿命试验机。介绍了该试验机的机械结构原理和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及整机试验研究,测试结果表明:该设备能够完全满足公安部《印章治安管理办法》中关于印章耐磨性的检测试验要求,并大大提高印章的检测效率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印章在标志发展中的历史功用及当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兴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5)
印章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元素在标志的发展史中功不可没.古代印章自诞生起最主要的功能是示信.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商业发达,逐渐成为具有防伪功能的标记.唐代以后文人画的兴盛又使之为书画家个人字号所用.而在当代设计中,时代的发展已使印章的标识功能淡化,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更多用于表达诚信,以及展示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后不久,国内的收藏界正处在方兴未艾的初级阶段,身逢其时的梁蕈凯恰好赶上了这趟蓄势待发的文化复兴运动的列车,作为中日之间印石文化积极推广者的他以其个人的亲身经历为我们见证了一段中国大陆波澜壮阔的明清流派印鼙拍卖全景。此文即是根据他的口述整理的明清流派印章拍卖简史。谈及中国明清流派印章拍卖的历史就不得不提及1995... 相似文献
16.
17.
李岚清同志是2003年春退休以后才开始学习篆刻的,他用"石可言美、石可言志、石可言情、石可言趣、石可言事"来形容他对篆刻艺术的感悟。五年时间 相似文献
18.
金琪善 《市场瞭望(下半月)》2012,(17):70-73
对于印章收藏,重“石”,重“工”的讨论不绝于耳。总体来说,印章石的材质珍稀性、金石篆刻的艺术性及印章的整体外观雕刻的艺术性是决定印章收藏价值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19.
印章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从殷周时期发展到现代有迹可考的历史已经三千多年,一直在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文献通考》是这样描述印章的重要性的:“无玺书,则九重之号不能达之于四海;无印章,则有司之文移不能行之于所属。”印章的缘起是源于社会生活的需要,是以信物的身份出现的。但因其所依托的载体是汉文字,又主要依托于汉字中的篆字,使其极富于汉字造字原则的各种意义。所以印章艺术一如中国书法艺术,在其方寸之间,一样包含着“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人物得揖让周旋之体,于须眉口鼻得喜怒惨舒之分,于虫鱼鸟兽得屈伸飞动之理,于骨角齿牙得摆拉咀嚼之势……”的”天人合一”的中国式哲学理念。即是说,如同书法一样,通过印章艺术的演变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据之而寻绎出一个历史发展的缩影。其艺术、文化的意义从一开始就已经隐然地存在着。在那个艺术的创造尚不是自觉的古代社会,印章艺术展示了一种随意的、自由的、朴质的所谓“无意于佳而佳“的天然之美。可以说,印章艺术作为一种将图案或中国文字,透过印材表现有情、有意及有趣的方寸空间艺术,经历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历史变迁。至今仍然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20.
曹娟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0(3):72-77
太原理工大学的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国立山西大学堂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文章对太原理工大学图书馆各个时期的馆藏印章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再现了这所百年老校所走过的辉煌历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