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胙国始封于周成王四年,始封君为周公第七子.据金文可复原出胙国国君世系四代.柞伯簋铭柞伯为胙国第一代国君,康王称第一代胙伯为小子也是合乎宗法的.柞伯鼎铭柞伯为簋铭柞伯的直系后人,铭中的幽叔很可能就是第一代胙伯的谥号.西周时期的柞伯武功高强,能征善战,深得周王赏识与重用,具有较高的军事地位,胙国虽为小国,但在西周时期也是一个以武力著称的军事强国.小邾国女子嫁为胙国夫人,这既说明生存在大国夹缝中的小邾国出于战略考虑,不得不通过婚姻外交来攀附高枝以自保,也说明在春秋时期的兼并战争中,胙国随着军事实力的下降,讲究门户的贵族婚姻原则已不再严格遵守.  相似文献   

2.
敦煌写本王梵志诗校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伯三四一八、伯三二一一号敦煌文书,最早由刘复从巴黎抄回,收入《敦煌掇琐》卷三十、三十一,题曰:《白话五言诗》。在阅读中,我们发现其中有些较明显的漏误,便在显微阅读机下重新抄录。伯三四一八号文书共一百九十五行、三千四百八十三字,伯三二一一号文书共一百五十五行、三千三百一十字。为了校勘这两件文书,我们检视了我校复制的伯希和、斯坦因及北京图书馆所藏敦煌文书显微胶卷中的有关部分,发现伯三七二四号文书(残,共一百行,二千一百余字)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敦煌斯2506、伯2810、伯4073、伯2380四件文书的内容体例及其所反映的唐后期敦煌地区的史学特点,将文书定名为“唐朝年代纪”,并探讨了文书所体现的敦煌文化的地域特殊性,认为这卷敦煌人撰著的“唐朝年代纪”,就是唐主流文化与敦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2006年底陕西扶风出土的五年琱生尊与过去著录的五年、六年琱生簋内容正好衔接。其铭文为理解琱生诸器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对琱生三器的铭文进行了分析之后认为:琱生诸器的作器者琱生就是伯氏;召伯虎就是君氏,是召族的宗君,他又被称为召;琱生是召伯虎的宗族庶长兄。妇氏是召伯虎的母亲;召姜是召伯虎的妻子;妇氏是召姜的姑姑。琱生诸器铭人物关系的明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琱生诸器的铭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六年琱生簋铭文中“公厥稟贝”应读为“公缺廪贝”,是指公室仓库中钱贝缺失了,因此导致“告庆”、“刺为伯”的狱讼案件.并非一般学术界学者所说为土地讼诉案或家族财产分配而导致的族内讼诉案.在这一案件中,召伯虎是原告人,被告人是名庆的“为伯”,琱生应是以宰官的身份为这次诉讼案提供法典并宣判的主判官吏,此案由司寇类“有司”初审结束后由召伯虎向琱生报告,琱生提供法典并判罚被告出玉璧偿还而结案.琱生因召伯虎仓廪缺贝案诉讼成功结案而作器祭祀烈祖召公.  相似文献   

6.
一 这里讲的《切韵》残卷是指周祖谟先生《唐五代韵书集存》中的第一类里的四个残叶和第二类里的三个笺注本。为了方便,我们把切韵残叶一(伯3798)、残叶二(伯3695、伯3696)、残叶三(斯6187)、残叶四(斯2683,伯4917),分别简称为残一、残二、残三、残四。笺注本切韵一(斯2071)、笺注本切韵二(斯2055)、笺注本切韵三(伯3693、3694、3696、斯6176),依照周祖谟先生的意见,分别简称为笺一、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山西方言父亲称谓词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发现主要有“爹”、“爷”、“爸”、“伯”等四类。文章重点对“爹”进行了研究,并对三者的演变过程做了构拟。同时对“爷”、“爸”、“伯”等三类进行了文献考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仙伯英台》的总框架、几种抄本、原型所依、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等方面,探讨了《仙伯英台》深受畲民群众喜爱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西周晚期通高31厘米、口径32.5厘米、腹深29厘米、腹底径14厘米。2006年11月8日宝鸡扶风县五郡村出土。两件,器形纹饰、规格完全相同。敞口,方唇,束颈,溜肩,深腹下敛,平底。纹饰主要分布于腹部和肩部;肩部一周重环纹,腹部饰一周连续三角纹,直线纹地。器内壁铸铭14行112字。铭文大意:周厉王五年正月的一天,因琱生家族大量开发私田及超额收养奴仆被告发,朝廷指派召伯虎查处。琱生给宗妇幽姜(召伯虎之母)送了一个虎,请幽姜以宗君幽伯(召伯虎之父)的名义在召伯虎面前为他说情,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琱生送给宗君一个大玉璋,…  相似文献   

10.
柞伯簋的形制一般认为西周早期中原地区青铜簋Ⅰ型3式——双耳圈足簋,而圈足下独特的喇叭形支座则被简单认定为增高器物的目的而未予深入探究。柞(胙)伯簋的喇叭形支座与青铜鍑形制之间的联系可读解出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在商周时期的文化互动关系。柞(胙)伯簋为西周时期物质生活史的文化表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琴心 《新天地》2012,(7):10-11
在广州有位被市民亲切地称做"区伯"的老人,6年来,他坚持不懈地举报公车私用。虽然多次被打和遭受侮辱,但他毫不屈服,广州市民把区伯当成他们的"城市名片",因为区伯让那些公车私用者闻之胆寒——一区伯,本名区少坤,因为举报公车私用闻名羊城,被市民们昵称为"区伯"。区伯今年59岁,地道的广州人,他身材瘦削,两道浓眉衬得一脸正气。  相似文献   

12.
《诗经·甘棠》历来被认为是一篇美召伯之德的诗作,对于其“伯”有三种理解:文王时,召公是“一州一牧二伯”的伯爵之伯,实是受文王之命佐治雍州;武王时,召公居上公与周公一起分陕,为东西二伯分治天下;成王时,召公位列三公尊为“太保”与周公一同执斧钺辅佐成王,亦是二伯.《甘棠》所记当是文王时召公与周公并分岐邦之事,而非武王分陕之事.诗云“召伯”正是以“二伯”身份来称颂召公当年在召南之地的德政功绩.  相似文献   

13.
一、煌敦写本《茶酒论》敦煌写本《茶酒论》见于伯2718、伯3910、伯2972、伯2875、斯5774、斯406六个卷子。其中伯2718前题“乡贡进士王敷撰”,同卷还录有王梵志诗九十一首。王重民先生以此为原卷,参以它卷校录于《敦煌变文集》(卷三)。对《茶酒论》的内容,郑振铎先生概括为:“茶和酒在争论着:两个谁有功勋?茶先说其可贵,酒乃继而自夸其力,反复辨难,终乃各举其‘过’。‘两个政(正)争人我,不知水在旁边’。水乃出来和解道:茶酒要不得水,将成为什么形容呢?水对于万物,功绩最大,但他并不言功,茶酒又何必争功呢?‘从今已后,切须和同,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1,(2):9-11
加拿大的杰士伯国家公园,是全球最具原始风情的冰川景区之一。公园的中心地是杰士伯镇,从头到尾步行不过40分钟,却拥有一个跑道约1000米长的机场,并且只为一架名叫”超级戽斗”的飞机服务。  相似文献   

15.
三、伯三二一一号文书、伯三四一八号文书均为王梵志诗的一部分(一)伯三二一一号文书的作者为王梵志刘铭恕在《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斯五四四一2王梵志诗集卷中”一条后曾作如下说明: 《敦煌掇琐》所抄伯希和三二一一号之无名长诗卷,证以此卷,知亦为梵志诗卷中。刘铭恕的意见是对的。检斯五四四一2号文书开端有“王梵志诗集卷中”、“王梵志诗集卷中”、“王梵志诗集卷中”完全重复的三句,它们是全诗的标题。据此,斯五四四一2号文书为王梵志诗无疑。而伯三二一一号文书的前十四首诗,除个别字因抄误外,内容与斯五四  相似文献   

16.
在敦煌曲子词中,有各种各样的咏花词句,表现了古敦煌人民对花的风俗观和对花的热爱。敦煌曲出自佛教的莫高窟,它的咏花词句有许多是受了佛教的影响而产生。如,斯二九四七《缁门百岁篇》:“驱鸟未解从师教,往往经抛摘草花。”伯三三六○《苏莫遮》:“岭岫嵯峨朝雾已。花木芬芳,菩萨多灵异。”伯二七三四《太子十二时》:“摩耶夫人诞太子,步步足下生莲花。”伯二○六六《出家乐赞》:“正见弥陀升宝座,菩萨散花称善哉。伯二二五《归西方赞》:“且共念彼弥陀佛,往生极乐坐花台。”出于佛教在古敦煌民间的兴盛,佛教徒对花的热爱,自然电影响到民间对花的普遍爱好,爱花风俗由此而传播开来,表现在佛教敦煌曲的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洛威尔·里贝曼是当今乐坛上十分的活跃的钢琴家和指挥家,其音乐作品旋律优美,风格多样,充满活力,独具匠心。本文选取了里伯曼几部具有代表性的钢琴音乐作品,从乐曲的旋律、主题、节奏、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意在引起界内人士对里伯曼的关注,从而,给我们演奏、欣赏里贝曼的钢琴音乐作品或教学带来些一些启示。该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室内乐发展,对钢琴专业的学生演奏室内乐作品,可以提供特定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对火进行控制和利用是人类文明的一大进步。开始时 ,人类对火有一种神秘的恐惧感 ,出现了火神崇拜的原型思维。火祖燧人、火神阏伯就是两个原型形象。商丘作为中州大地的一个重镇 ,是中华文明发祥的一个重点区域。从燧人钻木取火、阏伯受封火正的神话传说中 ,我们可以发现中华文明的精华部分 :勤劳、善良、积极进取、人际关系要求和谐、人们乐于奉献。  相似文献   

19.
贪贿卖国的吴太宰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是一个著名的故事。但在吴越之争中改变了历史的却还有一个为人所本耻的人物——伯。在吴王夫差为报父仇兴兵灭越时,勾践在危亡之际派人以8个美女和一批宝器贿伯额,在他暗助下得以求和;后来,在勾践“久臣于吴”,做夫差仆隶之臣时,又赖伯额保护免于被杀,3年后被放回越国。吴国的忠贞老臣伍于百几次劝谏吴王不可放虎归山,最后却被伯教馆害赐死。而伯额,一方面曲意逢迎,助长吴王夫差骄奢淫逸和狂傲自大名已,使国政日冒;另一方面在越王的重贿之下,一次次干着背叛本国利益的勾当,当时就贪婪之名…  相似文献   

20.
周原出土甲骨“虫伯”卜辞,有的认为:“‘虫’与‘崇’疑为同声字。‘虫伯’,似为‘岽伯’。……《周本纪》‘文王……伐崇侯虎,而作丰邑,自歧下而徙都丰’。二十二号卜甲的‘虫伯’(崇伯)疑即崇侯虎。持相同观点者还认为‘崇为方国名’。但对其地望提出不同意见,说“商末周初之崇伯,亦即崇侯虎,皇甫谧以为崇在丰、镐之间,恐误会《诗》‘诗伐于崇,作邑于丰’的意思,……按‘崇’一作,崈’亦作‘嵩’、‘崧’。王念孙谓古无‘嵩’字,原作‘崇’。其地望“据《水经注》青要山在新安县,即在今崇山附近”。而持相反观点者则进一步指出;“‘虫伯’即‘崇伯’,即指‘崇侯虎’,‘虫’和‘崇’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