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论与广告语篇汉英翻译的策略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文章以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后认为,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汉英翻译可采用"自上至下"的工具翻译策略.文章还从广告语言、文化和管理法规等角度,以实例验证了使用工具翻译策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译文功能理论为依据,通过对广告语篇的翻译功能和翻译原则的分析后认为,为了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除了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外,有必要以分析原文为基础进行必要的删减和改译,确保在目的语文化中再现源语广告劝诱功能及信息功能。  相似文献   

3.
功能派翻译理论为翻译理论研究增添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广告翻译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在具体广告翻译实践中,译者从目的原则出发,不仅要充分理解原作者的创作意图,还要掌握足够的文化背景知识,尽量考虑译文读者的审美价值和心理期待,保证译文的宣传效果,实现良好的广告效应。  相似文献   

4.
不同文体类别的翻译要求选取不同的翻译策略,这是由译文预期的目的和功能来决定的.广告文体的目的和主要功能,即诱导和说服顾客接受其产品和服务,决定了广告的翻译必须要把目的语言和译文读者放在首位,实施归化式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功能翻译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意义。"目的法则"可以使译者摆脱传统"对等"的束缚,积极发挥译者的能动性;"连贯性法则"可以指导译者在充分理解原广告的广告效应的基础上,根据广告译入语读者的审美价值而采取直译、转译、仿译或删减等不同的翻译策略,增加译文广告的表达效果和可读性;而"忠实性法则"则强调不同的翻译策略都是由译文广告目的和译者对原广告的理解决定的,译文必须尽可能达到传达原文广告效应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6.
结合对功能翻译理论的基本原理的探讨,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从译语读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译文的预期目的来决定自己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汉译英的旅游资料翻译的实践活动,对功能翻译理论在旅游翻译中的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指出译者在把旅游资料从中文翻译成英文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英汉两种语言有娴熟的驾驭能力,而且要有认识和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译者在尊重原文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删减、改译、补充说明等翻译策略,使译文能够达到预期效果,起到沟通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广告翻译有其内在特点和规律,然而传统的等值论指导广告翻译却存在诸多缺陷.用德国功能派译论来指导广告翻译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因此,广告翻译应采用功能性策略和方法,即以目标语言文化为导向的翻译策略,灵活运用各种可能的翻译方法和文本处理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广告译文预期的劝诱功能.  相似文献   

8.
判断广告翻译是否成功,主要看广告译文能否达到广告的预期目的和效果。依据语境关系顺应理论,在广告翻译中,译者应顺应译入语消费者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尊重其文化习惯、语言习惯,注重其心理感受,适时调控文化取向,这样才能再现原文本语境,实现广告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广告翻译特点,并对所选广告译文作宏观结构上的调整。进而以目的论为依据,通过对结构上调整后的广告汉译英翻译实例的具体分析,总结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因此要采取灵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告翻译的成功与否,关键是看能否抓住广告读者的心理.从广告文体的功能出发,分析了广告翻译中的读者心理,包括读者的需求心理,阅读心理和审美心理.指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该立足于译入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读者和译文读者的心理差异进行处理,着眼于广告实际效果,对广告原文进行再创造,或改写或变通,不拘泥于译文与原文内容形式,而重译文与原文功能对等,使译文能够符合译入语读者的心理,引起他们的情感需求,从而达到广告翻译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