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农村建设是在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关节点。从历史唯物论的视角看,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着共性难题:一是新农村建设中主客体错位与主体缺失;二是新农村建设发展动力不足;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制约。原因有:第一,作为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落后,致使保护农民合法权益、合法利益的制度缺失。第二,对农村发展规律把握不准,致使决策层所制定的某些政策缺乏操作性。第三,党中央新农村建设任务与各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实没有实现有机结合,致使农民在行动上不主动,使建设主体缺位。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度设计上,借鉴外国经验,使之与我国及各地生产力发展水平有机结合并付诸实践。对农村领导干部和农民的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上层建筑的文化条件和主体动力。推进农村上层建筑的政治建设实现制度创新,以制度安排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
李全生 《创新》2010,4(2):78-81
我国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民先后推出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专业户、小城镇、农民工、私营企业、股份合作制、村民自治等九大创造,为中国农村改革和农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改革中农民的这些创造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价值,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进一步完善这些创造,继续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并注重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基本目标,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同时提出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即"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民主政治".由于我国长期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村公共产品投入的欠账较多,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市.从新农村建设目标出发,无论是从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角度看,还是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角度看,加大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都将是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4.
谢于碧 《创新》2009,3(4):83-85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通过对新形势下新农村思想工作面临的新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之路,促进农村工作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部署.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贫困农村的低素质屏障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在这些贫困农村,低素质屏障在不断的扩展、深厚,内部风气不良,严重地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针对于此,应该充分重视农村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事业,控制人口增长,从根本上消除这种低素质屏障,以使得中国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6.
王学居 《社会福利》2006,(12):37-39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涵盖了民政职能的多个方面。“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如何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对甘肃省农村殡葬改革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7.
现阶段的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必然要求,它与国际上工业化国家曾经历过的农村改造运动大体是一致的。近几年来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开放政策,虽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出现了城乡差别不断扩大的情况。本文以义乌经济社会发展为例,说明新农村建设与市场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必须改革现有的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民营经济的基础上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关于中国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雪霞 《社科纵横》2006,(11):16-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内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水平还不高,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任务还相当艰巨。加快发展民族地区农(牧)村各项经济社会事业,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增强物质基础,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农村先进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农村地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落后,导致农村成了滋生邪教组织的温床。必须正确认识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与反邪教的关系,构建反邪教的农村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当前我国农民组织化水平低的状况,我们应当从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加强扶持、规范管理等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