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班固之死     
论班固之死孟祥才东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系于洛阳狱中的大史学家,一代文章圣手的班固在悔恨交加中死去,时年61岁。与他得以寿终的父亲班彪,弟弟班超相比,他的下场是十分悲惨的。虽然,他之死于统治阶级的内部斗争,既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也不无冤枉之处,...  相似文献   

2.
论安娜之死     
安娜是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宁娜》中的重要形象 ,这部小说最后以安娜卧轨自杀而结束。长期以来 ,关于安娜之死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 ,即安娜之所以选择死亡是因为她在同当时的贵族集团的斗争中遭到了失败。但本文作者从安娜本身的性格特点入手来分析她的死因 ,进而得出结论 :一手把安娜推向死亡深渊的不是别人 ,正是她自己  相似文献   

3.
论于谦之死     
论于谦之死周祚绍于谦死得很悲壮。作为临危受命的救国功臣而惨遭杀害,是很悲哀的。但他面对迫害而视死如归,又是很壮烈的。于谦“死之日,阴四合,天下冤之”。有个叫儿的指挥,本是曹吉祥部下,“以酒酹谦死所,恸哭。吉祥怒,之。明日复酹奠如故。都督同知陈逵感谦忠...  相似文献   

4.
宋惠莲与西门庆偷情是《金瓶梅词话》的重要内容,他们之间的故事引发了很多矛盾冲突,结果是宋惠莲的丈夫来旺被陷害,宋惠莲羞愤自杀。其自杀的主要原因,一是她的个性使然,二是西门庆家庭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导致宋惠莲自杀的元凶是西门庆,潘金莲则是最大的帮凶。  相似文献   

5.
论王亥之死     
商先公王亥在易水流域活动 ,却遭有易氏杀害。被杀原因说是他与有易女子通淫。上古男女大防原不甚严 ,但商祖玄鸟氏与有易氏存在婚姻关系 ,有易氏与王亥是血亲 ,王亥屈做“风流鬼” ,实际上是犯了乱伦罪。  相似文献   

6.
秦可卿是《红楼梦》作者在书中着意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她的死写得含糊其辞,若隐若现,简直象一个深奥莫测的谜语。虽然广大红学研究者下过万千功夫,猜过来猜过去,仍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谜底至今尚未被人揭开。但是,不管作者样隐曲,其目的总是想让读者解开“其中味”的,只不过是作者的技艺高超,隐喻过晦,致使人们一时难以识破罢了。秦可卿一案在全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对此事若不能剖析清楚,势必影响到对通篇的理解。所以欲对《红楼梦》作出深入地研究,获得忠实可靠地结论,必须设法冲破作者置下的  相似文献   

7.
论唐宪宗之死岳纯之唐澜关于唐宪宗之死,唐代以来流行三种说法,一是为方士丹药所误说,一是为宦官所弑说,一是为唐穆宗李恒所弑说。为方士丹药所误之说,不过是杀害唐宪宗的人为掩人耳目而放出的烟幕,不足凭信,这已成为现代史家的共识,无待多言。为宦官所弑一说,有...  相似文献   

8.
解放以来,晚唐诗人皮日休一直受到研究者不应有的、太多的推崇和辩护,推许为“我国文学史上唯一参加过农民大起义的革命诗人”、“伟大作家”、“封建统治阶级的叛逆者”,等等。影响所及,在他“究竟是怎样死的”这个问题上,被搅和得成了四十余年来中国文学史上最混乱不堪的问题之一,它是那样扑朔迷离,悠远神秘,一直到今天尚未解决。概括起来,关于皮日休之死学术界有四种说法:一、“流寓宿州”说,认为皮日休晚年流寓安徽宿州,死葬宿州顺河  相似文献   

9.
关于屈原之死的问题,虽不曾引起广泛而激烈的争鸣,但也有几种不同的意见.詹安泰同志说: “由于阶级性质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屈原)……处处碰壁,跟着就产生了悲观失望的情绪乃至于自杀.”郭维森同志说:“屈原的自杀,表现了他坚持自己的理想,坚持高洁的品格至死不悔的精神,同时也是对楚国黑暗政治的一种抗议”.马茂元同志在《楚辞选》中说:“屈原的自杀,一方面表现绝望的悲哀,但另一方面则希望通过他的死来振奋楚国的人心,最后一次刺激顷襄王的觉悟.”詹说和郭说,都没抓住屈原之死的实质,其结论难以准确地说明屈原之死的原因和意  相似文献   

10.
自唐以来,代代诗人、小说家与戏剧家就本于史实传闻,驰骋丰富想象,将历史人物杨贵妃再创造成为文学形象,使之光彩夺目、妇孺皆知。但对在马嵬兵哗情势下,玄宗是主动还是被迫赐死杨贵妃,杨贵妃之死是罪有应得还是有功于时等,历来说法不一。本文就此分别作了全面具体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第12子朱柏被封为湘王,就藩荆州,后自杀身亡。朱柏选择以自焚这种方式来了结与建文帝的恩怨,可能与他的道教信仰有关。朱柏之死,对明初的政治走向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古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武死战多,而文死谏者甚少,仅有寥寥数人.中国古代王朝中,文死谏者,居多,诸如钱唐、方孝孺、海瑞等人,皆置生死于不顾,直言进谏,更,置亲戚宗族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14.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礼教依旧吃人。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地狱——论祥林嫂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祥林嫂悲剧的内涵作出重新的解释 ,指出祥林嫂之死的原因 :其一是礼教各条律之间的内在矛盾 ,是族权与夫权之间的相悖 ;其二是愚昧大众们“看客”的凶眼 ,通过“心理暗示”的作用使祥林嫂产生犯罪感 ,自我心灵折磨以致跨入地狱之门。“五四”时期控诉“吃人礼教”的作品汗牛充栋 ,鲁迅控诉的深刻性在于不是浮面地指出礼教吃人 ,而是尖锐地指出遵从了礼教的条律规范 ,礼教依旧吃人  相似文献   

16.
1966年8月24日,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在北京德胜门西边豁口处太平湖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国内外文坛震惊。三十年来,尤其是文革后,关于老舍之死的讨论和研究一直未曾间断。世人各有见解。老舍投入太平湖虽然只经过一天的深思熟虑,但实际上纵观老舍先生的人生  相似文献   

17.
<史记>人物之死的描写,是司马迁表现悲剧人物思想的特定瞬间,作者通过短暂的历史画面,形象而富有韵味地展示了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不管人物的身份、地位如何,在死亡面前,都毫无例外地流露出了对生命的留恋.只不过,这种留恋幻化成了或慷慨、或悲壮、或无奈、或痛苦的万千世相.  相似文献   

18.
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精神,鲜明地表现在屈原辉煌灿烂的篇章之中,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有很高的认同度,然而楚辞学界却迄今未能形成共识.屈原死因中的"殉国"说时下被点评为在抗战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古为今用".有鉴于此,本文对屈原之死及其爱国主义思想的实质和内涵进行考察和辨析.  相似文献   

19.
考察汪曾祺20世纪90年代小说,发现其审美追求无论从审美境界、主题思想、还是在主体感情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异80年代温情的审美主义被90年代冷峻的现实主义所代替,"和谐"之美已被打破;主题由简单明晰转而复杂深沉;主体情感由内敛平和转而任性放达,悲剧意识日渐浓烈.  相似文献   

20.
蔡立芸 《社区》2014,(24):60-60
垃圾桶里倒挂着一双腿,半天没有动静了口天刚拂晓,几个晨练的人,远远地看着小区垃圾场,七嘴八舌议论着,就是没有一个人敢上前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