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六大和谐关系,即:和谐干群关系、和谐劳动关系、和谐军民关系、和谐邻里关系、和谐医患关系、和谐师生关系。提升六项幸福支撑能力,即:百姓安居支撑能力、食品安全支撑能力、医疗保障支撑能力、文化素养支撑能力、教育公平支撑能力、生态环境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人民当前最重要的任务,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和谐劳动关系。而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必须深刻体认人类在解决劳动矛盾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以成熟的现代劳动关系的基本理念为支撑,达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本共识,即: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道德基础,人民当家作主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政治基础,经济发展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经济基础,法制完善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基础,发挥工会优势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和谐的目标指引下,对劳动关系矛盾的学理分析与政策探讨应关注冲突视角之外的和谐视角,即着重揭示劳动关系矛盾的政治社会影响,从冲突应对层面提出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路、策略和行动。当然,鉴于劳动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性,我们也应从多个层面探寻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的路径与机制:实施制度重构,拓展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化机制;开展组织重建,积聚和谐劳动关系的组织化力量;实行文化重塑,营造和谐劳动关系的文化内聚力;推行能力重组,培育和谐劳动关系的主体能力。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在协调民族关系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和谐思想,即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基本政策;坚持民族团结原则,促进民族关系进一步凝聚;坚持民族共同发展原则,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和谐的民族关系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时代背景下,深入研究、准确把握和大力弘扬建国后周恩来的民族和谐思想,无疑会对当前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和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5.
政治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政治和谐即政治生活与政治关系和谐.政治和谐的实现需要构建和谐政治.和谐政治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政治.政治意义上的和谐不仅包客了民主、法治、自由、平等、正义等价值,而且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政治价值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重大理论创新.构建和谐政治体制是实现政治和谐的保证.本文提出了构建和谐政治体制的若干构想.  相似文献   

6.
和谐利益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和谐利益.和谐利益是指社会利益关系处于这样一种状态: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在利益差异和利益矛盾的前提下实现利益均衡和利益共享,各利益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竞相进发,在共同利益不断增进的同时,个别利益也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和谐利益必须具备和谐利益与利益矛盾同生共存、和谐利益是相对的、和谐利益是动态的、和谐利益是历史的、和谐利益是具体的五层涵义.利益关系和谐需要三大构成要素:丰富的物质财富、健全的制度和普遍的精神文明.和谐利益包括主体利益关系的和谐、客体利益关系的和谐以及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之间利益关系的和谐三个维度.利益均衡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必要条件,利益共享是利益关系和谐的充分条件.利益关系的自发和谐与利益关系的人为和谐是和谐利益的两种实现方式,但协调利益关系是实现和谐利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而商业诚信则是正确处理商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商业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即正确处理和协调个人与他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古今中外哲学角度来看,马克思终身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本身就包含着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论、中国哲学中的“和”与“圆道”思维以及系统哲学中差异协同原理,也都支撑着和谐思维.  相似文献   

9.
和谐人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新视野,即现实的人本视野。当下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总体上还停留在人与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抽象和谐层面。和谐人的核心存在范式是工作和谐人,其本质是共同创造、占有和享受社会财富的工作共同体关系。和谐人的现实意蕴和价值预示了和谐人的养成路径,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和个人工作能力特别是工作创造力、优化社会生产关系和个人工作关系特别是公平分配关系统一起来;要把全面人教育与和谐人教育融和起来,确立全面和谐人教育理念;要在总体的和谐与片段的冲突中建构和谐人的生活、工作共同体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为了把发展与和谐更好地统一起来,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即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  相似文献   

11.
促进五大关系和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条件,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实现五大关系和谐成为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民政协必须关注和解决的带有全局性的重大课题.在促进五大关系和谐中人民政协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发挥人民政协的自身特点,促进政党关系更加和谐;发挥人民政协的独特功能,促进社会阶层关系更加协调;发挥人民政协的显著优势,促进民族、宗教关系更加融洽;发挥人民政协无可替代的作用,促进海内外同胞关系更加亲密.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与制度协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一种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团结互助、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等多方面内容的关系体系,这些关系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又彼此不可分割.要使这些关系发展巩固下来,必须依靠制度,要使这些关系构成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形成协调的亦即和谐的社会,与之相关联并制约这些关系的制度本身也必须协调.制度协调是和谐社会的诉求,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人的交往实践目标和方式的根本性调整.从把握生态文明价值观与交往实践观的结合点入手,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体现的是主体-客体-主体的关系.在当代,这一理论要求我们致力于构建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关系.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创造出了三重评价机制,即自我评价、对中介客体即生态环境的评价、主体际互相评价.三重评价机制是评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尺.只有把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观应用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我们的生态文明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才能够更好地整合社会的各种关系,实现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代与下一代的和谐,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内涵着政治领域的和谐,也必然要求完善的政治体系的保障和支持.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对政治体系的诉求突出表现在,以科学的执政理念为指导,以稳定的政治环境为依托,以和谐的政治关系为内容,以健全的政治制度为保障,以先进的政治文化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和谐劳动关系是劳资双方履行彼此的责任和义务,相互合作,从而达到的一种稳定有序的均衡状态.和谐劳动关系无差异曲线模型揭示了影响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水平的三大因素:企业的资源、投入意愿以及企业对员工的精神和物质利益组合的优化程度.因此,必须以社会责任为导向、追求企业良性发展和改革工会三方面来促进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历史借鉴,运用文献分析等方法对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谐理念进行研究.维新思想家的三重和谙理念谋求以下三类关系的和谐,即义与利、利己与利他、个体与群体的和谐统一.义与利的和谐主张义利统一,义利并重;利己与利他的和谐主张"己他"兼顾,"己他"两利;个体与群体的和谐主张爱群利群,培养公德意识.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东方社会问题时,深刻地阐述了水利思想,即强调气候条件与水利的关系;水利与土地国家所有制的关系;东方举办公共工程,特别是水利工程在国家机器中的作用;等等.构建和谐水利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水利与社会、水利与自然,以及正确处理农业与水利关系的理论,是构建和谐水利社会的理论基础,对于反思当代水危机,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在本质上是劳动者与雇主在劳动过程中所形成的规范有序、良性互动、和谐共赢的合作状态.人类活动从冲突走向秩序的路径包括自上而下的强制路径和自下而上的自发路径.探析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过程,自发路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成了市场经济内生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现代化进程中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冲突激烈的特点及自发路径的局限性,非公有制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应以自发路径为基础,辅以必要的政府作用.政府劳动行政的定位既不是"划桨",也不是掌舵,而是服务,即通过各种服务角色的扮演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的对话协商和自发路径的完善.  相似文献   

19.
生产性服务业是一种低耗能、高技术、高集聚、高就业的现代服务产业,具有广泛的关联效应,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实现中部崛起的有效途径.中部六省必须避免产业同构化的低层次竞争,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的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即通过行业分工机制、地区协作机制和地区信任机制的建立实现省际和谐发展;通过城市圈经济的产业链中心作用和县域经济的产业链支撑作用实现省内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党内和谐是政党关系和谐的主体,也是促进政党关系和谐的主因,要实现政党关系和谐首先应该实现党内和谐.党内和谐对民主党派内部和谐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党内和谐与民主党派内部和谐双向互动必然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政党关系和谐主要是通过党内思想和谐、组织和谐、制度和谐与行为和谐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