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作了具体而深刻的论述。本文就学习《导言》中关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方法的体会谈点认识。 马克思在《导言》中对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作了这样的表述:“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只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当作一个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方式。”显然,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是理论体系的叙述方法,当然也就是《资本论》的叙述方法。要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这种方法,就不能不弄清楚叙述方法的从抽象上升到具体与研究方法的从具体到抽象中的“具体”和“抽象”的不同含义。研究方法中的“具体”是指生动的直观,即尚未被认识了的感觉“具体”。叙述方法中的“具体”是已经被认识和掌握了的理论“具体”,是被思维“复制”出来的客观存在。研究方法中的“抽象”,是指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把握;叙述方法中的“抽象”是指经济范畴本身规定性的多少,因此它是相对的。货币对商品来说,货币是个具体范畴,商品是个抽象范畴;而货币对资本来说,货币是抽象范畴,资本是个具体范畴。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中对“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的阐述,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分篇构想密切相关.“逻辑与历史的一致”的原则有两个层次的意蕴:理论叙述的先后顺序与经济学范畴所表现的关系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一致的;经济思想的成熟程度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程度.“从后思索法”意在提醒人们:要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处,“俯瞰”较为低级的历史进程.抽象和具体的关系,与猴体(低级)和人体(高级)的关系是有差别的,不能混同.马克思在自己著作中运用的叙述方法并不只限于“从抽象上升到具体”.马克思的资本批判的核心命题在于指明:资本是劳动产品历史地“获得”和“叠加”一定的“社会形式”的产物.“抽象”在思维中上升为“具体”的过程, “理论地再现”了这一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3.
孙中原 《中州学刊》2023,(6):127-132+2
《墨经》的本体哲学,在《墨经》整体的哲学语境中,处于基础地位,具有主导性和决定性。《墨经》本体哲学由一系列范畴与原理构成。范畴与原理的内在关联、相互作用与逻辑论证,形成严密整体,构建起《墨经》本体哲学的理论体系。《墨经》一系列范畴与原理中,“物”(物质)、“实”(实体)、“有”(存在)、“无”(非存在)、“动”(运动)、“化”(变化)、“宇”(空间)、“久”(时间)等范畴与原理,是构成墨家认知与改造世界的范畴与原理的关键节点。《墨经》范畴与原理的理论系统,是中国哲学史学科、学术与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自从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以来,特别是从本世纪五十年代起,在辩证逻辑的研究中,人们照例是把“从具体上升到抽象”视为逻辑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说,极大地妨碍着对辩证逻辑规律的探索。笔者认为“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是辩证逻辑特有的最高层次的核心规律(以下简称“抽象具体律”,参见《学术研究》1982年第1期,拙著《关于辩证思维基本规律的两个问题》)。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实质是规律  相似文献   

5.
抽象和具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对重要范畴,在《资本论》的逻辑中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它们是一对具有内在联系的矛盾统一的范畴。本文着重论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关于具体范畴的两种含义(实在具体和思维具体),以及它们和抽象范畴的辩证关系,这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 由章沛同志主编的《辩证逻辑基础》(以下简称《基础》,参加该书编写的还有黄瑗、何邦泰、罗剑辉、陈金星、张世珊、谢先仁、凌立坤、农名颖、林善文等同志),是“六五”期间我院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颇受哲学界和逻辑界的重视。《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学术月刊》等刊物均对该书发表过书评;该书还先后被选参加在莫斯科、西德法兰克福和香港举行的“中国图书展览”。《基础》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阐述了辩证逻辑的基础理论,研究了从抽象上升为具体的思维过程自身的规律、形式和方法,提出了对立同一的思维律为核心的基本规律群;论述了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从抽象向具体上升的逻  相似文献   

7.
<正>与西方不同,在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和鉴赏中有一种倾向,写意的山水诗往往被视为最上等的诗,传神的山水画也往往被看作最上等的画、对此,如果要追溯其原因的话,我们认为就出在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范畴“道”上面.一、原“道”“道”作为一个具体对象的名称,明确出现于西周初年的铭文中,写法为“衡”.即“行”中间夹一“首”字.其本义就是“所行道也”.(许慎《说文解字》),在此基础上又含有“始”、“大”、“本”等多方面的蕴义.“道”在中国思维的历程中,不断引申和抽象,在《左传》那里就已经被抽象为一个哲学概念,这主要体现在在此书中既出现了说明自然规律的“天之道”,也出现了说明社会规律的“人之道”,而且有明显的“天之道”与”人之道”相统一的思想倾向(关于这一问题,笔者将有专文论述).老子则更进一步把“道”由一个普通的哲学范畴抽象上升为统摄宇宙与人生的最高哲学本体,并由此创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的道家学派.在老子那里,“道”一方面是天地自然的产生者和决定者.是“万物之奥”(《道德经》62  相似文献   

8.
《周易》是一部在占筮的形式下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的古老典籍。在这部古老典籍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范畴体系。其中以“——”“—”两爻画象征的阴阳范畴是根基,以八卦及其六十四卦象征的类范畴是本体,而在阴阳、类范畴之上,形成了《周易》最大的范畴——“易”。 (一)关于“阴阳”范畴 、“阴阳”是《周易》的基本范畴。在《周易》古经中是用“——”、“—”两爻画具体表示的。“——”和“—”两爻画是构成八卦和六十四卦的最基本的东西,称作阴爻和阳爻。《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这话是对的。虽然在《周易》古经中没有阴阳二字并举的例证,但决不能由此无视《周易》正是用“——”表示阴爻,用“—”表示阳爻进行组卦的事实,也不能由此否定《周易》的阴阳范畴。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概念是“自然界在人的认识中的反映形式”。(列宁《哲学笔记》第194页)是现实世界的事物和对象在人的思维中的反映。也就是说,一切概念都是有  相似文献   

9.
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思维的辩证方法,这本来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有些同志却断定,只有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才是科学的方法,而由具体上升到抽象则是不可能的。理由是:具体(对事实的表象的具体)是多种关系、属性的规定(即混沌的表象),思维不能从这种具体出发,而只能从简单关系(即抽象关系)开始,一步一步地走向思维具体……等等。并且认为这是符合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关于由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原意的。吴传启同志就是抱着这种看法来解释《资本论》中的范畴上升的过程的。我认为这是片面性的看法,是不完全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又因为这种思维方法是辩证逻辑中极为重要的内容,所  相似文献   

10.
抽象力政治经济学是以它特有的思维方式,即用科学概念(范畴)的严密逻辑体系,认识和把握具体经济关系的科学。因此,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以现实发达的经济关系为前提,而且还须以高度抽象思维能力为条件。马克思说:“分析经济形式,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二者都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206页)我们还可以说,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实践范畴并不是抽象同一的,而是包含着思想发展的创新与质变。《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一般”逻辑形成于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中,但由于其作为哲学普遍性范畴而残留着抽象一般性形式,因而被扬弃于《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作为具体总体的“生产实践”逻辑;与此同时,“生产实践”也成为了马克思构建历史唯物主义新世界观的枢纽性范畴。马克思的实践观之所以能够获得深化发展,一方面源自其早年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即“政治经济学—哲学”持续融合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论与现实深入结合的思想取向;另一方面得益于第二阶段的经济学研究成果,即《布鲁塞尔笔记》后期摘录与《曼彻斯特笔记》中所获得的具体思想环节与经验内容。从思想发展和理论建构逻辑来看,马克思实践观从“实践一般”逻辑到“生产实践”逻辑的上升发展,恰恰表征了其资本主义社会批判“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演进逻辑。  相似文献   

12.
“道”的哲学抽象历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道”之所以能由一个表示具体事物的概念抽象为一个哲学范畴,首先在于其自身的字形结构及特有蕴义。《诗经》中以“道”喻理,开始与其本义分离。《尚书》中的“道”则渗入了好恶、正直、法则、理义等含义。《左传》、《国语》中社会规律、人伦法则、自然规律逐渐向“道”融合,“道”向哲学范畴的升华和抽象可以说已经完成。老子的贡献则是在此基础上把“道”由一个哲学范畴明确地上升和抽象为一个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源或本体概念。  相似文献   

13.
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头子伯恩施坦,为了推行其社会改良主义的政治路线,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对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攻击和修正。本文主要是根据他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以下简称《前提》)一书,剖析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所进行的攻击,揭露其反动的本质。①在《前提》这本书中,伯恩施坦怀着可耻的目的,放肆地攻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把它说成是纯粹抽象的东西。他认为马克思所说的价值,“纯粹是思维的构成物”,“纯粹是想象上的事实”,是“思维的公式”或“科学的假设”,等等。因为这个“价值”“不能从某  相似文献   

14.
周勤勤 《学术界》2023,(12):60-68
考察方以智《东西均》《一贯问答》《周易时论合编·图像几表》和《易余》对于“∴”的论说,可以推断出“∴说”的大致内容和“∴”的思维模式内涵,即公因反因观、“尽天地古今皆二”的辩证法思想、“三为约法”和集大成的方法论。“∴”的思维模式是方以智“均的哲学”方法论的思维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比兴手法的逻辑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赖以成立的逻辑支点是取象思维方式 ,其特征是取象比附 ,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 ,靠人们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 ,它的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取象思维方式源于《易经》 ,在《诗经》中得到了发展 ,其表现形式便是比兴  相似文献   

16.
<正> “一两”是中国古代辩证矛盾观最早的、也是最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它形成于晚周时期,即西周末期到战国初期。在中国哲学史上“一两”范畴与“阴阳”范畴的关系极为密切。“一”常表示阴与阳的统一(合),“两”常表示阴与阳的对立(分),作为螺旋前进的认识逻辑,“一两”范畴是“阴阳”范畴的深入发展。“一两”思想与“阴阳”思想的渊源同为《易经》。《易经》从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抽象出“——”两个付号。“—”代表积极、刚强、进取等特性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  相似文献   

17.
实践论与本体论从来就不是两种思维方式;认识论也不是离得开实践论的独立思维方式.本体论美学把“本体”与“本质”对立起来,并且在把两者的区分进一步绝对化了,把“本体”仅仅看成“是纯逻辑方法进行的范畴的推演”.而是从奎因到海德格尔的语言本体论,不是“当代思维的高度,时代的前沿”.以“情本体”的提出,把李泽厚分为早期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与后期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李泽厚,是不恰当的.无论原教旨实践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还是后实践美学与新实践美学,它们与生命美学、存在主义美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哲学基础,那就是对包括美感体验、艺术创造等审美范畴在内的作为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的诸相关范畴,如实践等,不是从人的实际存在的诸现实关系中最本质的关系——生产关系——出发,而是把这些范畴抽象化为脱离历史的“超越的自由”作为生命存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李泽厚在谈到《老子》中“德”、“道”概念的时候说:“德的原始含义究竟是什么,是一个迄今并不清楚而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它的原义显然并非道德”(李泽厚:《孙、老、韩合说》,《哲学研究》1984年第4期)。这个问题的确值得研究。《老子》书亦名《道德经》。其论“道”与“德”精妙玄奥,是《老子》哲学的“本体论”范畴和认识论范畴。因司马迁为《老子》作者立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  相似文献   

19.
在许多关于人类认识的著述中,常常把人的理性认识与抽象认识完全等同起来。朱德真在《试论“思维具体”》(《学术月刊》1983年第3期)一文中,对这种相当流行的观点提出异议。他认为,人的认识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和两次飞跃。由感性到抽象是一次飞跃,而由抽象向思维具体的发展则是一次更加重要和更加深刻的飞跃。没有这次飞跃,人类就不可能真正获得关于客观事物和客观世界的完整而全面的认识。因此,思维具体是最高级的理性认识。思维具体一方面表现为人的认识的终点,表现为相对来说最完整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正> 在理论研究中,不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常涉及这样的问题:一个理论体系究竟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是完备的?认真回答这个问题,对各门学科的理论研究无疑是有指导意义的。本文试对这个问题作些考察。我认为: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它必须是从对象所有因素都具备的整体之中,抽出了能规定这个对象性质的最抽象范畴,而且从这个最抽象范畴开始,向具体上升,又能说明这个对象的全部因素。为什么这样讲呢?这要从什么是理论体系谈起。马克思在阐述“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时,有个非常精辟的概括,这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103页)。马克思在这里所说的抽象的规定,就是能规定对象性质的最抽象范畴。理论体系无非是从这个最抽象范畴开始将对象的丰富具体性充分展开而已。正因为这样,能否从对象所有因素都具备的整体之中抽出规定这个对象的性质的最抽象范畴,并用它展开说明这个对象所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