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方国家在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中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即以英美国家为代表的大爆炸式灵活化改革战略和以西班牙与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边缘灵活化改革战略.欧洲大陆国家选择边缘灵活化改革战略的根源在于其保守主义的福利国家制度、英关大爆炸式改革的消极影响和这种改革方式的政治可行性等.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改革事实上采取的也是一种边缘灵活化发展路径.鉴于欧洲大陆国家的经验教训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应对我国今后的劳动力市场灵活化改革战略进行必要的调整,即适当限制劳动力市场的边缘灵活化和实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安全性战略.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对凯恩斯主义就业政策的失灵、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失业这种共同挑战,西方国家却采取了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选择,即以英美等国为代表的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以瑞典等北欧国家为代表的合作主义劳动就业政策、以法国与西班牙等欧洲大陆国家为代表的保守主义劳动就业政策和以丹麦等国为代表的灵活安全性劳动就业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种多样性的劳动就业政策选择根源于对失业的多样性解释、多样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各国多样的历史文化传统.这对我国有着重要启示:新自由主义劳动就业政策并非是解决失业与就业问题的唯一选择,更不是最优选择;高福利与充分就业是能够结合在一起的;多样性劳动就业政策选择本身也包含着一定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3.
劳动就业政策的变革,除了要与本国的历史文化和制度基础相适应,并进行互补性与综合性等相关制度设计以外,还应当具有政治可行性。其中,互补性与综合性主要表现为就业保护与社会保护之间的互补性、消极的与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之间的互补性、税收与失业救济之间的互补性、经济性互补与政治性互补之间的互补性等;政治可行性的核心是各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的平衡。就业保护的政治性支持与租的存在、劳动力市场僵化的政治性支持与失业的自我强化机制、劳动力市场边缘灵活化改革的政治性支持与中位选民的变化、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的税收与暴露效应等是劳动就业政策变革政治可行性的集中体现与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史及伟 《浙江学刊》2007,(3):200-203
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需要积极解决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本文就充分就业目标与衡量观察指标及充分就业政策的特点进行讨论,并从积极的就业政策、灵活就业的政策、重视发展就业率较高的产业和促进充分就业的财政税收、金融政策等几方面提出相关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青年是劳动力资源中最具活力的群体。与全球众多国家和地区一样,我国也面临着青年劳动力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如何促进青年劳动力就业成为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亟须破解的一大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使城乡劳动力就业的经济社会环境发生深刻的变化,既给青年劳动力就业带来阵痛也创造了机遇。只有牢牢把握机遇,尽可能减少阵痛,才能使庞大的青年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劳动力资源的要求推进教育改革、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支持中小企业产业升级、强化企业在促进就业中的社会责任、提高技术工人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是促进青年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社会投资型国家(social investment state)理念已成为全球化和后工业化时代巩固经济增长和福利之间良性循环的方案。然而,单纯依靠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不能实现经济增长与福利之间的良性循环。为了同时实现扩大就业和社会平等,应该在社会政策中做到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消极劳动力市场政策的平衡,并与限制工资水平的收入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建立解决劳动力市场问题的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一直是欧盟促进社会融合与一体化发展的主要手段。本文首先从社会排斥概念的诠释入手,分别从学术层面与欧盟层面进行社会排斥概念解析和社会排斥概念政策应用解析。其次分析了欧盟目前解决劳动力市场问题的社会政策发展现状:鼓励更多的社会成员更有效地参与劳动力市场,提高社会融入程度;增强工人和企业的适应性,减少潜在的社会排斥;发展人力资本政策,打破社会排斥的恶性循环。本文最后对欧盟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面临的挑战进行简要分析,并讨论了欧盟反社会排斥的社会政策发展对中国社会政策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劳动力市场形式变迁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毕秀水 《学术交流》2004,(10):82-86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存在着体制型、城乡型、行业型以及市场内生型等竞争性与垄断性并存的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形式。要形成市场配置型的劳动力市场,必须进一步改革现有经济体制,实现劳动力流动市场化、劳动就业契约化、就业机会均等化、人力资本产权明晰化和劳动保障社会化。政府作为制度供给的主体,应当提供相应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尽快形成竞争性的市场配置形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9.
张素芳 《学习与探索》2008,1(2):124-129
市场经济中的劳资关系实质是劳动力商品平等交换的经济关系,包括劳动力商品在内的商品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公平分配利益的客观方式.只有深化政府改革,以确立商品所有者特别是劳动力商品所有者市场主体的权利为基点,建立、健全客观的市场交换和运行秩序,才能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和市场初次分配制度,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从而有力地推进市场化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10.
以2018年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试点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4—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考察了留抵退税政策对企业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就业水平,且主要通过融资约束效应、实体投资效应及生产率效应影响劳动力就业;留抵退税政策的就业促进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成熟期企业及资本密集型行业表现出明显偏好。进一步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显著优化了劳动力就业结构,在企业规模扩大的同时,平均劳动力成本与劳动收入份额也随之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深化增值税制度改革,优化留抵退税政策设计;深入疏通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促进企业劳动力就业的传导渠道;制定差异化政策,提高留抵退税政策的精准性。  相似文献   

11.
组织实施好劳动力再就业工程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性大事 ,因此 ,必须更新就业观念 ,实现市场就业及多渠道就业 ;必须增加劳务输出 ,实行灵活的就业制度 ;必须启动经济增长 ,以从根本上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同时 ,要健全制度 ,完善政策 ,推进再就业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2.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对我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一方面促使城市农民工市场的供求态势发生了逆转,增进了个别劳动关系的和谐。但是,另一方面,收入分配出现二次扭曲,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随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而缩小,集体劳动关系也没有得到很大改善。这些与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不充分,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的融合,促使劳动力市场趋于均衡,从而使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都走向和谐。  相似文献   

13.
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稳定的工作岗位,在整个国民经济就业结构中始终发挥着“稳定器”的重要作用.影响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因素主要有劳动力市场、宏观经济和行业特性三个方面.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力市场的成熟对大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影响在动态趋势上呈现出明显的蓄势递增效应;在产品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宏观经济因素的波动对就业增长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行业规模、单位产值利润率和技术进步等行业内生因素是影响大中型工业企业就业增长的主导因素.长期看,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优化企业营商环境,进而巩固和扩大劳动力要素的市场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基础.同时,提高职业教育的投入、大力扶持职业技能培训行业的发展也是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结构性矛盾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文凭筛选、人力资本与大专毕业生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北京市工商管理专业的大专生就业普遍集中在服务行业和私营企业,筛选理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此予以解释。服务行业和私营企业对员工素质的偏好,如实践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和某种程度的英语水平,也表明了这一劳动力市场对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视。为了提高大专文凭的含金量,提高大专毕业生的竞争力,必须面向劳动力市场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同时大学生个人也要进行自主的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天保工程的深入实施和林业产业结构调整,集体林权改革不断深化,在林区构建完善有效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服务体系已成为发展现代林业,保障林区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任务.针对当前我国林区就业服务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构建林区市场型就业服务体系:明确林区行政管理部门的公共就业服务意识的定位;明晰就业服务责任;完善林区劳动力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组织;搭建就业服务信息平台;建全林区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完善社会劳动失业保险机制.  相似文献   

16.
2世纪末中国与日本的失业与再就业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末 ,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下 ,失业这一全球性“通病”也愈染愈烈 ,就连西方国家中失业率最低的日本也卷入了“高失业时代”。对此 ,日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视失业者的再就业问题 ,尝试着一个又一个的新“疗法”。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研究分析日本这一时期的失业与促进再就业的新举措。对于我国劳动力市场建设以及发展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的社会保障事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一、现状  战后 ,日本政府特别强调就业问题是日本经济所要解决的中心课题。把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的政策目标 ,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劳动力市场发育的政策措施。因此 ,…  相似文献   

17.
黄先碧 《社会》2008,28(6):39-59
社会网络是影响社会经济行动及其结果的重要因素。作为社会网络的一种类型,关系网植根于中国文化并广泛渗透于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根据对城市求职者所作的深度访谈,本文着重探讨在劳动力市场改革的制度背景下,求职者使用关系网对其就业过程产生的效力,并分析该效力的影响边界及其理论含义。研究发现,随着市场改革的深入,关系网在就业过程中仍然发挥着显著作用,但是,其效力受到工作单位的所有制性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以及岗位的技能要求等因素的影响;关系网的效力边界与转型社会的制度安排密不可分;中国社会的“关系网”概念比西方学界研究的“社会网”概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由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促进了人类对国家与社会的认识,也促进了国家与社会的发展,国家要利用政策来调控市场,惠及社会.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提出新的发展模式.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对市民住房条件的改善功不可没,但高房价会对社会不和谐带来巨大的冲击.实施"租售并举,以租促售"的房改政策,有助于解决国家与社会供给需求的平衡,使"住有所居"得到统一,有利于国家协调和理顺社会的经济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9.
熊艾伦  孙衔华  王子娟 《社会》2019,39(5):184-202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对劳动力市场上中间人行为进行分析,具体考察影响其分享就业信息、提供就业帮助和最终成功匹配的因素。研究表明,就业信息的分享体现了社会资本的“运作效用论”而非“地位效用论”。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较高的中间人并不热衷于信息分享,而就业帮助体现了趋异性交往原则。中间人倾向于向教育水平低于自己的求职者提供实质性的就业帮助。此外,间接关系比单一的强关系或弱关系更能预测人情资源。教育水平较低和有迫切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对社会资本依赖较大。与女性相比,男性更依赖关系渠道。企业设立固定金额的推荐奖金可促进员工分享就业信息概率,但不影响成功匹配的概率。  相似文献   

20.
充分就业的主观,客观和中介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水莲 《唐都学刊》2000,16(2):35-38
就业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文章通过对劳动力供给方、需求方及密切联系二者的劳动力市场三个方面的分析 ,提出了缓解和解决就业矛盾的具体途径及条件 ,一是改变传统就业观念 ,努力培育新能力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首要条件 ;二是调整就业结构 ,不断拓展就业空间和增岗 ,是解决就业的根本条件 ;三是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全方位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是解决就业问题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