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间接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中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作为教师,要掌握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其特点、分类以及间接言语行为在英语交际中的重要性,并在英语教学中教会学生使用间接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一次个案研究中民族高校英语教师在专业精读课上的语言使用,从言语交流和非言语交流两方面分析了高校英语教师语言使用的现状和不足之处,希望能为今后的教师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生长环境的影响,在学习语言用英语进行言语交际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语言形式在各种非语言环境下的不同应用功能,高校英语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应消除民族生的语用失误,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言语修辞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言语交际行为。我们认为,言语修辞行为双方从语境认知到话语建构与话语理解的一系列信息编码解码的过程,即为言语修辞行为的心理认知过程。本文着重解析了言语修辞行为信息过程处理的基本特征,即记忆的编码、解码过程和信息传送过程,同时运用关联论的推理法则以及动态语境理论对言语修辞行为进行分析研究从而解析言语修辞行为表达与理解的心理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跨文化经济交际中,语言、文化、商务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言语行为、非言语行为、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礼貌策略等方面分析了跨文化经济交际在商务话语系统中的表现、作用和影响,并提出如何实现有效的跨文化经济交际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音乐欣赏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乐,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上提问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和判断能力,本文通过对提问对象的了解、提问内容的指向、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方法的多样、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的掌握和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音乐欣赏教学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主要途径,教师的提问是为了启发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和体验音乐,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堂上提问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音乐审美和判断能力,本文通过对提问对象的了解、提问内容的指向、提问时机的把握、提问方法的多样、非言语行为和非认知因素的掌握和运用等五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言语行为在语用学研究中占据了核心地位.从文化语用学的角度对不同文化背景上的交际行为进行对比研究我们就会发现,由于文化的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言语的言外行为与言后行为往往不能圆满完成,语用失误的出现使表达意图与理解,话语与效果出现矛盾.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在英语教学中有必要引入与言语和行为有关的语用策略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分析请求言语行为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差异,从社会、语言、文化三个层次,探讨了英汉请求言语行为存在差异的深层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跨文化言语行为实现项目(CCSARP,)采用开放式问卷,实证研究了西安和上海等地不同人士的汉语请求行为使用策略,研究发现直接请求策略和询问型策略凄型在汉语中使用频繁.这不仅完善了CCSARP的内容,而且提高了英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upholds racist nativist notions that competent teachers are white 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born in majority-white countries. These notions manifest whe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expecting to be taught by these speakers, are skeptical about having a racialized instructor, who may be seen as non-native to English and the nation where it is natively spoken. Rather than overt, this skepticism may appear in the form of microaggressions. Informed by critical race and resistance theories, this article uses interviews with 10 racialized teachers in Toronto, Canada to detail the racist nativist microaggressions that they experience at work and their professional resistance strategies that combat these microaggressions. The findings describe the following microaggressions: interrogations of the teachers’ nativeness, insinuations of their foreignness to English, and behavioral indications that they are ‘invading’ the classroom. Their professional resistance either conformed to or sought to transform notions of the supremacy of white (Canadian) teachers.  相似文献   

12.
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在外语课堂上起着语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重视非语言交际尤其是体态语的使用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诠释和简化教学内容。了解非语言交际在中西文化上的差异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英语语言及文化,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预科英语教学的特点以及民族预科学生的特点分析了在民族预科英语教学中使用非语言交际教学的必要性及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对西部民族地区英语"一条龙"教学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英语教学所花周期较长,效果相对校差,已成为外语界关注的重要课题。针对这一状况,西部地区英语教育更要以“西部开发”为契机,着眼于大、中、小英语教学的全部过程,探讨如何搞好民族地区英语教学的方法和路子。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教学在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网络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最佳媒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我们对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作用及其特点进行了初步调查,分析了网络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Kumaravadivelu教授提出的后方法理论是外语教学的最新成果,后方法理论提出的"特殊性"、"实用性"和"可能性"三个参数和十个宏观策略,启发英语教学的思维。本文试图通过后方法理论对民族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指导,使教师突破困境,理论和实践合理的互换。  相似文献   

16.
能否搞好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是关系到蒙语文课堂教学实现素质教育的大问题。辽宁省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格局 ,由它导致的两种不同的教学效果 ,引发了我们关于蒙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因此 ,在使用新教材 (东北三省协编的蒙语文教材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 ,要树立适合于素质教育的教学观 ,以新的观念去研究 ,对蒙语文教学中涉及的语音、语法、词汇、写作教学都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具体操作时 ,需做到四个转变 ,即由“教什么”转到更多地“练什么” ;由注重“分析”转到更多地去“朗读” ;由关注“教师的成功感”转到同时关注“学生的成功感” ;由注重“汉语思维”转到注重“蒙古思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校都在探索适合各自特点、符合社会需求的英语教学新路子和新模式。面对新的教材体系,考虑民族院校学生的特点,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探索出一套符合民族学院自身特点的英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已成为每位大学英语教师所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三语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地区中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以来,"三语教学"就成为民族地区英语课堂一种特殊的教学形式,并日益引起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的关注.本文对我国民族地区的三语教学模式进行了解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英语语音发音对提高民族学生的英语整体水平起着不容质疑的基石作用。本文就如何开展该方面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技巧提出一些浅显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Drawing on the theories of the racial contract and whiteness as property, this one-year qualitative case study explored the ways in which 27 classroom teachers harnessed school structure and classroom curriculum to support the college readiness of students of color in two California school districts. The study discovered that these teacher participants displayed different degrees of race consciousness, prompting contradictory expectancy practices. Negative expectations often reinforced ideologies and material conditions associated with the racial contract and, in effect, perpetuated whiteness as the racial construct of college-going abilities. Conversely, those teachers who operated with a higher degree of race consciousness reported more equitable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emphasized self-respect, solidarity, and education as a collective contract for the common good. The study draws conclusions that impact educational policies, particularly those that identify college readiness as the benchmark of equity and high-school suc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