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籍是中国古代书籍的简称,主要是指书写或印刷于1911年以前、反映中国古代文化、具有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它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何开发利用古籍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谈点个人拙见。 我认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古籍资源,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提高古籍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一个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古籍利用率的高低。要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便要求管理人员端正服务态度,具有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牢固树立读者就是上帝的思想,积极主动提供书籍资源,热情细心地为读者服务。让读者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其次,要求  相似文献   

2.
汉字文化对我国民族古籍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体现在汉字与许多民族文字和古籍的 产生有着直接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汉字以其特有的哲学思辩以及汉字随儒学的广泛传播在民族古籍形成的过 程中对中华各民族的思维方式、心理素质、文化认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论述书籍卢生的两个最基本的条件──文字、物质材料,举出汉字例证论述我国最早正规书籍是以竹木为材料书写的简册和版牍。  相似文献   

4.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籍,是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文字载体。整理出版古籍,是批判继承祖国文化遗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迫切需要。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古籍普及工作是一个不容丝毫忽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简论书报的选择和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人类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近四千年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文化典籍之丰富,在世界上首屈一指。我国现存古籍的数量,不可确知,仅就(中国图书综录)要目、(四库全书》著录及存目书、(贩书偶记证续篇三者合计,已近64000种,再加上历代的地方志,数量就更大了。新  相似文献   

6.
彝族是中国56个民族中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有关彝族文字起源问题有多种解说。有学者认为在史前史彝族先民就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成为世界上最早创造和使用自己民族文字的民族之一。笔者追溯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彝族文字起源研究和探索的论说,将彝族文字创制或产生情况归纳为神奇的民间传说、彝汉古籍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或考证的刻画符号三种类型加以论述,明确提出彝族文字起源距今已有万年以上历史甚至更早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古籍网络化整理与出版,是计算机网络环境下全新的古籍整理方法、思想和策略。在厘清相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网络的特点,对古籍网络化整理和出版的实现进行了探讨,涉及总体策略,基本过程和模式,管理与技术(如云计算),从古籍总体情况调查、目录及版本信息著录及可进行的"整理性"操作到对文字的关键词标注等宏观整理,对古籍文字进行校勘、标点等微观整理,古籍的网络化整理与古籍的网络化出版的关系,已有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书籍是记载和传播文化知识,供人们学习查阅的工具。在中国悠久辉煌的古代文明中,书籍产生的时代很久,有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的书籍,由于所用材料及样式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书籍制度。概括而言,我国古代书籍制度主要分为三大类,即简牍制度,卷轴制度和册页制度。所谓汉简,就是中国简牍制度中最著名者。 纸张和雕版印刷术发明以前,简牍作为书籍的写刻材料,在我国使用了近二千年。在古代文化传播方面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经它流传至今的古籍文献是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国许多地区先后发现了简牍文书,从1907年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发现敦煌郡汉代烽燧简以来,至目前,出土的简牍,据粗略地统计,约在58300枚以上,仅我们甘肃一地就出土将近4万枚,保存在我省文博单位的就有3万枚以上。因此,甘肃是汉简的“故乡”,“汉简学’是我省文物考古方面的特色之一。  相似文献   

9.
身为两代帝师的翁同龢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他收藏的书籍多为善本、珍籍。在长期的古籍收藏、鉴赏过程中,他积累了丰富的版本学知识,熟谙各种古籍版本的鉴定方法。他对版本的鉴定主要依据书籍的形式特征、文字内容以及其它相关的资料,方法独到而又有创见。翁同龢之所以在版本鉴定上有如此显著的成就,与其家学渊源、学术修养、藏书实践以及与著名藏书家的交往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陈宅书籍铺是南宋临安最重要的书坊之一,其刊刻的古籍世称书棚本,对于传播南宋江湖派诗人的作品做出过不可替代的贡献,在我国出版史和文化史上均产生过重要的影响。陈宅书籍铺的主人陈起父子两代均注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努力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书坊的经营,对南宋时期的出版业和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宅书籍铺的历史,是中国古代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11.
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按照<古籍著录规则>中的定义,古籍主要是指1912年以前在中国书写或印刷的、具有中国古典装订形式的书籍.中文古籍是前人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对后人进行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变得相当脆弱,从而限制了大部分用户的使用.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古籍转化为电子媒体的形式,通过光盘、网络等介质予以保存和传播[1].古籍数字化是古籍整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古籍整理发展的方向.本文试图就中文古籍数字化建设现状、古籍数字化建设样式、古籍数字化建设技术、古籍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等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布依族古籍文献指以文字(方块布依字)为载体,抄写或印刷成书的典籍文献。布依族古籍文献藏量丰富,分布广泛。文章在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区域分布、馆藏分布、编目分布、出版分布和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分布和代表性区域藏量统计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分析,归纳梳理出布依族古籍文献的分布与布依族人口分布、布依族语言使用和发展、布依族民间信仰、布依族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基本一致四个方面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3.
吐鲁番出土砖志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语言文字材料,是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整理价值较高。从文字学、词汇学和古籍标点等三方面入手,通过胪列有力证据,详细辨析《吐鲁番出土砖志集注》一书中的三处不当释文。  相似文献   

14.
(一) 一般说来,辛亥革命前的书籍著作,皆可称为古籍。古籍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物质生产情况和精神面貌的重要资料。其中酝藏着我国古代各族人民从事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我国历史悠久,古籍源远流长,内容丰富,门类广泛,绚丽多采,数量庞大,是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积累起来的巨大精神财富。随着时间的推移,“古籍”数量不断增多。秦汉以来,人民创造了纸张。汉武帝时广泛  相似文献   

15.
源远流长的蒙古族历史文化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蒙古族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研究的发展,也是国际蒙古学研究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蒙古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创造了丰富的古籍文献,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蒙古文古籍文献的抢救与保护迫在眉睫,蒙古文古籍文献的研究和开发对蒙古学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籍与古代学子中国的古籍浩如烟海,有人根据我国历代的各种书目进行统计,其数目如下:西汉至南北朝的书籍有12787部,计86233卷。唐代的书籍行10036部,计173324卷。五代到明朝有书籍32283部,计407589卷。清朝的书籍有12664...  相似文献   

18.
音近能表示同一概念的异体字是通假的一种。通假字是阅读古籍较大的文字障碍。彻底认识并解决这些由声音关系形成的异体字,对扫除阅读古籍中的文字障碍是十分重要的。过去的声韵学家对通假字的研究,多侧重于名物等实词方面,对于表现抽象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保护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源远流长的少数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献典籍文字独特、版本珍贵、内容丰富多样,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抢救整理以及保护开发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不仅事关中华民族文化研究和发展,也是国际国内民族学研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从谁是中华故地上与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血缘和文化传承关系的最早居民、谁在中华远古史上最早拥有或传播了龙文化、创造了文字和历法等 ,论证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不是黄帝和炎帝 ,而是伏羲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