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研究进程中的三次转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冠军 《文史哲》2006,1(6):146-154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在“转向”中向前发展的。从历史的维度看,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研究进程中发生了三次大的转向。第一次是马克思从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否定,到对古典劳动价值论的肯定并超越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第二次是马克思从对工场手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机器大工业中劳动价值关系的探索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思想的萌发。第三次转向是从对“科技与生产相分离”的“物质生产领域”中劳动价值关系的考察,到对“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现代经济社会与境①中科技劳动价值关系的研究的转向,其标志性成果是现代科技劳动价值论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梁世夫 《云梦学刊》2003,24(6):36-38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创立有赖于科学方法论的运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仍然涉及正确的方法选择,否则,就难以真正深化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从劳动价值论的产生到它的不断完善,关键是科学抽象法的运用。科学抽象法是深化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冠军 《齐鲁学刊》2006,1(1):83-90
从“科学理论”的视域来审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中外理论界众多价值、价格学说中的一种,而且在我国是影响颇大的一种。在此之外,中外理论界还提出了各种“非劳动价值论”学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包括生产费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应价值论、边际效应价值论、供求决定价值论、均衡价格论、物化劳动价值论和知识价值论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作为建立在“劳动”这个人类本质活动基础上的价值论研究的结晶,它与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相比较,是更为深刻的理论,是在科学地区分和严格地定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价值和价值形式、价值和价格、物化劳动和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决定和价值分配等诸对范畴的基础上,达到了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的有机统一的宏大理论体系;而各种“非劳动价值论”的学说,基本上都是在现象层面上对价值或价格的考察,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们远没有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那样深刻。  相似文献   

4.
陈乃圣  陈明 《东岳论丛》2002,23(1):11-13
“要素价值论”主张资本、土地等都是价值的源泉 ,这与事实不符 ,也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相违背 ;西方庸俗经济学提出“要素价值论” ,是为了用它来否认资本主义的剥削。因而 ,不能用“要素价值论”来深化劳动价值论。深化劳动价值论必须坚持马克思的价值一元论 ;必须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正确认识 ,从而科学评价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及其创造价值问题 ;必须坚持理论的科学性与政策的功利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社会劳动价值论是钱伯海教授提出的劳动价值论的“新见解”。其所提出的“生产要素共同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从社会看,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等观点需要澄清。对社会劳动价值论主要观点的辨析:非劳动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但科技本身不创造价值和新价值;第三产业并非都创造价值,如果认为第三产业都创造价值,那就混淆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区别,从根本上否定了劳动价值论;社会总产品价值只分解为收入的观点是马克思严厉批判过的“斯密教条”,它不仅在理论上不能说明产品价值中的C部分为何消失了,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价值构成的现实。  相似文献   

6.
王永年 《江淮论坛》2006,1(4):105-108
提出和阐述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劳动价值论是宣扬劳动者社会贡献的理论,代表了最广大劳动者的经济利益。劳动价值论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分析法,是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的理论武器。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应坚持价值创造制约价值分配,并实行以“富民”为特征的新型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全面、准确地界定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内涵,应着力解决好如下三个问题:一要全面理解、紧密结合“新的实际”,这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重要前提;二要充分认识、准确把握现实劳动,这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理想切入点;三要重新评价、合理定位各种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这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关键。一、全面理解、紧密结合“新的实际”是界定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的重要前提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在新的条件下,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2001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又进一步指出:…  相似文献   

8.
王峰明  牛变秀 《学术界》2004,2(4):137-148
本文联系劳动价值论争论中一些严重误读和曲解马克思的方法,并极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观点,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置于"思维抽象"与"思维具体"这一哲学方法论的视阈进行阐解.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实践向理论提出的任务是,从货币、资本、公有制这些现实地发生着作用的中介环节出发,研究、认识、把握价值规定和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运动和发生作用的具体方式、特点和规律,而不是从根本上否定价值规定和价值规律,否定劳动价值论.  相似文献   

9.
“劳动价值论”是整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说的理论基础,“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的原理,则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赖以奠立之根本.我们应依据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劳动及其创造价值”的新特点,在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符合实际地拓展“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科学内涵,以反对用所谓“全要素价值论”、“广义价值论”的观点,去改造甚至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种根据历史性实践发展的客观要求,切合实际地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深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是古典政治经济学家首先提出来的。但由于受到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们的劳动价值论是混乱的和前后矛盾的。马克思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二重性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随着时代和科技的发展,为应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解要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