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如何完善股票市场融资融券交易机制,避免股价暴跌,既对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至关重要,亦对于“去杠杆”政策的落实具有借鉴价值。本文基于我国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这一独特现象,考察其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市场非对称性导致融资交易与融券交易无法实现风险对冲,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利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融资融券非对称性难以对冲信息风险与流动性风险,从而引发股价崩盘风险提升。本文研究表明,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加强融资杠杆与融券杠杆的风险对冲作用,对于降低股市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性别、年龄和认知能力等基本个体特征是形成行为偏好的基础,而风险、时间、模糊等基本行为偏好对个体决策行为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首次对较大样本中国真实投资者的认知能力和行为偏好进行全面测度,并考察其对一系列重要金融决策行为的影响.认知能力低的个体表现为更加厌恶风险和不确定,更加不耐心.认知能力和风险偏好还对于股票投资中的具体行为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参与决策具有重要的解释力.风险偏好对投资交易风格和是否参与融资融券类高风险金融产品具有解释力,模糊偏好对投资者的投资份额、交易频率、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贵金属和外汇类金融产品都具有解释力,而时间偏好对投资者交易频率和交易风格,以及是否参与公募基金均具有解释力.认知能力则通过行为偏好的部分中介效应和其他传导途径对特定金融决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不仅为中国市场投资者引入卖空机制,同时也为投机性交易者提供杠杆放大机制.不同于以往主要从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卖空机制,本文从微观行为视角,系统研究信用账户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可预测性.基于2011年12月~2015年8月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信用账户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后增加融资买入,而在股票价格下跌后提高融券卖出,即采取"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交易能预测正的未来收益,而融券交易能预测负的未来收益.此外,融资交易提高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融券交易则可以降低未来股价崩盘发生的可能性.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市场投资者融资融券微观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2010 年融资融券业务的开通,不仅为中国市场投资者引入卖空机制,同时也为投机性交易者提供杠杆放大机制. 不同于以往主要从制度变迁视角研究卖空机制, 本文从微观行为视角,系统研究信用账户投资者融资融券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可预测性. 基于 2011 年 12 月 ~ 2015年 8 月的样本数据,研究发现,信用账户投资者在股票价格上涨后增加融资买入, 而在股票价格下跌后提高融券卖出,即采取“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 进一步研究表明, 融资交易能预测正的未来收益,而融券交易能预测负的未来收益. 此外,融资交易提高了未来股价崩盘风险,融券交易则可以降低未来股价崩盘发生的可能性. 本文的研究揭示了中国市场投资者融资融券微观交易行为及其市场影响,并为进一步规范发展融资融券业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无套利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高频数据条件下基于ETF基金组合的股指期货套利模型,并对自有资金投资者及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期现套利过程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向套利机会多于反向套利机会,期现套利过程中的错误定价率较高,表现出非均衡性;融资融券的费率较高使得该类型投资者的无套利区间较大,而该做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过度套利行为。由于季月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该类型合约的套利机会要多于当月交易的其它类型合约。即使交割日有20%的涨跌幅限制,但交割日当天的平均错误定价率、瞬时套利平均收益率与交割日的前三交易日相比基本相同,但连续套利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7.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远低于世界其他主要证券市场.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2015年期间沪、深两市个股的高频交易数据,考察了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对机构投资者交易参与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标的股票在加入融资融券交易后,其机构投资者的交易占比显著上升.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融资融券交易能有效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并加强外部治理;而由于机构投资者比散户更为关注这两个方面,因而融资融券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标的股的机构交易占比.随后区分了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并发现,融券卖空交易是更为主要的影响因素.最后,本文还发现机构交易占比的上升对降低股价协同性和崩盘风险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陈海强  方颖  王方舟 《管理科学》2019,22(5):99-109
融资融券交易制度的推出能否有效降低个股随市场暴涨暴跌的概率是广泛关注的问题.文章利用Patton提出的SJC Copula函数, 估计了个股与大市尾部相关性, 并使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融资融券交易制度推出的政策处置效应, 发现融资融券制度降低了标的个股左尾 (下跌) 极值相关性, 但加剧了右尾 (上涨) 极值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 上述结果来源于融资融券交易对极值相关性的非对称影响.具体而言, 融资交易对左尾极值相关性影响不显著, 但加剧了右尾极值相关性, 融券交易则同时显著降低了左尾和右尾极值相关性.由于融券交易规模远小于融资交易, 融资融券交易对左尾极值相关性的总体影响为负, 对右尾总体影响为正.研究结论认为, 融资交易追涨模式导致个股跟随大盘暴涨, 而融券交易将悲观交易者信息纳入股价, 有利于抑制股价过度上涨, 而逆向平仓也适当降低了个股暴跌概率.因此, 监管者应灵活控制融资交易杠杆, 完善融券交易机制以发挥其股价稳定器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融资融券对股价特质性波动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交易降低了标的证券股价特质性波动,但这一影响是通过降低标的证券的噪音交易、提升信息传递速度、降低公司盈余操纵以及降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实现。以上结果表明,融资融券业务降低了股价特质性波动的非信息效率因素。此外,本文发现,融资融券对公司盈余操纵的影响只有在业务开通时的瞬间效应而无持续效应,这表明卖空机制对公司的外部治理作用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波动特征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根据不同类型的ARCH类模型的特点及其所刻画的市场波动特征,本文对中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波动的聚集性进行检验,分别运用EGARCH和TGARCH模型对证券投资基金波动的非对称性和杠杆效应进行实证研究,运用EGARCH-M模型对证券投资基金波动的风险溢价效应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改进的EGARCH模型对证券投资基金波动与信息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影响股市的政策分为五类,检验股市的政策效应;并以新浪财经博客为投资者之间社会互动的媒介,利用文本挖掘技术和社会网络研究方法,构建反映投资者之间社会互动程度、情绪属性以及社会网络中心程度的变量,探讨社会互动对股市政策效应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舆论导向政策对股市收益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证券供给需求性政策、货币政策显著提高股市波动率,市场创新与市场交易制度显著降低市场波动率.同时,投资者对专业性政策的解读显著依赖于社会互动,社会互动会放大货币政策对股市收益率的正向影响,加剧证券供给需求性政策对股市波动的影响,平缓市场创新与市场交易制度对股市波动的影响,而不影响舆论导向政策对股市产生的效应.  相似文献   

14.
陆静  周媛 《中国管理科学》2015,23(11):21-28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李云飞  周宗放 《管理学报》2011,8(6):872-878
针对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风险投资者角度出发,基于委托代理关系建立了风险投资家激励契约模型。与传统的激励契约模型相比,该模型考虑了风险投资家对风险投资基金注入一定比例的个人资本金而持有股份,并引入了风险投资者可观测变量。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增加了风险投资家的激励强度,提高了风险投资者的期望收入,还有助于风险投资者选择高能力的风险投资家和激励其在签约后努力工作。这些结果有益于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为风险投资者建立合理的激励契约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我国经济“脱实向虚”的宏观背景,文章研究了微观企业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消极影响,以及融资融券制度在其中的作用。以2007-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的实证检验发现,金融资产投资阻碍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其机制在于,金融资产投资不仅引入了较多的外部风险,而且加剧了创新投入面临的融资约束,进而对创新投入表现为显著的挤出效应。以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契机,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融券业务通过增加上市公司的风险与融资约束,最终加剧了金融资产投资对创新投入的挤出效应。因此,应防止上市公司过度从事金融资产投资,同时对融资融券制度进行优化,促使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7.
基金管理人行为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金管理人作为股票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其投资心理和行为将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败经历对其现在的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投资心理和行为对股票市场交易量、价格波动性和基金管理人自身投资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管理人过去经常失败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悲观,过去经常成功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自信;股票市场的均衡预期股票交易量和均衡价格波动性总是与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功经历正相关;过去过分成功或过分失败的基金管理人都不会在未来取得最好的实际预期业绩.  相似文献   

18.
在新兴转轨的制度背景下,基于我国法律制度和资本市场实践,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上市公司投资者保护水平的评价指标,并据此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与投资者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发生控制权转移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较低,控制权转移发生可能性与投资者保护负相关;控制权转移可以在短期内提高公司的投资者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9.
林辉  杨念  吴广谋 《管理科学》2020,23(1):65-76
以往对最优交易策略的研究忽略了交易速度的外生制度性约束.本文基于弱有效市场假设,构建交易速度受制约条件下,最大化投资效用的交易策略模型.运用极大值原理,推导出不同市场情形、各种初始持仓条件下最优交易策略的解析解.通过对最优交易策略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存在一个最优初始持仓(即机会容量)使投资效用最大化;投资者需以最大交易速度在投资期的初始阶段以机会容量为目标调整持仓,并在投资期的最后阶段出清仓位.  相似文献   

20.
在成熟的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一直都被视作资产定价的主体。但在个体投资者众多的中国证券市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谁左右A股股价的变化?则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本文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构建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未预期交易量两个异质信念测度指标,对比分析二者与股票收益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个体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与股票当期收益显著正相关、与未来一期收益显著负相关,但个体投资者异质信念的作用更强;进一步,异质信念对小公司、价值型公司收益的影响更明显;当控制了规模、价值等风险因子,以及不同时间区间和是否可以卖空等市场影响因素后,结论依然成立。表明在现阶段的中国A股市场,个体投资者的异质信念仍是左右股票定价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