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以潘文国教授相关论著为主线,对其近年来关于诗歌翻译、汉籍英译、美文翻译、中国翻译理论与实践,以及西方翻译理论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与评论.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在新时期,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党能否做到科学领导,是我国能否经受住各种考验、各项事业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的指导思想。领导者能否代表先进生产力,是领导工作是否具备科学性的关键。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顺应潮流,反映时代精神。党只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从人民利益要求的变化中洞察、判断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正确地制定战略和策略。这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党都做不到科学领导。"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注重实践的理论,它体现了科学领导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主干课程之一。本文从课程介绍、课程设计、课程特色、教学方法和成绩考核方面进行了细致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翻译短溢的文化背景、定义人手,从理论上讨论了翻译“短溢”的发生、生成,并从语言文化、信仰习俗等方面作了系统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翻译超值、翻译欠缺的现象,关键在于不同语言文化的文化内涵、表达方式不同,而翻译实际中译义为主,兼顾形式,反之就会本末倒置、造成歧义和误解。  相似文献   

5.
鉴于不少人认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只有"指导"这一种方式,加之有人混淆了纯理论和纯翻译理论,我国翻译界曾先后出现"翻译无理论"之说和"翻译理论无用"之说,而且持后一种观点者迄今仍大有人在。针对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本文辨析了纯理论和纯翻译理论的区别,分析了纯理论和纯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的关系,指出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是规范和指导实践、描写和阐释实践、启发和预测实践。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围绕翻译是“科学性”还是“艺术性”的活动这一问题,近代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翻译的“科学论”从晚清意译达旨的翻译风气中悄然萌芽,翻译的“艺术论”在进一步对翻译策略和美学艺术的探索中逐步确立,两者共同构建了近代中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翻译“科学论”与“艺术论”的发展不仅对中国现当代的翻译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更推动了白话语言规范的变格,我国的翻译研究开始显现出体系化的趋势并日渐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高度重视翻译工作,特别是对于翻译理论与翻译的实践,以及两者之间关系领域的探讨和研究,也在不断更新。与此同时,在翻译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问题,需要对当前翻译理论、翻译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理论与实践的分析研究,以期能够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
《理智与情感》独特的文风和语言能力使其成为众多读者追捧、学习的对象。在此试图从德里达的翻译思想出发,从原文、译本、意义和指向方面探讨译者的主体性、不同的翻译版本的独特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而且也是一位翻译家。他在20世纪初的有关译论,涉及译学概念等重要问题,并提出“横译”、“纵译”与“一译”、“再译”等极有价值的观点,见解独到,但较少涉及有关译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他还翻译过多部外国哲学、伦理学著作,如《哲学要领》、《妖怪学讲义》、《伦理学原理》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翻译家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教授功不可没。葛浩文成功翻译过四十余部中国当代文学作品,使中国文学在英语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使国外学界对中国的文化的译介与研究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与接受,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架起了桥梁。葛浩文的翻译实践表明,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文化的变化而进行适当的语言变异,只有遵循变异的路径,符合目标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和读者的口味,一国的文学作品翻译才能够真正融入目标语国家,并丰富目标语国家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出现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从我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将三者综合考虑,系统、深入地论述了巩固农业基础、推进农村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思想,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做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江泽民同志的"三农"思想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又充分反映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历史性飞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解决了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建设没有解决或没解决好的新课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生产力、文化与人民的根本利益间形成了完整的理论逻辑与可行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4.
文化翻译观强调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不仅要关注语言文字层面,而且要发掘语言表象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本质。译者根据自身文化背景和知识储备理解原文本的“诗性”内容,并选择适当的翻译策略,着重展现译者与文本之间互动的“灵性”特征,从而全面彰显译者的主体性。本文着重探讨了葛浩文的《尘埃落定》英译本,从中寻求译者主体性的体现方式,以期为中国典籍外译和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传统翻译课教学中存在轻理论重实践的弊端,因而,我们应强调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同时,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理论是有差异的,翻译理论要合理而有效地渗透到翻译实践之中,从而提高翻译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们的实际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直到今天,国内翻译界对于鲁迅的翻译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如部分学者认为鲁迅的译文信有余而达不足。本文通过分析鲁迅翻译选目中的弱国情结、翻译理论中的启蒙翻译文化观、硬译的方法论和重译的翻译路径,从翻译的历史语境视域出发,指出以上观点是从单一文化语境来看待鲁迅翻译理论与翻译方法的结果。本文提出鲁迅翻译理论的目的绝不局限于语言表层,而是一种改造中国语言文化、构建平等的民族关系的文化策略,其硬译的翻译方法是他的翻译目的在语言层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8.
"接受理论"认为艺术作品只有经过读者(或观众)的积极参与和传递,才具有生命力,强调读者的阅读理解和创造性想象。一部电影作品能否在跨文化语境中获得成功取决于观众对翻译文本的认同和接受。影视字幕翻译要求在有限的时空里最有效地提供相关性最强的信息,观众的接受性和传播的有效性是决定翻译策略的关键因素。中国出口电影字幕在翻译过程中虽然造成信息缺损,降低了"信"的幅度,但是保证了"达"的效度,真正做到了"传而达"。  相似文献   

19.
从本质上来说,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隐喻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和重要认知机制。隐喻通过事物间互动“比较”而产生,这种“比较”或以相似性为基础,或以创造相似来进行。探讨翻译思维的互动“比较”本质,意识到翻译过程是译者在原语与译语之间进行的互动“比较”的隐喻性认知过程,无疑会有助于把握翻译实质和提高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20.
语言学的发展一直在不断地影响着翻译理论的发展,只不过有时这种影响很间接,尼达的译学思想在中国翻译界一向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这位大师最近宣布其观点已经发生根本变化,尼达学术观点的变化无疑会给目前译学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着重从翻译理论的作用、翻译标准及语言学与翻译的关系三个角度对尼达翻译思想的转变加以分析;重新阐述理论在译学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及翻译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