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如何对现有精品课程资源进行转型升级是国家现阶段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针对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低效状态,分析了我国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现状,探讨了能够完善资源共享的版权保护、用户定位、动态监测等问题,提出了整合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议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建设中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共享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络建设是基础,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是核心。如何进一步加强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让优质教学资源发挥真正的价值,是大家非常关心的课题。鉴于目前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存在的低效状态,对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共享的现状作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在申报和评审阶段提高资源共享的评审条件,完善资源共享的动态监测机制,整合资源共享的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精品资源共享课是高等学校优质的课程资源,是提升高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前儿童卫生保健”精品资源共享课作为研究对象,从吃透上位文件精神、明确课程性质、论证制定课程建设方案等三个方面梳理了课程建设思路,并据此开展精选课程内容,多样化呈现课程内容,完善立体化教材建设,推进协同建课等课程建设措施,最后指出还需要从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加快课程资源更新完善速度、完善课程学习支持系统建设等方面提升当前的精品资源共享课,旨在为类似课程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精品课程建设经验及教学实践,提出了对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并以福建农林大学《生态学》课程为例,从优化培养方案、创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师资力量、完善实践平台、注重学术引进、提高科研水平等7个方面,开展从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家畜育种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建设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建设目标,着重提出树立提高精品课程优质资源共享的意识和实现开放共享的资源首先要解决思想理念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资源的问题,要建立健全动态监控机制,保证优质资源共享的开放性和动态性。  相似文献   

8.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基于网络资源共享的英语精品课程的建设备受瞩目。通过研究分析网络资源共享的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其形成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措施,从而推动网络英语精品课建设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课程开发主要包括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调整三个阶段方案的研制,它是高校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国家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国家精品课程的校本化,课程开发是实现国家精品课程校本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高校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高校教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就其法律性质而言,属于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作者,但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在一定时间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除非属于合理使用或法定许可的情形,否则任何人未经著作权人同意使用精品课程的行为都构成侵权,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结构的微观层次入手,指出了传统教学活动和教学模式的弊端,界定了“课程”、“课程微观结构”、“精品课程”的概念,分析了课程微观结构与精品课程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学习模式与方法的研究,构建了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课程微观结构,并提出了精品课程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精品课程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主要从宏观的角度,围绕精品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追求目标、推广利用模式等几个方面,结合湖北省精品课程《大学英语》的建构,探讨精品课程"五个一流"的示范性,以期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一些理性思索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教学系统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旨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动态体系;课程体系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对教育内容作出的选择与划分。培养目标是教学系统的指导思想,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教育质量与教育改革的重点就应该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本文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际,提出了动态管理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构设想。  相似文献   

15.
对当前我国高校精品课程建设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品课程建设是我国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一种试验性尝试.经过近几年的推广实施显示,精品课程建设在我国一些高校并没有收到理想实效.究其原因,乃是精品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实施手段存在偏误,精品课程评价机制与评价标准欠科学性,精品课程内涵品质的界定含混不清以及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急功近利所造成,从而使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偏离了其实施的初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