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于高频数据的中国股市量价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梁  周炜星 《管理学报》2010,7(8):1242-1247
通过高频数据研究了中国股市个股的成交量与价格变化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市成交价格波动和成交量之间具有相关关系,量价关系曲线为一非线性凸函数.当归一化成交量大于0.1时,价格变化的绝对值与成交量之间呈正相关性;在归一化成交量小于0.1时,价格变化的绝对值与成交量之间呈反常的负相关性.随着股票市值的增加,相同交易量导致的价格波动减小,不同市值的量价关系曲线可通过市值标度得到一条普适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低成交量对应的反常负相关量价关系的产生原因在于市场摩擦.  相似文献   

2.
中国期货市场价格久期波动聚类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别在四种残差分布假设下对四种ACD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通过检验模型的性能,分析适合我国期货市场的ACD模型及残差的分布.并以此为基础,在价格久期模型中,分别加入久期内平均交易量、久期内平均绝对收益率和久期时点处的持仓量这三个微观结构因子,据此分析交易强度、价格波动和市场深度对价格久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复杂的ACD模型并不能显著提高模型拟合能力,但各残差分布间差异较大.久期内的平均交易量、平均绝对收益率对价格久期都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持仓量对其有微弱的影响.引入微观结构变量的扩展模型比封闭的模型表现更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交易所企债指数,利用ARMA—GARCH模型分析市场波动性。结果表明ARMA(1,1)-GARCH(1,1)模型可以合理解释企业债券市场波动存在的持续性、丛集性和杠杆效应。场外冲击对条件方差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反向冲击比等量的正向冲击会导致更高的下一期的条件方差。EGARCH(1,1)-M模型回归结果表明,市场存在正的风险溢价,但是预期条件波动对预期收益仅有微弱补偿。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的简单量价关系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模型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上价格变化和交易量之间的关系.在该模型中,有两类投资者,不知情交易者和庄家.不知情交易者的持仓量变化和预期变化都对量价关系产生影响,并且不知情交易者会根据交易推测庄家所掌握的私人信息.文章还实证检验了模型,并指出模型对于交易成本等问题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5.
规则性与相机选择性货币政策的作用机制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使用狭义货币存量(增长率)和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等作为货币政策的状态指标,能够分析货币政策可预期(不可预期)扩张性(紧缩性)冲击对实际产出的作用机制,并检验货币政策作用机制的非对称性。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中无论是规则性的可预期冲击,还是相机选择形成的不可预期冲击,都对实际产出的波动形成了显著作用。货币政策在短期内即具有影响价格的名义作用,也存在影响实际产出的实际作用。我国货币政策具有内生性和短期非中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谢磊 《管理科学文摘》2008,(23):231-232
股指期货是对股票市场整体态势的预期,它集合了影响现货市场的各种因素和对影响因素的预期、现货市场股指价格和成交量、投资者心理和行为等重要信息,连同期货市场交易动向,形成新的价格。股指期货价格是股票指数现货的预期未来价格,它既以现货标的股指为基础,也对现货提供价格指导。因此,股指期货和股票现货市场之间存在天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天然的关系决定了股指期货上市将对股票的市场趋势和波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经济逐渐全球化的背景下,引入外部冲击对中国有色金属期货市场的高频波动率进行建模和预测,有利于提高对中国有色金属价格波动的预测能力。本文将外部冲击信息引入HAR-RV-CJN模型,以中国上海期货交易所铜期货高频数据样本为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进行实证检验,并基于自举法的SPA检验,评估高频波动率模型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外部冲击变量在长期内对期铜已实现波动率的预测产生重要影响,引入外部冲击信息后的HAR-RV-CJN-ES模型相比于HAR-RV-CJ模型和HAR-RV-CJN模型,拟合效果和预测精度在长期都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GARCH-M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交易量之间的关系.与其他人的研究结论一致,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与交易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我们将交易量分解为预期交易量和非预期交易量进行检验表明,非预期交易量对股市波动的解释能力要比预期交易量的解释能力更重要,即中国股票市场的短期波动主要由非预期交易量所隐含的新信息的冲击产生的.另外,中国股票市场符合国际上研究量价关系的混合分布假说(MDH)理论,交易量所替代的信息流是引起股市波动的根源.  相似文献   

9.
期货波动与交易量和市场深度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不同市场状况下铜期货收益波动行为及其与交易量、市场深度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交易量对铜期货收益波动有显著的正影响.在交易量小的市场状况下,持仓量可减缓铜期货收益波动,高持仓量能更多地减缓市场波动,交易期和非交易期对波动有显著的负影响.在交易量大的市场状况下,持仓量增加了铜期货收益波动,低持仓量会生成更大的市场摩擦.在交易量大、持仓量高的市场状况下,非交易期波动高于交易期波动,表明在我国铜期货价格形成过程中,市场更多利用离岸信息.  相似文献   

10.
以往货币政策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文献中往往忽略了资产价格变动的渠道.而房价作为资产价格的主要表现形式,其自身的波动对收入差距也有很大的解释力.本研究构建了包含耐心和非耐心家庭以及房地产部门和消费品部门的DSGE模型,细分了家庭不同的收入类别,探讨了房价和货币政策变动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渠道及大小.结果显示,正向住房价格加成冲击、正向住房交易成本冲击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冲击对总体收入差距分别有正向、负向和正向的影响.在上述三种冲击下,非耐心家庭的劳动收入对冲击更敏感,房价上涨收益变动对两类家庭收入差距的贡献较小,利息收益、红利收益和资本租金收益是收入差距变动的主要原因.住房交易成本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分别解释了本研究五种外生冲击所引起的基尼系数总波动的80.49%和17.21%.福利分析表明对基尼系数做出反应的货币政策能带来额外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上海期货交易所铝、铜、橡胶和燃料油期货合约两种投资者结构的分账户数据,分析不同类型投资者交易失衡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收益、价格发现与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的交易失衡暗示其寻找最佳买多或卖空时点的能力不足,存在明显的过度自信、过度投机和羊群行为,加剧商品期货价格波动;(2)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常常表现出与个人投资者和投机者相反的交易意愿,他们能够较好地把握买入与卖出时机,且更愿意冒险持有头寸,有助于缓解商品期货价格波动;(3)商品期货价格的变动趋势表明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具有一定的信息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商品期货价格的未来走势,他们极其乐观或悲观的交易失衡可以向商品期货市场传递有效的信息和时间信号。因此,提高机构投资者和套期保值者的成交量(持仓量)比例,优化投资者结构,可以有效促进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降低期货价波动风险。此外,大型投机者的交易活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商品期货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12.
股指期货交易的推出将改变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和投资者交易行为,进而对股票市场波动性产生影响。本文首先在假设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构建理论模型揭示投资者结构和股指期货交易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机理,并据此对中国股票市场在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后的波动性变化进行理论预测;然后以2007-2016年期间的沪深300指数和投资者结构数据为样本,运用GARCH类模型对理论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股票市场存在股指期货交易的条件下,机构投资者比例和一般机构投资者比例对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随机构投资者与个人投资者所占市场份额的比例关系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套利交易者比例增加、投机交易者比例减少都将降低股票市场波动性;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显著降低了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机构投资者比例增加将强化沪深300股指期货交易对中国股票市场波动性的减弱效应;中国证券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鼓励股指期货产品开发和完善股指期货交易制度强化中国股票市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大发展趋势下,建立有效的衍生品-现货互补对冲机制是完善金融市场的基本要求。期货-现货体系为投资者提供套期保值风险对冲功能对期货与现货合约的紧密联系程度提出非常高的要求,这不仅应体现在价格上,更应微观的体现在交易过程的订单流动性中。若在任何情形下,订单流动性的趋同能够立刻反应在两类金融证券中,那么异常的基差风险就很难发生,股指期货与现货之间将存在健康的"遛狗效应"。本文以期货现货合约的高频交易数据为基础,构建期货和现货合约的订单流动性,并通过期现货订单流动性传染互动模型的合理性检验期现货合约之间是否在微观订单流动性层面在平常交易日存在紧密的"遛狗效应"。在高频数据模型构建中,使用成交量刻度的衡量方法,并说明了其较时间刻度的优势。在实证研究中,本文使用股指期货和沪深300指数现货的高频交易数据,证明了我国股指期货和现货之间在平常交易日中存在紧密的"遛狗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借鉴Baker和Wurgler的思路构建了投资者情绪指数,在套利、投机交易与投资者情绪的互动关系分析框架下,利用DY溢出指数,对比分析了2015年8月限制性政策实施前后不同投资者情绪对股指期现货两个市场交易风险、价格动态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1)情绪高涨时,期货市场交易风险增加,现货市场交易风险变化不显著或者降低;情绪低落时,期货市场交易风险在限制性政策前后截然相反,实施前降低期货市场交易风险,实施后增加期货市场交易风险,而对现货市场则前后均表现为交易风险增加。(2)高涨的情绪降低期现的关联度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低落的情绪增加期现的关联度和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情绪的影响程度存在非对称性,引起下降的幅度大于上涨的幅度。(3)股指期货市场严格的交易管制没有改变投资者情绪对期现货市场相关关系、期货价格发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股票价格时间序列与宏观经济变量时间序列原始数据的不同频直接导致传统计量模型在处理宏观经济波动与股票市场波动的关系问题中产生模型误设和估计偏误。本文运用混频自回归条件异方差模型从水平值和波动率两个维度实证分析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及同业拆借利率四个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长期动态影响。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提取宏观经济第一主成分并构建一个宏观经济综合指数,进一步探究宏观经济总体状况对股票市场波动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股票市场已实现波动率显著地放大了股票市场的长期波动。生产者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水平值和波动率均对股票市场长期波动产生显著影响;且其波动率维度呈现出较强的持续效应;同业拆借利率仅在水平值维度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产生微弱影响。宏观经济第一主成分和宏观综合指数的波动率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均具有显著的正向放大作用,但持续效应较弱;而其水平值对股票市场波动长期成分的影响虽然微弱,但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6.
基金管理人行为对股票市场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基金管理人作为股票市场上的主要投资者,其投资心理和行为将会对股票市场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建立数学模型研究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败经历对其现在的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以及这种投资心理和行为对股票市场交易量、价格波动性和基金管理人自身投资业绩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基金管理人过去经常失败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悲观,过去经常成功的经历将使其变得过度自信;股票市场的均衡预期股票交易量和均衡价格波动性总是与基金管理人过去的成功经历正相关;过去过分成功或过分失败的基金管理人都不会在未来取得最好的实际预期业绩.  相似文献   

17.
We extend Kyle's (1985) model of insider trading to the case where noise trading volatility follows a general stochastic process. We determin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in equilibrium, price impact and price volatility are both stochastic, driven by shocks to uninformed volume even though the fundamental value is constant. The volatility of price volatility appears ‘excessive’ because insiders choose to trade more aggressively (and thus more information is revealed) when uninformed volume is higher and price impact is lower. This generates a positive relation between price volatility and trading volume, giving rise to an endogenous subordinate stochastic process for prices.  相似文献   

18.
利用无套利区间分析方法,构建了高频数据条件下基于ETF基金组合的股指期货套利模型,并对自有资金投资者及融资融券投资者的期现套利过程进行了分析。实证研究发现中国股指期货市场的正向套利机会多于反向套利机会,期现套利过程中的错误定价率较高,表现出非均衡性;融资融券的费率较高使得该类型投资者的无套利区间较大,而该做空机制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市场的过度套利行为。由于季月期货合约的交易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该类型合约的套利机会要多于当月交易的其它类型合约。即使交割日有20%的涨跌幅限制,但交割日当天的平均错误定价率、瞬时套利平均收益率与交割日的前三交易日相比基本相同,但连续套利机会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取2002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我国期货市场较活跃的期货品种为样本,对其收益率、条件波动率、交易量和持仓量的周内效应进行实证,通过引入正态分布、Student-t分布及广义误差分布(GED) 三种分布假设以刻画扰动项,更全面地检验周内效应的存在性及存在模式。实证结果显示我国期货市场周内效应受我国期货市场投资者结构的影响尤其是个人投资者的影响,检验的结论与研究方法有较大关系,其中误差项分布直接影响实证结论。实证结果还显示不同期货品种在不同样本时期表现为不同的周内模式,但总体上在期货市场整顿的初期未有周内效应,随后均呈现出正周一效应即反转的周一效应,且不同收益率的周内效应模式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ntraday behavior of 5-min DAX futures return volatility, volume and transactions, employing data from between January 1999 and September 2011, thus covering major market up and down trends. We focus on the interplay of the above variables finding a W-shape due to US macroeconomic news releases and the opening of US markets. By carefully modeling regular but infrequent events, we show that the last trading days of the FDAX and ODAX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volatility and alter the intraday patterns. Additionally, we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futures and cash market caused by different trading hours at the Eurex. Thereby, we discover a uW-shape lending support for Daigler’s (J Futures Markets 17:45–74, 1997) extended market closure theory. Focusing on possible changes in the interplay of volume and volatility, we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i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volume–volatility theories. Finally, we model simultaneously the main volatility components—intraday calendar effects, macroeconomic announcement effects and interday volatility clustering—employing the framework of Andersen and Bollerslev (J Finance 53:219–265, 1998) to quantify and compare the impact of macroeconomic news announcements during contractions and expansions and focus on the economic impact of the crisis 2007/2008 on intraday volati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