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变异现象古今有之,但比较文学变异学首次从学科理论建设的高度将其系统化、科学化、方法化,用以指导比较文学的研究。兼采历时与共时角度,从萌发期、创立发展期及反思与前瞻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比较文学变异学研究领域作一个纵横两向的梳理,旨在探讨当前变异学研究领域中的趋向及空白地带,以期更好地充实变异学学科理论的架构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从新的视角提出文学变异学是一个比较文学新的研究领域,并分析了文学变异学提出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与比较文学跨越性和文学性两个学科特征的关联,最后辨析了变异学所包括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相似文献   

3.
人类的文学、文化、文明发展存在纵向与横向两条发展线索,这两条发展线索都具有承续性与变异性,可以说传承与变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文化、文明的传承是毋庸置疑的,但其变异也是广泛甚至必然的。人类早就认识到纵向发展的变异规律,并且有了系统的理论,然而横向变异却长期没有被学界关注,更没有被作为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而系统地总结出来。比较文学变异学是横向变异规律的理论总结,揭示了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规律,这是西方比较文学、比较文化、比较文明理论所忽略的重要问题,是对学界长期以来文明研究盲点、文明偏见的补充和纠正,是学术理论的一个重要创新,是人类文学、文化、文明发展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4.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认为,文学从一国到另一国的旅行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语言层面的变异、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及受接受国具体境遇、文化语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等三个方面的变化。只有以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来重新审视当今学界众说纷纭的翻译文学的归属问题,方能对其得到更加科学、合理的把握和定位。  相似文献   

5.
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是比较文学第三阶段理论具体的方法论成果,在纵览比较文学变异学理论源起的基础上,提出比较文学学科的影响变异学研究,并界定影响变异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文学翻译中的变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也极具研究价值,但传统的媒介学未能准确加以把握。随着比较 文学和翻译研究的新进展,译介学应运而生,成为比较文学迈向新阶段的重要研究范式。它研究文学翻译的变异 现象,探索建构文学变异理论,对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创新和研究实践的开展都很有意义。本文探讨了译介学的 形成渊源,并对其研究内容、意义和前景给予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变异学是中国学者立足《周易》变异所提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普适性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也是比较文学中中国学者对于学科理论话语建设新的反思与实践。本文论述了变异学作为本土化话语的建构,理论渊源及学理依据、概览文学变异学的理论构成。变异学将比较文学的视野真正回归至世界文学,回归至世界文学交流平台的学科身份;同时,此一理论在新的研究热潮与危机论的境况下,激发着比较文学学科新的研究方向,把握住更具有价值的跨文明创生因子,进一步加固、完善了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大厦的基础,变异学作为中国学者提出的本土化新话语,在国际上已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9.
翻译“等值”或等效问题是译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语言学派和文化学派分别从语言学角度和文化视角对此提出了各自的见解.比较文学变异学将翻译中的变异作为研究支点,“跨语际变异研究”成为译学研究的新范式,通过研究不同国家之间文学现象交流的变异状态,探究并揭示文学变异现象的内在规律性,对翻译研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即是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发展.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发展脉络,从整体上看大致可以归纳为开创与奠基阶段、基本理论特征及方法体系的建构阶段以及继续向前推进发展的三个阶段.中国比较文学作为世界比较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开始拥有了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和理论特色.中西比较诗学、跨文明比较文学及变异学都是中国学派的重要理论收获.  相似文献   

11.
该文简要回顾了文学文体学的发展历程,归纳分析表明文学文体学虽然在研究模式上存在诸多差异,但总的来说可以划分为两个阵营:文本中心主义和语境中心主义。与当代语言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变化相关,文学文体学也经历了一个从单一的框架模式到立体的多维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笔者认为随着认知心理学、社会语言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文学文体学必将呈现多学科交叉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反映论与近代认识论哲学的兴起有关。文学反映论从整体上把文学视为社会生活的反映、一种认识活动,20世纪在苏联、东欧、中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模式,也经历了曲折的演变历程。文学反映论既有局限性,也包含一些合理因素。在反思反映论的同时需要对反映论的历史功过以及列宁的反映论进行全面的评价,并对文学反映论的前景进行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哲学领域到文论领域,"才" 范畴经历了一个产生、逐步发展和深入演进的过程.魏晋以后,文论中的"才"范畴有两大发展方向,这与古人对"才"原始意义的两种理解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诗歌的流传过程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著名诗作面世前后,往往伴随着一段与之相关的趣闻与传说.这些故事的流传,不仅为其原作增添了传奇色彩,也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李白诗歌与其本事传播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梅山地域开发历史源远流长.梅山民歌贯穿于梅山人民生产、劳动、礼仪节俗各个领域,世代都是劳动人民在口传过程中传播和发展的,不断发展丰富,不断发生着变异.  相似文献   

16.
文学活动起源于人猿相揖别的地方 ,在人类最初的实践活动中 ,就包含着被语言整合的真、善、美意识 ,文学及审美与语言是共生关系。原始诗歌的节奏和原始叙事的逻辑性是文学活动的基本要素 ,但它们不仅具有审美功能 ,还具有多重文化功能。早期文学活动的重要特征是初民们共同创造想象世界 ,想象把人类引向进化的阶梯。  相似文献   

17.
在唐代诗歌的流传过程中,有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著名诗作面世前后,往往伴随着一段与之相关的趣闻与传说。这些故事的流传,不仅为其原作增添了传奇色彩,也进一步提高了作品的知名度。本文所要探讨的,就是李白诗歌与其本事传播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8.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研究 ,从过去曾存在着的文艺的惟政治化倾向转换为现在开始滋生和蔓延着的文艺的非政治化倾向。但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研究仍然是文艺理论发展的生长点。关于文艺与哲学的关系研究 ,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 ,曾存在着用哲学套辞文艺的现象 ,作为对这种现象的反拨 ,现在又出现了对文艺的哲学基础的忽视、疏离和消解。文艺理论的突破 ,期待着哲学的变革。面对各种形态的文艺观念 ,应当用“美学观点”、“人学观点”和“史学观点”进行宏观辩证的综合研究 ,谋求建构合理有序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传统断裂,古典的理论形态被西方文论话语系统切换,文学理论的观念、范畴、研究方法发生了质的变化.20世纪末当我们面临"全球化"的对话时代,痛感文学理论的"失语".中国古代文论更切合文学的具体可感的属性,更切近文学艺术的审美本质.深入发掘梳理,准确阐释转译,大力普及推广,使中国学者能够掌握古代文论的范畴体系,以此与西方学界对话;并在此基础上将西方文论、古代文论、当代文论的理论范畴、表述方式、体系建构加以比较,精心选择,择优组合,融会贯通,是21世纪文学理论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