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南开管理评论》2014,(4)
随着研究者对创新的研究从组织层面转向微观层面,创新意愿与创新行为也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计划行为理论在国内外相关行为的应用研究中显示了其对个体行为意愿及行为较好的解释力。本文以此理论为视角,探讨了员工创新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员工创新意愿形成的影响。研究选择科技型企业员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TPB问卷进行数据收集。统计结果显示,外源性收益预期对创新意愿的形成不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内源性收益预期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积极的正向作用,损失预期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创新个体规范、组织示范性规范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组织指令性规范和社会指令性规范对员工创新意愿不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和创新环境控制力对员工创新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在统计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管理实践的启示和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杭州市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籍状况、是否举家迁移这两个因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程度最为显著;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子女人数、留城时间次之;年龄对农民工市民化有低度影响;性别、职业技能、配偶(男女朋友)所在地、子女随迁、职业类型、住房情况、收入水平、消费水平对农民工市民化无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应对等级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热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事件应对等级是应急管理部门采取应对措施的基础,而网络舆情热度是突发事件态势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以应对等级为切入点,构建网络舆情热度评价指标体系,从不同应对等级和事件类型的角度选取8个典型案例,运用GooSeeker等工具进行案例数据挖掘,获得各突发事件的舆情热度值,进一步通过构建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和舆情热度分析图,发现其存在"一致"和"不一致"的对应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把突发事件应对等级引入网络舆情热度量表,使舆情热度的评价与政府发布的应对等级建立联系,评价指标更加完善。另一方面,获得不同对应关系下应对等级对舆情热度的指标贡献,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应对提出了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绿色消费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强调不损害后代利益,但传承动机作为绿色消费行为的激励机制尚未引起人们重视。本文基于生命史理论和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构建了以未来导向为中介,解释水平为调节的传承动机对绿色消费意愿影响的模型。实验一探讨了传承动机对绿色消费意愿的影响作用;实验二探讨了未来导向的中介作用;实验三通过2×2的组间设计探讨了解释水平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启动传承动机会提高个体的未来导向水平,从而增强其绿色消费意愿。高解释水平会加强传承动机对未来导向的正向影响,进一步促进绿色消费意愿;而低解释水平则会产生抑制作用。本文拓展了绿色消费行为的内在动机研究,并为企业制定绿色产品营销策略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基于创业认知理论、行为经济学与规则聚焦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个体创业者风险认知因素对创业意愿形成的影响作用,提出创业感知风险、认知偏差、规则聚焦与创业意愿之间影响关系的研究模型,并通过303份有效样本验证了在控制风险倾向以后,感知风险在认知偏差(过分自信和控制幻想)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作用中所起的中介效应以及规则聚焦在认知偏差(过分自信和控制幻想)对感知风险的影响作用中所起的调节效应,得出结论:1)在创业选择阶段可以适当容忍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2)个体对创业风险的感知水平存在差异,且风险感知水平较低的个体更可能创业;风险倾向对创业意愿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这从行为学研究角度肯定了风险倾向在创业意愿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创业的成功需依赖促进型聚焦和预防型聚焦的结合。对于不同聚焦导向的个体,可以实行不同的鼓励方式和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国内外文献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别从家庭、企业、个人、市场四个因素分析家族企业子女接班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领域研究的局限性以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基于社会交换理论,本文通过两个研究探讨了参与人数氛围和参与节日氛围对顾客在线参与意愿的差异影响,并指出参与人数氛围和参与节日氛围对顾客在线参与意愿影响的内在机理存在差异。研究一主要探讨了参与人数氛围对顾客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于参与人数少氛围,参与人数多氛围带来更低的感知社会成本和更高在线参与意愿,且感知社会成本在参与人数氛围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参与人数氛围对感知社会成本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受顾客自我建构的调节作用。研究二主要探讨了参与节日氛围对顾客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参与节日氛围带来更高的感知心理收益和在线参与意愿,且感知心理收益在参与节日氛围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同时,顾客自身交易倾向调节了参与节日氛围对感知心理收益和在线参与意愿的影响关系。本文的研究结论为企业制定更有效果的奖励参与计划提供了建议和指导,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种生产”理论认为,物资生产、人的生产、环境生产、制度生产和文化生产之间的存在样态和基本关系构造了当今社会发展的基本局面。生育意愿作为“人的生产”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个体的现实生育行为有着重要影响。本文从“多种生产”理论所提供的分析和研究社会问题的框架视角出发,对影响我国居民生育意愿变化的因素做了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2家银行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分析,选取重要的财务指标,实证研究主要影响因素对银行风险的影响。本文主要选择贷款损失准备金作为银行风险的衡量指标,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类似企业的坏账损失准备金。研究发现,银行的规模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有影响,而资本充足率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影响甚微,不良贷款仍是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并指出了我国应坚持科技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并确保其有效性,相应社会主体都应明确并把握的凡科技参与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必须遵循的原则及应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风险认知视角,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农产品安全风险对农产品品牌信任和农产品品牌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农产品风险认知与农产品品牌信任呈负相关;与农产品品牌购买意愿也呈负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牌信任在风险认知与购买意愿之间起着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城市居民房屋拆迁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把握拆迁难的问题所在,保障城市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从被拆迁入的角度,以杭州市为例,引入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制度感知三组变量,运用Logit模型,详细分析了城市居民拆迁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众改善环境之意愿的最直接体现是支付意愿。在介绍了多项式概率模型及其层次贝叶斯估计方法后,利用问卷数据研究了北京市公众(大学生群体)对于改善长期空气质量的支付意愿。结果显示,为了在20年内北京市空气质量良级天数(API<100)达到90%以上,公众的支付意愿为未来5年47元/人/月,支付意愿随时间的贴现率大约为3.8%。 相似文献
15.
通过在雾霾严重时期收集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数据,建立了雾霾感知风险等因素与应对行为之间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对环境信息越敏感、雾霾感知风险越大、对雾霾知识了解越多、雾霾感知可控性越大的公众会采取更多的防护与应对措施,他们对相关防护产品的购买意愿也越强.特别是,感知风险在环境信息与应对行为以及环境满意度之间起着重要的中介变量作用,即当雾霾污染引起人们的感知风险时,会促使他们采取更多的应对行为,并且对环境满意度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另外,雾霾感知可控性在雾霾知识熟悉度与应对行为以及环境满意度之间起着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移动服务商能够更便捷地获取用户个人隐私信息,而对隐私信息保护又相对薄弱,从而导致用户越来越感知到个人隐私信息缺乏控制,也进一步影响着用户披露个人信息与使用移动商务的意愿,因而有必要探索新的隐私保护方法,并通过实证研究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基于此,本文以公平理论、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面向移动商务环境的隐私偏好设置及隐私反馈,探究了其对移动商务用户披露个人信息与使用移动商务意愿(下简称行为意愿)的影响作用与机理,并采用PLS-SEM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隐私保护方法对用户感知的隐私控制(下简称感知控制)和行为意愿产生显著的直接正向影响,并通过感知控制间接正向影响用户的行为意愿,而隐私偏好设置和隐私反馈对用户行为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交互作用,且隐私反馈对隐私偏好设置具有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建设是公民事业,离不开公众参与。文章通过对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意识与行为调查问卷所获数据的分析,了解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公众参与的现状,继而从个体社会背景和客观环境两大方面对公众参与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对浙江省八个地级市的问卷调查得到的数据为基础,对每个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得出不同阶层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方面的认知和意愿状况。 相似文献
20.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识别是应急管理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由于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中常常面临“无真可仿”的局面,使得风险识别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综合运用免疫学理论、复杂适应系统涌现理论和计算实验技术,提出了风险识别器抗体向非常规突发事件抗原进化的理论,建立了风险识别的亲和度、抗原清除效果、风险识别器数量和能量等识别标准体系及其模型,采用识别亚非常规突发事件和各类事件组合关系以及它们的涌现来无限接近地认识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思路,通过计算实验和算例分析,验证了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