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多银行贷款池的组合违约风险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资产组合的违约风险是决定其定价的重要因素.根据多银行贷款池这样一类特殊的资产组合的契约特征,可将其组合违约风险的影响因素分解为:1)宏观的系统风险因素;2)各贷款银行的风险因素;3)各债项的异质风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反映这类贷款池的违约风险和相关性结构的多因素模型,并在条件独立性假设和多元正态分布假设下,得到了该贷款池的违约行为随机特征.数值分析表明,多元正态分布的因素模型能够比较清楚地刻画所研究的多银行贷款池的组合违约风险.  相似文献   

2.
信用风险对于银行、债券发行者和投资者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决策影响因素.本文根据企业资产中债权和股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股权价值是基于公司资产价格的期权费用,根据戈萨诺夫定理,利用风险资产贴现价格是在特定的概率测度下的鞅,得到了衡量企业负债违约风险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Copula风险中性校准的违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违约率的估计是IRB法的核心要素之一,违约相关性是违约概率研究和估计的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目前的研究大多通过资产相关替代研究违约相关。风险中性可降低模型风险带来的估计误差。本文针对CDS's特征构建了风险中性违约相关估算的Copula模型,并提出了Copula选择方法且进行了实例分析,发现8自由度学生t-Copula是最优的。  相似文献   

4.
冯玲  文璐  肖阳 《中国管理科学》2020,28(11):43-50
取消政府隐性担保或将成为未来政策重点,这将引起隐性担保退出的市场预期,导致金融机构违约风险的重定价。在金融机构自身资产价值随机运动的情形下,文章分别分析了离散时间隐性担保与连续时间隐性担保下金融机构总资产价值的动态随机运动规律,在结构化模型框架内构建了考虑政府隐性担保预期的违约风险模型,度量了政府隐性担保退出过程中不同风险状态金融机构的违约概率与预期损失。研究表明:(1)随着政府隐性担保逐步退出,金融机构违约概率逐渐增加,预期损失呈现先增加后递减的过程。(2)金融机构资产价值波动率越大,杠杆率越高,在政府隐性担保退出过程中其违约概率与预期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气温逐渐攀升,世界各国积极采取相关行动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然而,政策、技术以及投资者情绪和消费者偏好的突然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生存条件和资产价值造成一定的负向影响,从而引起潜在的气候转型风险。虽有一些研究探索气候转型风险的经济后果,但是鲜有研究关注气候转型风险对企业违约率的影响,对相关传导机制和缓解方式的分析也较为匮乏。基于中国A股上市企业财务数据和搁浅资产投资组合的累积收益率数据,采用实证方法探究气候转型风险对企业违约率的影响,并根据气候转型风险与企业违约率的相关理论,从融资成本、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收入增长率3个方面解析可能的传导机制,从企业环保投资和绿色专利发明两个方面分析缓解气候转型风险影响企业违约率的方式。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的气候转型风险显著提高自身的违约率,且实证结果不受样本期和变量测量方法的影响,采用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检验的结果依旧稳健。(2)传导渠道分析表明,企业融资成本和资产减值损失的提升以及营业收入增长率的下降是气候转型风险影响企业违约率的重要渠道。企业的气候转型风险越高,企业在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融资成本就越高,且企业的资产减值损失也会进一步提升,而营业...  相似文献   

6.
企业集团控制下的关联企业违约相关性度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客户,企业集团是多个企业的法人联合体.企业集团内的关联企业违约与否,常常受集团母公司的影响,并且集团内任一企业发生违约,都可能导致集团内其它关联企业发生违约,最终给银行造成巨大的累积信用风险.因此,度量集团内关联企业的违约相关性是银行防范集团客户信用风险的重要环节.基于此,通过将企业集团母公司的资产价值作为影响其控制企业的违约强度公共风险因子,结合违约强度模型,分析这些关联企业的随机违约强度过程,进而得到集团控制下的关联企业违约相关性度量模型.研究表明,企业集团控制下的关联企业违约相关性与母公司持有它们的股权比例成正向变化关系,但是股权比例的变化对违约相关性变化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信用资产之间的违约相关性对组合风险有重要影响,正确的认识和把握违约相关性,已成为有效管理信用风险的重要前提.本文首先介绍了违约相关性产生的原理,在此基础上对违约相关性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对实际的风险管理工作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违约损失率是信用风险的重要测度,本文在结构信用风险模型框架下,基于风险中性定价推出了违约损失率的结构化表达式,用无风险利率取代了公司资产价值漂移率。利用四川全省十五年的大额违约贷款数据进行了对比实证,分析了违约损失率的分布和影响因素等,包括贷款期限、资产负责率、无风险利率、贷款额、与违约率的关系等。把宏观系统参数引入结构化的违约损失率模型,并结合国内大样本大额违约贷款进行实证对比是本文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9.
债券的流动性与违约风险都是影响债券溢价的重要因素,然而以往在违约风险最为突出的公司债券定价中却很少考虑两种风险相关性关系的影响,这与发达市场实证经验不符.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同时引入两种风险相关性,通过对Copula函数刻画的不同相关性结构情况下公司债券的收益率和风险变化分析,以及对中国短、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数据的实证检验均发现,流动性与违约风险的相关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且对债券利差具有显著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股债并行的融资结构下,上市公司的债务兑付直接影响股价表现。本文以2002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发行信用债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系统研究了债券隐含违约率与股价下行风险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债券隐含违约率对股价下行风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隐含违约率越高股价下行风险越大。并且,宏观经济环境会强化隐含违约率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股债市场动态关联越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隐含违约率对股价下行风险的影响越大。在渠道机制检验上,本文发现隐含违约率对股价下行风险的作用主要通过影响外部投资者情绪实现,投资者情绪的平均作用比例达到了25.84%。本文揭示了信用债市场的违约风险会影响发行主体的股价表现,对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风险防范具有警示作用,也为股权市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有效预测股价下行风险的显性信号。  相似文献   

11.
以CAPM、Fama-French三因子和五因子模型为均值方程,分别采用无条件标准差,以及GARCH、EGARCH条件方差为基准计算出中国股票市场的特质波动率,研究了特质波动率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关于高特质波动风险对应低预期收益的定价异象来源于特质波动率估计模型的差异。具体地,当使用无条件标准差方式估计特质波动率时,存在定价异象,而使用GARCH、EGARCH等条件方差模型估计特质波动率时,则不存在定价异象。该结果在改变残差估计均值方程以及控制规模、流动性等其它变量后依然稳健。本文的研究有助于解释长期困扰在资产定价领域的“特质波动率之谜”。  相似文献   

12.
利用时变矩成分分析提取高阶矩吸收率,改进基于阈值的高阶矩因子个数选择方法,提出基于元素值的联合矩成分分析权重设定,构造了一种基于股票市场高阶矩相关结构的量化投资策略。研究表明,基于矩成分吸收率的投资策略能够对股市涨跌做出有效预测,对于股市的重大系统风险尤为敏感,在熊市中也有良好表现;基于单因子吸收率、累积三因子吸收率和赫芬达尔吸收率的高阶矩投资策略优于二阶矩吸收率投资策略,而三阶矩单因子吸收率投资策略最优,基于元素值权重的投资策略优于基于元素个数权重的投资策略;量化投资策略具有参数稳健性,且可通过优化高阶矩的时变结构对投资效果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13.
We introduce a new equilibrium concept and study its efficiency and asset pricing implications for the environment analyzed by Kehoe and Levine (1993) and Kocherlakota (1996). Our equilibrium concept has complete markets and endogenous solvency constraints. These solvency constraints prevent default at the cost of reducing risk sharing. We show versions of the welfare theorems. We characterize the preferences and endowments that lead to equilibria with incomplete risk sharing. We compare the resulting pricing kernel with the one for economies without participation constraints: interest rates are lower and risk premia depend on the covariance of the idiosyncratic and aggregate shocks. Additionally, we show that asset prices depend only on the valuation of agents with substantial idiosyncratic risk.  相似文献   

14.
金融资产收益率的实际分布具有明显尖峰肥尾和不对称等特征,本文采用非对称拉普拉斯分布来刻画这些特征,结合Copula函数技术来描述资产间的相关性结构,研究了市场组合VaR和CVaR的度量和分配。选取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的组合为例,计算了组合风险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基于t-Copula-AL模型的VaR、CVaR法计算简单准确,且能方便地进行风险分配。  相似文献   

15.
在项目投资过程中不但面临项目风险,同时还面临背景风险,且背景风险与项目风险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考虑背景风险的项目投资决策问题,分析了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对投资决策的影响。首先讨论了加性背景风险和乘性背景风险单独存在时,背景风险与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其次构建了两种背景风险同时存在情形下的投资模型,进而通过蒙特卡罗仿真方法给出不同相关程度下的仿真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两种背景风险与项目风险之间的相关性及相关程度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并给出相关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6.
杠杆收购是股权收购交易的主要形式,所以对于股权收购而言,债权和股权的价值估算至关重要。但一方面鉴于股权收购交易所需的大量资金,股权收购主要采用分层债务结构进行债务融资,另一方面囿于收购的目标公司具有显著的特质风险,传统的Leland模型无法对这类债务和股权进行定价。为此,本文基于股权收购的多层融资结构,构建数理模型研究了股权收购交易的债权和股权的定价方法,并分析了最优破产决策和违约概率。基于实证参数值,模型预测的股东内部收益率和违约概率与实证结论十分接近。当标的资产价值下降时,目标公司的杠杆比率快速提升,优先级较低的债务迅速贬值,从而解释了投资者抢购安全资产的动机。通过对比分析,本文发现采用单层融资结构会提高融资成本,使得股权受损,这为分层债务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最后,本文比较静态分析了标的资产波动率和市场利率对估值和破产决策的影响,结论支持了实证研究中有关市场利率与股权收购相关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股市波动的非对称性特征一直是金融研究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首次构建了一个非平衡似无关波动模型,从个股角度对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检验。通过与综合指数的对比研究,本文揭示了市场因素对波动非对称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深证成份指数波动存在杠杆效应,而成份股波动却表现出反向杠杆效应。市场同时存在的共同因素和异质因素,是导致成份股波动和成份指数波动表现不一致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消除共同因素影响后,成份股波动的反向杠杆效应会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