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针对由供应商、3PL企业和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研究了三种渠道权力结构(以供应商为主导的S权利结构、以3PL企业为主导的L权利结构、供应商和3PL企业同时主导的N权力结构)和两种融资模式(3PL企业融资服务和贸易信贷融资)下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首先,分别构建了针对三种渠道权力结构和两种融资模式的以供应链成员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优化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供应商、3PL企业和零售商的最优定价策略;然后,通过比较不同情形下的供应链成员利润,分析了零售商的采购和融资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S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直接向供应商订货并接受贸易信贷融资模式;在L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接受3PL企业的代理采购和融资服务;在N权力结构下,零售商应选择融资利率更高的采购和融资模式。此外发现,供应商和3PL企业均应选择优先宣布定价策略,当二者在市场中权力相当时,其应该调高各自的融资利率。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供应链融资模式,保兑仓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方案,其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使得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然而,随着市场状况的恶化,很多中小企业倒闭,核心企业承担大额银行贷款的连带赔偿责任。本文研究由单一的零售商(中小企业)和制造商(核心企业)组成的供应链中,考虑零售商的破产概率,由银行控制货权,供应商对剩余产品进行一定比例的回购,零售商以银行提供的承兑汇票作为结算工具进行融资的情况下,分析了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供应商的最优回购率和银行的最优贷款利率的决策。并通过算例得出回购率的提高能鼓励零售商订货,提高供应链的利润。但是,回购率对银行利润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受零售商破产概率影响。较高的回购率刺激信用良好的零售商提高订货量会增加银行的利润,对信用较差的零售商来说,订货量的提高会使银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提高,期望利润反而降低。所以,银行在提供保兑仓融资时,不仅要关注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的信贷偿还能力,还要加强贷款资金的监管,关注保兑仓融资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在零售商存在资金不足和顾客需求随机情况下,以报童模型为基础,针对变质品构建了供应链金融问题和ACC支付模式(提前支付Advance、现金支付Cash和信用支付Credit)相结合的零售商订货模型,即零售商与供应商、融资机构合作条件下的模型。研究表明,零售商会随着最优订货批量和最低期望成本的增加和降低趋势,进而调整订货量,从而规避供大于求的风险,最终降低总的期望成本。同时供应商可以适当调整支付比例,让零售商来分担坏账和商品变质风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虑两种不同保鲜方式下生鲜品的不同变质率以及相互需求替代,构建了联合定价和订货模型。研究无库存约束、单一库存约束和双库存约束三种情形下零售商对不同保鲜方式生鲜品的定价和订货决策。探讨市场容量、生鲜变质率、需求替代率以及最大订货量对最优决策的影响。研究显示:市场容量越大、需求替代率越高,生鲜品零售商的获利空间越大;提高保鲜投入和保鲜努力,降低高(低)变质率保鲜方式生鲜品的变质率可以提高两种保鲜方式生鲜品的销售价格和高(低)变质率保鲜方式生鲜品的销售量;高(低)变质率保鲜方式生鲜品单一库存约束会提高该生鲜品的最优价格和低(高)变质率保鲜方式生鲜品的最优订货量;双库存约束时,两种保鲜方式生鲜品的最优价格都会提高,最优订货量为最大订货量。  相似文献   

5.
在供应商-制造商二级供应链中,制造商作为领导者,采用一个战略供应商和一个备份供应商。有两种期权执行模式,一种是需求未知情况下提前向备份供应商订货的推式订货模式,另一种是获知需求后再向备份供应商订货的推式与拉式相结合的订货模式。证明了所建模型均为凸规划,并利用Karush-Kuhn-Tucker条件求得备份供应商的能力预定量、战略供应商订货量以及最优利润的表达式,得出了是否采用备份供应商的临界值。研究结果表明:推式模式下战略供应商的订货量较大,推拉结合模式下备份供应商的能力预定量较大,推拉结合模式下制造商的利润较大;随着战略供应商可靠性系数的增大,推式模式下首先放弃备份供应商的使用;当战略供应商的采购成本、备份供应商的期权执行成本和缺货成本较大,且残值以及可靠性系数较小时,推拉结合模式相对于完全推式的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论文在时变供需环境下,即市场需求为斜坡式时间函数及补货率依赖于市场需求情境下,探讨了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中零售商最优订货策略。首先,根据商业信用期和零售商补货周期的关系,分两种情形构建了零售商库存模型;其次,根据零售商的库存模型,证明了其最优解的存在,并给出相关的命题和算法来求解零售商的最优库存策略;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和灵敏度分析来论证文中的有关结论。研究发现:当供应商给予零售商的商业信用期较短时,此时市场需求仍处于增长期,随着市场需求稳定时间点的增大,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逐渐减小,最优订货量和年费用也逐渐减小;当供应商给予零售商的商业信用期较长时,此时市场需求已趋于稳定期,随着市场需求稳定时间点的增大,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逐渐增大,最优订货量和年费用也逐渐增大;当供应商生产与市场需求依赖性逐渐增大时,零售商的最优订货周期逐渐增大,最优订货量及年费用也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7.
陈崇萍  陈志祥  邵校 《管理科学》2017,20(12):39-51
研究在供需均随机的情况下,面对供应原料存在质量差异的两个供应商,制造商考虑对供方进行缺陷改善投资的双源采购决策问题. 构建了制造商将高质量( 缺陷率低) 供应商作为缺陷改善低质量( 缺陷率高) 供应商的标杆,以求两供应商质量一致的双源采购决策模型. 获得了制造商在先改善投资后订货与同时改善投资和订货两种策略下最优订货量,供应商最优生产量与他们的最优利润. 分析了改善投资成功率对制造商订货量与利润的影响. 研究发现:当改善投资成功率小于1 时,先改善投资再订货时制造商利润比同时改善投资和订货时高; 而改善投资成功率为1 时,两种订货策略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低碳环境下资金约束制造商的供应链中成员决策策略及融资模式选择问题,建立了由供应商主导,制造商跟随的Stacklberg模型。考虑市场需求受制造商低碳努力的影响,并设计银行信贷和贸易信贷两种融资方式,从供应链中成员各自利益最大化和低碳努力水平最大化出发,给出了两种融资模式下的均衡解并进行了模式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当制造商的低碳投资成本系数和供应商的生产成本均较低时,制造商应选择BCF模式融资,当低碳投资成本系数较低,而生产成本较高时,TCF模式是制造商的融资均衡策略。当低碳投资成本系数较高时,无论生产成本如何变化,此时BCF模式始终是制造商的最佳融资策略。同时存在供应商生产成本的阈值,使得当生产成本低于该阈值时,BCF模式对供应商更佳,其他情况下TCF模式是供应商的融资策略均衡。  相似文献   

9.
在由两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二级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分析了随机市场需求以及供应商之间同时存在价格与质量竞争的情形下的双渠道供应链协调问题。在供应链集中决策、无风险补偿及有风险补偿三种情境下,构建了基于质量和价格的风险补偿模型并求得纳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可行的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使得供应链达到协调水平,并且需求风险补偿策略对零售商更加有利;在需求风险补偿策略下,需求风险补偿价格与其对应批发价格正相关,与其产品质量水平负相关;价格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具有负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作用随着竞争程度增加而减弱,质量竞争程度对零售商订货量和供应商产品质量水平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对供应链总利润影响呈倒U型关系;需求风险补偿策略能够激励零售商的订货行为,强化价格竞争程度和质量竞争程度对供应商订货量和供应链总利润的影响;在供应链系统中双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要优于单渠道营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本文结论不仅详细剖析了风险补偿策略对双渠道供应链协调的影响关系,也理清了价格与质量竞争对各方行为策略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0.
物流服务合作对生鲜电商供应链订货定价决策与产品保鲜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物流服务商独立运营、与供应商合作、与电商平台合作三种物流合作模式分析,分别构建考虑市场随机需求与保鲜努力的生鲜电商供应链运营决策模型,对比探讨不同模式下的产品定价、产品保鲜努力与市场需求,并结合数值算例分析生鲜电商市场需求预测与供应链成员合作模式偏好。研究结果表明:物流合作能有效分担物流保鲜成本与市场预测风险,降低产品零售价格,提高物流保鲜努力水平;独立运营模式下生鲜电商应采取较保守的产品订货策略,而合作运营模式下可适当提高产品订货量;两种合作经营模式可提高合作企业利润与供应链整体利润,利润合理分配是成员企业合作经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零售商的资金约束问题,研究了风险规避的供应商如何通过设计信用契约影响零售商的融资结构。构建了包含供应商、零售商以及银行在内的供应链融资模型,给出了供应商的最优信用契约决策、零售商的最优库存决策以及银行的最优利率决策。进一步分析了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对最优信用契约决策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低于某个临界值时,供应商偏好提供全额信用,从而零售商的融资结构为单一的交易信用融资;而当供应商的风险规避程度高于该临界值时,供应商偏好提供部分信用,从而零售商的融资结构为组合融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的结论。本研究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现有供应链金融的理论研究,为供应链核心企业与银行的决策提供了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的决策分析与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交易模型,建立了包含供应商、下游厂商和金融机构的多阶段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了包含和不包含融资情况下相关企业的决策问题,得到供应链中各参与方在各阶段的期望收益,并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对供应链成员和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分析发现:没有其他融资的情况下,中小供应商有可能出现生产不连续的情况,而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能够使其进行连续生产,并在快速增长的市场中能在较短的周期内达到最优产量;应收账款融资也能使厂商得到连续供货,收益持续增长,供应商的初始现金越多,厂商的期望收益越高;当供应商的实力较弱时,金融机构能够得到较大融资总收益,当供应商的实力达到一定程度后,金融机构得到的总收益呈下降趋势.供应链应收账款融资对中小供应商、厂商和金融机构都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一个供应商和一个存在库存错放的资金约束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应链成员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的决策及融资选择问题。基于报童模型构建了供应链成员是否采用RFID技术、以及零售商选择贸易信贷融资或银行融资四种情景下的收益模型,求解出链上各成员的最优收益并探讨了RFID采用决策及融资选择策略。研究发现:资金约束零售商通过银行借贷融资可以获得更多的融资金额,但是其选择贸易信贷融资的意愿随着自有资金的减少而增强;当零售商自有资金适中时,随着错放率的上升或RFID成本的降低,零售商从银行融资向贸易信贷融资转变;银行融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零售商的库存错放问题。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融资可以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水平和贷款能力。考虑单一核心企业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二级供应链,产品市场需求为典型的报童模型,给出了供应链信用和信用乘数的概念,建立了考虑供应链信用水平的银行质押率决策模型,得到供应链存货质押融资情况下银行的最优质的押率,研究了信用乘数、存货质押量、回购价、回购率、银行的损失规避程度等诸多要素对银行质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融资情况下的最优质押率高于零售商单独融资情况下的最优质押率;一定条件下,银行质押率与核心企业信用乘数、回购参数正相关;质押率和存货质押量、银行风险厌恶程度负相关;举例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  相似文献   

15.
反向保理运用买方信誉缓解中小供应商资金困境,现实中需求扰动时有发生并影响供应链决策。探讨供应商资金约束背景下"买方驱动"反向保理对供应链运营的作用规律,运用极大极小法构建单供应商和单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模型,得到只知均值和方差时的供应链决策和收益。研究表明:鲁棒决策能为反向保理时需求信息缺失的供应链提供有效而稳健的决策,降低信用违约风险;基于供应链关系的反向保理增强了供应链合作;供应商信誉损失风险不会成为零售商主导反向保理实施的阻碍。丰富了金融与运营交互作用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供应链文献研究都假设了供应链系统中有足够的营运资本可供零售商或供应商融资,然而在管理实践中供应链运营经常面临着资金不足等短缺风险。本文在损失厌恶型零售商存在资金短缺的现实情形下,研究了基于融资需求的损失厌恶型零售商订货策略问题。研究发现,一旦零售商自有资金增加,其损失厌恶系数增大使得资本约束零售商的订货量增加;而一旦零售商的损失厌恶系数确定,银行融资利率增大,资金约束零售商的订货量减小。最后,构造了协调供应链的融资成本共担的协调机制,并通过对比分析刻画了融资利率水平能够影响供应链的运营决策,这也为供应链企业资本风险管理实践提供了很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投贷联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驱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推动"产融结合"的重要手段,而合理投资结构成为探索投贷联动机制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本文刻画了供应链鲁棒风险模型支持下投融资博弈的新特征,构建了零售企业投贷联动融资模型,探讨合理投资结构存在性。研究表明:投资方参与零售企业投贷联动融资博弈时,存在协调投资方利益最大化的"投贷联动区间"与最优投资结构,且最优投资结构受市场成长性主导。此外,企业所得税降低导致负债税盾效应减弱时,存在"反啄食顺序"的投资偏好。  相似文献   

18.
考虑关税、供应链权力结构以及消费者绿色偏好,分别构建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的两级跨国绿色供应链模型,比较分析关税、权力结构和消费者绿色偏好对绿色供应链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税的征收会降低产品绿色度,减少供应链成员及供应链利润。但是消费者绿色偏好的增加可以抵消关税带来的部分负面影响。制造商主导的权力结构相比零售商主导的权力结构更不利于产品绿色度的提高。供应链企业利润受到关税税率水平、供应链权力结构以及产品绿色成本系数的综合影响,供应链主导地位不能一直为主导者带来更多的利润。最后,数值算例比较分析了消费者不同绿色偏好情景下的供应链决策和利润差异。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小供应商面临资金约束的现实情境,将政府绿色信贷和绿色产品补贴引入供应链绿色生产决策系统,建立政府、制造商、供应商博弈模型,分析供应链最优绿色生产决策。研究表明:①提高消费者绿色敏感度有助于企业扩大生产、提高产品绿色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社会福利;②降低供应商绿色投入占比会在缓解融资压力的同时增加社会福利;③绿色信贷补贴下,绿色敏感度的提高增加了融资压力,但绿色产品补贴下,仅当绿色敏感度较低时此结论才必然成立;④当绿色敏感度较低时,绿色信贷补贴更能激励绿色生产,改善社会福利水平,反之绿色产品补贴更优。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由单一公司和受资金约束单一农户组成的农产品供应链中融资难问题,考虑政府补偿公司预付货款损失及农产品产出随机性,分别构建了贸易信用下农户有、无破产风险的供应链博弈模型,并对比分析农户最优决策,最后探讨了政府补偿对社会福利及供应链的价值创造。研究表明,灾害年投入产出率越小,农户有破产风险的供应链决策模式对农户越有利;政府补偿策略不仅可化解公司预付货款损失风险和创造更多社会福利,还能激励农户制定更合理生产投入量,并提升供应链效率,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达到集中决策下最优期望利润水平,为供应链创造更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