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山西运城学院政法系教师、行政管理专业硕士黄静在《终端反腐———我国应建立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刍议》来稿中指出:国内外财产申报制度的立法实践为我们制定和实施公职人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提供了经验和教训。财产申报制度可以充分利用第二代IC卡公民电子身份证号码唯一终身  相似文献   

2.
监管公职人员的财产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共识与有力措施,并且在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基础上形成了社会公示与内部审核两种监管方式。当前我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未能充分发挥反腐威力的原因,在于公职人员财产审核与公示机制的缺失。综合考虑我国的政治文化、制度规范以及国家类型,建立组织审核与有限公开相结合的双重监管机制,不仅具有适切性,而且可以发挥出对公职人员财产监管的合力作用。  相似文献   

3.
实施公职人员财产公开制度是一项世界公认的有效反腐手段。我国将公职人员的财产公开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且有可行性,应将其列入立法程序。我国在对公职人员财产公开进行制度设计时,应明确财产公开的主体、公开的范围、公开的程序、公开的救济、公开的阶段性要求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4.
腐败治理是党和政府始终关注的政府建设的重大问题之一.财产申报制度对打击腐败具有积极意义,它有效地实现了反腐败策略向主动进攻、制度反腐的转,吸纳了公众的监督力量,为制定合理的公职人员薪酬提供了依据.然而,我国财产申报制度的出台之路相当漫长曲折,至今仍无法有效抑制腐败.我们必须肯定财产申报制度在腐败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财产申报立法;吸纳公众参与;建立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5.
作者在(台湾)《人事月刊》第14卷第3期发表文章,介绍了台湾、美国、南朝鲜、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公职人员财产申请情况。文章对申报对象、申报客体、受理申报机关、资料运用、罚则、实施评估等内容作了较详细的说明。文章还综述了台湾各界人士对宜否实施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具体意见。作者侧重于对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草案内容  相似文献   

6.
财产申报与刑罚惩治是反腐斗争的两种法律手段:前者重“防”,后者重“治”;前者依赖后者提供保障,后者需要前者实行源头控制和提供法理基础。两者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我国主要依赖刑法制度反腐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应尽快构建严格意义上的财产申报制度,并应以财产申报制度为主体重构反腐制度体系。我国刑法反腐应退至“二线”的“后盾”地位,并应根据财产申报制度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腐败现象在我国还处于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的左半部,距离拐点还有一定的距离,还处于上升阶段。而具有"终端反腐"、"阳光法案"、"反腐利器"之美誉的公务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在我国在立法层面还没有确立下来,没有步入法制化的轨道。本文从八个方面探讨了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立法对策。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末,伴随着全球性反腐败斗争的开展,一项前所未有的全新的制度——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来。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看,建立这项制度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结合我国情况,可从以下四方面进行: (一)实行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可分两步走 暂先将申报对象限制于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担负高级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9.
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大历史时期,贪圬、贿赂违法犯罪出现了有增无减的趋势。建立和实行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不失为一项行之有效的反贪倡廉的重大举措。 一、建立财产申报制度有利于发现贪污、贿赂等经济违法犯罪:(一)可为检察机关和有关部门发现贪污贿赂等违法犯罪案件开辟渠道;(二)将公职人员的财产状况公之于众,有利于人民群众监督,发  相似文献   

10.
官员财产申报制度作为监督工具,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增强执政党与政府公信力以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的现实困境在于,财产申报制度的官员认同度不高、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缺乏法律制度的支撑以及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官员财产申报制度建设要建立健全官员财产申报的主体制度、完善官员财产申报的配套制度、优化拓展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对有效约束和规范国家公务员的行为,促进廉洁从政,树立政府和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构建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还面临诸多障碍,难以有效监督公务员的财产状况。分析提出加快立法进程、加大监管力度、扩大主体范围、完善配套措施、建设廉政文化、借鉴国际经验等多维路径,以尽快完善我国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使之成为预防和惩治腐败的利器。  相似文献   

12.
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构建对于防治公务员腐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实施该制度并未将乡镇党政领导、特殊部门工作人员、军事机关工作人员等纳入申报主体范围,也未将大额债务、礼品馈赠、奢侈收藏品等纳入申报客体范围.这样的缺陷和不足阻碍着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为了进一步完善该制度,必须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主客体范围,从而建立健全有中国特色的反腐体系.  相似文献   

13.
论公物在中国人权保障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物是大陆法系国家行政法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其范围正在逐步变化与扩张之中。公有的公物与私有的公物都是保障公民人权的重要物质基础。离开了它,不仅公民的平等权难以实现,公民的其他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也将面临困难。这对于弱势人群来说尤其如此。我国目前在公物领域的立法采取的是分散立法模式,且有关公物的一般规则并没有在现有立法中得到体现,以致在设置、管理与利用公物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了公物在人权保障方面的作用,因此尽快制定《公物管理基本法》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4.
公务员由于具有代表公益和私益的双重身份,在特定情境下,容易因利益冲突而做出滥用公权谋取私利的腐败行为。文章认为公务员利益冲突防治立法是源头治腐、依法治腐的客观需要,且公务员利益冲突防治立法具有充分的立法基础和政治基础,因而立法具有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文章对公务员利益冲突防治立法的技术性问题如法律名称的思考、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的主要内容及其专门管理机构进行了探讨。认为当前对公务员利益冲突防治进行立法是非常有必要的并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目前施行的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收入申报制度存在着申报主体范围过窄、申报内容少、受理机构缺乏权威性等问题。在我国居民隐形收入比重高,而且腐败广泛性的现实背景下,扩大财产申报制度主体范围、建立全社会性的财产申报制度已是大势所趋。建立全社会性财产申报制度应当从所有国家工作人员开始,逐步扩大到全体城市居民、农村居民,申报内容及其公开程度要不断提高。实施财产申报制度还要有必要的技术、法律保证,同时,要加强申报资料的监督与管理,以防被不法之徒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弥补法律的缺陷,为预防和惩治受贿犯罪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依据,通过评述国内法学界学者的观点,并结合我国刑法的规定,对受贿犯罪有争议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受贿罪中“贿赂”的范围既包括财产和财产性利益,也包括其他不正当利益;“为他人谋取利益”,是指国家工作人员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许诺,不要求有为他人谋取利益的客观行为与结果;已离、退休的国家工作人员可以成为受贿罪的主体;在斡旋受贿中行为人与被利用者的职务之间不存在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进一步完善中国公务员制度,提出了完善考录制度,把好公务员的进口关;完善考核制度,客观评价公务员的工作业绩;实行薪金养廉制度,为公务员提供优厚的生活保障;建立财产申报制度,促进公务员队伍的廉洁自律;强化行政法律监督,规范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等五项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8.
受信息技术挑战、多元价值冲突与国内外规则互动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域外效力成为中国数据保护立法必须认真对待的法律问题。当前国际社会主要通过立法路径与司法路径扩张国内规则的适用范围,其中,司法路径一定程度填补了传统数据立法在域外效力问题上的缺失,但具有一定局限。当本国数据保护政策具有明显扩张需求时,立法有必要对域外效力问题作出直接宣示。直观来看,数据立法的适用范围取决于一国主权的自主选择,如果做全面考量,域外效力的确定仍然需要经过国际法层面的审视。考虑到数据保护政策与参与全球数据治理的需要,中国应在立法中确立域外效力条款,以设立机构标准和效果原则为基础对外适用数据保护规则。在实施阶段,应强化法院在适用域外效力规则中的作用,支持法院综合个案事实对中国数据保护立法的效力范围进行解释,从而与立法、行政机关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推动中国数据治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水治理立法存在立法欠缺和规范冲突两个不足,建议重塑立法理念、加强立法协调,制定综合性的《流域管理法》和《长江法》《黄河法》等专门法律,出台《节水条例》等法规和规章.针对监管体制不顺、联合执法程序缺失、长效协作机制匮乏等监管制度问题,建议衔接河长制、湖长制与法定监管机构的职责,开展流域水综合执法机构试点,完善执法责任追究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建立信息共享、联合巡查等法律机制,加强区域和部门间执法协作,形成执法合力.针对社会组织提起公益诉讼资格受限等司法制度问题,建议健全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的条件、范围和程序,统一水治理司法尺度,放宽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限制,建立社会组织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制度,研究建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20.
立足于当前航道法起草工作的大背景,针对航道法与航运法合并立法的立法思路,从航道的公物属性出发,依托公物法的理论框架推导出航道法的立法框架,提出航道法立法的新思路。这一立法思路体现了航道的公物特色,重整了航道领域内的相关制度逻辑,增加了航道立法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