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信息拥有主体和信息共享方式的视角,考虑一条由1家制造商、1家传统零售商、1家电子零售商和消费者构成的供应链,上游制造商拥有产品质量这一私人信息,并利用企业社会责任(CSR)向供应链下游纵向传递该私人信息.建立了在双渠道背景下,基于CSR这一间接信息传递方式的上游质量信号传递博弈模型,完整地刻画了该模型的混同均衡和分离均衡,并利用“直观标准”选出了唯一的分离,以考察CSR在传统渠道与电子渠道共存的竞争性市场环境下传递制造商质量信息中的角色.均衡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适中的CSR水平能够(在分离均衡意义下)准确传递制造商质量信息;最低的临界CSR水平所对应的均衡是唯一满足“直观标准”的分离均衡;在满足“直观标准”的分离均衡下,一些外生因素对高质量制造商的均衡利润的影响依赖于下游渠道之间的市场竞争效应和上游通过CSR实现质量信息揭示的信息成本效应.这些结果揭示了上游企业在下游双渠道竞争性环境下利用CSR行为传递其质量信息的动机.  相似文献   

2.
有进入威胁时耐用品行业企业策略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存在市场进入的可能时耐用品行业在位者和进入者的销售、定价、产品创新和市场进入策略,模型为基于古诺竞争的两阶段博弈.与伯川德竞争方式相比,主要的新结论有:在位者不创新并容纳进入的结局中,进入者会实行交叉升级政策,价格歧视可以实现;在位者进行产品创新并容纳进入的结局是可能发生的;如果在位者容纳市场进入,它就不会在第一阶段过重销售老产品;容纳进入时在位者的利润并非一定小于遏制进入时的利润;当存在遏制进入的可能时,在位者也可能会选择容纳进入;在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中分析得出了企业的均衡产品创新策略和市场进入策略.  相似文献   

3.
产品的期望寿命是重要的质量属性之一,事前不可观察且不可验证,直接对该质量属性进行投标没有意义。针对此问题,以大型寿命型医疗设备招标采购为例,利用拍卖机制设计理论建立了一类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多属性招标采购模型。模型确定了最优投标规则,包括设备最优期望寿命投标、最优保修期投标与最优价格支付。模型确立了甄别投标企业技术类型与传递产品质量可靠性信息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该机制满足参与约束与激励相容约束,投标企业分别按自身期望利润最大化进行投标;其次该最优机制能保证企业承诺的保修期与期望寿命正相关,能保证技术类型最高、所提供产品期望寿命最大(保修期最长)的企业中标,并且中标企业创造相对来说最高的社会福利。构造一个算例说明新的多属性招标采购机制在实践中易于操作,是可实施的。当质量指标存在不可观察和不可验证的维度时,相关研究为解决多属性招标采购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孙彤  薛爽 《中国管理科学》2019,27(2):187-196
代理理论框架下的企业高层管理者具有普遍的自利倾向,而信息不对称是产生代理问题的重要原因。缓解代理问题的方法不外乎监督,激励和减少信息不对称。现有文献通常分别考察以上三种机制对缓解代理问题的作用,本文则构建了管理层与企业外部监督者之间的信号博弈模型,同时考虑监督、激励和信息披露之间的互动,分析外部监管对高管自利行为的有效监督机制。研究表明:在缺少激励机制的情况下,以信息披露质量为信号的博弈仅存在一个低效率的混合均衡,即无论高管是否存在自利行为,都会选择低的信息披露质量。而在对高管选择高质量的信息披露策略给予一定的奖励时,可以实现分离均衡。由此我们提出新的包含奖励的信息披露激励机制以及在这一机制下外部监管者的最优策略选择。利用金牌董秘的评选及其对外部监管的信号效应,我们为理论模型的结论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5.
雷森  李传昭 《中国管理科学》2003,11(Z1):451-453
本文建立了连续情形下企业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博弈模型.债务期限结构能够作为有关企业质量的信号发送给银行,分离均衡的结果表明高质量的企业将选择更高比例的短期债务作为信号以区别于低质量的企业.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双寡头竞争市场中企业的产品定价与质量信息披露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当新进入企业与在位企业之间、新进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分别存在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情况时,在位企业与新进入企业的产品定价决策。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企业间信息共享与否、在位企业定价和竞争产品质量差异对新进入企业信息披露决策的影响。本文主要结论有:企业间的信息不对称可能削弱在位企业的先动优势。即使新进入企业拥有信息不对称优势,也并不一定能制定比信息对称时更高的价格。在位企业默许低质量的新进入企业伪装成高质量企业时,可能获得更高收益。新进入企业向在位企业共享产品质量信息时,可能获得更高收益。当消费者能够通过企业间是否共享信息来判断产品质量时,可能导致新进入企业改变信息披露的决策,出现不利于消费者对产品真实质量判断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非对称信息市场形成的原因,存在的问题着手,基于不完全信息动态信号传递博弈模型,研究分析企业的广告信号传递机制的作用。分析了广告的产品质量信号传递效应。认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基于广告宣传形成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向消费者传递产品质量的信号作用。不同质量产品的企业将选择不同的广告宣传投入水平,质量越好的企业,其广告宣传投入也越多。  相似文献   

8.
蒋海  罗瑶 《管理学报》2010,7(6):930-935
运用信号传递模型分析了风险投资企业并购的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及其不同风险资本家类型条件下的并购均衡价格.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资本家的预期收益与信号传递成本、其他投资者对风险资本真实价值的判断及其获得并购收益后的后验概率,是影响风险资本并购博弈均衡价格的主要因素,完善风险企业的信息披露制度对解决风险资本退出中的逆向选择问题至关重要.我国两个不同类型的典型案例分析有力地支持了博弈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四阶段Stackelberg博弈分析,研究了在三级供应链中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策略问题。构建了由制造商、零售商与最终顾客组成的三级供应链博弈模型,制造商进行产品质量决策,即生产高质量产品或者低质量产品,零售商进行产品采购决策和零售定价决策,最终顾客根据两种产品质量水平和零售价格的差异,决定产品的购买数量;当零售商采购高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价格折扣策略;当零售商采购低质量产品时,制造商将会向其提供延迟付款策略。运用最优化原理,求解了制造商的产品质量水平、价格折扣、延迟付款期限和零售商的零售价格、最终顾客的购买数量,及期望收益函数。进行了算例分析,结果表明:高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价格折扣下降幅度更大,而低质量产品零售价格关于延迟付款期限下降幅度更大;制造商提供的价格折扣越大、延迟付款期限越长,其期望收益将会减少,此时零售商的期望收益将会增加,最终顾客产品需求量将会增加;制造商的总期望收益函数将呈现"倒U"型,求解了期望收益的最大值及各契约参数的值,结果证明所提出的产品质量控制策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Berry等(1995)[2]提出的离散选择需求模型和差异产品的伯川德竞争模型,并利用淘宝网上的交易数据,对声誉、消费者保障计划、保修服务及信息披露四种信号策略在网上交易中的作用进行了实证研究。需求估计结果表明消费者保障计划中的"7天无理由退换货"计划以及保修服务可以作为产品质量的信号;而在其他有效信号策略存在的情况下,消费者保障计划中的"先行赔付"计划以及卖家声誉作为质量信号的作用则被削弱。成本分析表明,信息披露虽然可以提高消费者购买的可能性,但是由于发出信号的成本太低,容易被低质量卖家所模仿,因此并不能作为有效的质量信号。本文首次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信号机制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1.
在实际中,消费者购买耐用品时均同时获得厂商提供的质保服务,由于产品质保服务影响着消费者的产品使用效用,因此耐用品定价、质保期和产品质保服务投入是影响厂商利润的主要因素。考虑双寡头市场环境下,建立微分博弈模型讨论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和产品质保期对双寡头厂商均衡价格的影响。结论表明双寡头厂商的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越高、质保期越长,均衡价格越高;但单位产品保服务投入与质保服务对消费者效用影响系数的关系影响着竞争对手在均衡价格的变化趋势;劣势的低质量厂商可以通过增加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策略或延长质保期的策略实现在均衡下与高质量厂商以同等价格销售耐用品,但劣势厂商增加单位产品质保服务投入策略要优于延长质保期策略。最后,利用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需求信息不对称的背景下,考虑了由一个供应商和两个具有不平等地位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运用信号博弈理论和完美贝叶斯纳什均衡理论,研究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对供应链成员运营决策的影响。在批发价格合同下,供应商总会泄露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订单信息,两个零售商存在斯塔克伯格竞争。本文进一步研究分析,得到存在信息泄露的两种均衡策略——分离均衡和混同均衡,给出零售商在不同市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购决策。本文还指出在一定条件下,供应商可能在信息泄露过程中扭曲信息,误导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做出错误决策,供应商和市场地位高的零售商获得更大利润。当供应商扭曲信息时,尽管市场地位低的零售商利润降低,但其仍将继续留在市场中,零售商之间仍然保持水平竞争。最后,通过算例分析,对研究结论进行直观验证和说明。本文研究了供应链存在的信息泄露和信息扭曲问题,为现实中供应链各个主体行为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考虑有限理性消费者的前提下研究了低质和高质零售商关于退款保证的策略竞争。进一步将模型扩展到存在产品质量差异的情形,研究产品质量对双方策略的影响。研究表明:只有当有限理性消费者数量高于一定临界值时,提供退款保证才是有利可图的。在产品质量对称的市场上,零售商关于退款保证的均衡局面为同时提供退款保证,且此时退款保证对低质企业更有利;而在产品质量非对称的市场上,零售商关于退款保证的均衡局面可能为低质企业不提供,高质企业提供或双方同时提供。此时退款保证更倾向于对高质企业有利。  相似文献   

14.
延保服务已成为商家获取高额利润的重要手段。本文以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分别在单主体(制造商或零售商)和两主体同时提供延保(偏向于制造商或零售商延保)情形下,研究最优延保定价、产品定价及延保与基础质保交互的决策。结果表明:维修成本直接影响延保的提供方式。仅制造商或零售商提供延保时,延保期限对基础质保期限有明显促进或抑制作用,且制造商提供延保有利于制造商和零售商。两者同时提供延保时,延保竞争促使其价格降低,且消费者偏向于某主体时,其延保价格相对高于另一方;基础质保与延保的交互关系取决于竞争程度。当消费者偏向制造商延保时,供应链各方所获取的利润较为稳健,相对高于单一主体提供延保情形时的利润。  相似文献   

15.
在售后服务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下,维修服务质量对于企业的意义越来越重要。经典的质保决策问题通常关心质保期和产品价格的联合决策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质保维修的服务质量问题。质保期、产品价格以及维修服务质量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存在动态的关联关系,目前同时考虑此三类因素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以具有重复购买行为的大众消费品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包括成本模型、需求模型、利润模型在内的最优控制模型,并应用最大化原理对模型进行求解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最优策略在静态市场和动态市场的应用分别做了具体分析和数值试验。  相似文献   

16.
We consider a manufacturer sourcing from two suppliers of asymmetric component quality and producing a quality-differentiated product, namely a low- and high-quality version, with each having deterministic demand. The manufacturer adopts the existing process to produce low-quality products with components from the supplier with low component quality, and develops a new process to produce high-quality products with components from the supplier with high component quality. The new process has imperfect yield, and products that do not meet the specifications for high-quality products can substitute for low-quality products produced with the existing process. We investigate the suppliers’ price decisions and the manufacturer’s ordering and production decisions in a game-theoretical model under dual sourcing. Our analyses reveal that increasing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or higher yield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do not necessarily translate to a higher profit for the manufacturer. In light of the manufacturer’s sourcing strategies, we show that sourcing from a single supplier with high- and low-quality components yields a lower profit than sourcing from one supplier with high component quality and the other with low component quality. Finally, we investigate the manufacturer’s decision-making with endogenous yield rate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Our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nufacturer benefits from setting the yield rate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ahead of the suppliers’ price decisions.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一个在位制造商和一个入侵制造商组成的供应链,结合两个竞争性制造商各自生产和销售一种存在差异化的替代产品,以及存在的顾客忠诚行为,建立了不存在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和竞争环境下的博弈模型,并得到唯一均衡解。研究结果表明,两个竞争性制造商均存在四种不同的定价策略;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在位制造商通过策略性定价有可能阻止差异化竞争制造商入侵市场;市场入侵并不一定会影响在位制造商的最优定价策略,但当差异化竞争制造商成功进入市场时,市场竞争会促使在位制造商实施低价策略,并导致位在制造商利润损失。  相似文献   

18.
We analyze the role of pricing and branding in an incumbent firm's decision when facing competition from an entrant firm with limited capacity. We do so by studying two price competition models (Stackelberg and Nash), where we consider the incumbent's entry‐deterrence pricing strategy based on a potential entrant's capacity size. In an extension, we also study a branding model, where the incumbent firm, in addition to pricing, can also invest in influencing market preference for its product. With these models, we study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incumbent firm may block the entrant (i.e., prevent entry without any market actions), deter the entrant (i.e., stop entry with suitable market actions) or accommodate the entrant (i.e., allow entry and compete), and how the entrant will allocate its limited capacity across its own and the new market, if entry occurs. We also study the timing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different dynamics of the price competition models and find that the incumbent's first‐mover advantage benefits both the incumbent and the entrant. Interestingly, the entrant firm's profits are not monotonically increasing in its capacity even when it is costless to build capacity. In the branding model, we show that in some cases, the incumbent may even increase its price and successfully deter entry by investing in consumer's preference for its product. Finally, we incorporate demand uncertainty into our model and show that the incumbent benefits from demand uncertainty while the entrant may be worse off depending on the magnitude of demand uncertainty and its capacity.  相似文献   

19.
基于消费者情绪效用对耐用品企业延保服务策略有效性的影响,构建双寡头微分博弈模型,研究耐用品企业的延保服务策略对产品均衡价格的影响特征,并进一步讨论了劣势耐用品企业延保服务策略的有效性。结论表明:服务投入在不同范围内,产品均衡价格随着服务投入的增加而变化的特征不同;高质量企业的延保最优价格与服务投入成递增关系变化,而低质量企业的延保最优价格随服务投入增加的变化特征还与其故障率、延保期等因素有关。低质量耐用品企业的服务投入满足大于1时,采取增加服务投入缩小与高质量产品的价格差是有效的;只有在一定条件下,采取延长质保期、延保期策略缩小价格差才是有效的。最后,利用数值分析法进一步验证了结论的合理性。研究可为耐用品企业有效实施延保服务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