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唐史研究薄弱的重要原因是史料匮乏。传世南唐史著《四库全书》全部在收,为今日南唐史研究不可或缺的依据。比较其著述时间早、资料丰富、史料价值高者,首推陆游《南唐书》。  相似文献   

2.
关于《钗头凤·红酥手》,宋人笔记均认为是陆游写给前妻的,因无正史记载,在流传的过程中难免被他人演绎。后世或肯定笔记的说法,或认为词乃赠妓之作。无如何,陆游始终是故事的主角。本文旨在分析《钗头凤》故事中陆游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史记》是纪传体史书的开拓之作,《三国志》在断代史中别创一格。两书均属“前四史”。本文从体例、写作方式、著史思想三个方面对这两部史书作了一些初步的考辩,得出了部分历史比较学意义上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民国学者郑宾于,虽曾因《中国文学流变史》见记于史册,但其生平事迹,至今尚无一文介绍。根据所存文字.初步断定郑宾于为四川(现重庆)酉阳人。自1925年至1936年,郑宾于曾活跃于学界,但此前后,则无迹可寻。对其著述,文中也有提要式的说明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王世贞与庄子的生命精神最为接近.但终因其过分重视个体生命,而未能臻至逍遥游的完美境界,最终心境扰扰不能莹彻.相应于其对庄子生命精神一生的坚持的是其文学主张上贯彻始终的性灵说,体现了王世贞对庄子诗学体系的继承.  相似文献   

6.
中国号称诗国 ,其实由近年出土的甲、金文证明 ,中国散文的起源更早于诗歌 ,且其题材范围之广、思想水平之高、艺术成就之大 ,均不在诗歌之下。由先秦诸子散文的汪洋恣肆、云龙雾豹、雄辩博通、浩气逼人 ,到两汉班、马之文的综合古今、牢笼百代 ,集诸子百家之众长 ,熔六经、楚、骚之体势 ,到“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之文的“吞吐骋顿 ,若千里之驹”、“常者山立 ,怪者霆击”、“如长江大河 ,浑浩流转 ,鱼鼋蛟龙 ,万怪惶惑” ,到苏轼之文的如行云流水、姿态横生 ,其“境界皆开辟古今之所未有 ,天地万物 ,嬉笑怒骂 ,无不鼓舞于笔端”(清人叶燮…  相似文献   

7.
<〈宋书〉词语研究>一书考释精当,论析透彻,特色鲜明,文风严谨,是一部很有创见的中古汉语专书词汇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短信文学论》是短信文学研究领域的布白之作。其功绩主要有二:一方面是在资料整理上进行了披沙拣金的遴选,即写作了短信文学"发展大事记",在附录中按体裁的区分遴选了近百部作品,收集整理了"短信文学研究资料索引";另一方面是学理上对短信文学做出了鞭辟入里的评析。该书实际形成了一个由发生学、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层面构成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9.
笔记文体发端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至宋而大盛。宋室南渡以后,一般士人圈层的社会阅读出现了新的变化:逐渐由精读经史经典,转为博读各类文本,其中又以笔记为一大宗。陆游是南宋前中期典型的笔记作家,一生创作闳富,《老学庵笔记》即为代表。仔细分析《老学庵笔记》及相关文本,还原其材料来源和创作概貌,不仅能够厘清陆游个体的笔记阅读史,还可以借此典型个案来管窥社会阅读所反映出的一般知识圈层之知识、精神世界的近世化徵象,进而于传统历史叙述粗枝大叶的概括之外,在更细部的社会阅读领域里把握宋元明转型大潮的演进脉络。  相似文献   

10.
11.
王叔岷先生以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校雠学功底,建立了融贯古今的宏阔的文学史观。他既能以校雠为基点把握文学的义理,又能以校雠学为基础对作品作出融会贯通的解析。王先生的广文学观念和他的治学方法,不仅对提升古代文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纠正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和培养新一代从事文献整理、校勘及理论研究的人才也有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以史涵论,蕴含着"人"(真人)的评史标准;周作人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以论带史,返观"五四"新文化运动,明确了"志"(感情)的评史标准。这两篇讲稿,虽各有治学路数,但都着眼于新文学的"当下"文坛,从不同方向推进"人"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4.
陆采对他改创的《南西厢记》颇为自负,他认为自己的改作必能取代李日华改编本而盛演于场上,然而实际上陆采的改作并没有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陆采改编本为人所弃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其曲词过于标新立异,此外该作品在情节安排、人物关系设置、人物形象塑造及美学风格处理上也都存有明显的不妥之处,这些都使得陆氏改作只成为案头之作而未能成为场上之剧。  相似文献   

15.
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差异表现为:哲学凭借概念展开推理,在它的叙述过程中,实例和说明并不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学侧重于重现过去的历史事件,具体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它的叙述中占有本质重要的地位。由于哲学和历史学之间的差异,哲学家和历史学家总是相互攻讦,哲学家认为历史学过于重视具体的历史事件而忽视理性,历史学家认为哲学把自己的发明和先天的虚构放在了历史当中。但是他们都不否认哲学与历史学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二者融合的观点。克罗齐主张哲学与历史学的融合,但认为历史哲学不能成立,这种观点具有片面性,历史哲学不仅可能而且具有内在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哲学提供了关于文学史学的本体论认知,诸如文学史何以可能,文学史是主观还是客观,文学史的目的何在,等等。文学史作为史学的学科属性,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形而上追问,亦得以进一步澄明。  相似文献   

17.
俄国著名汉学家瓦西里耶夫是世界上第一部中国文学通史的作者,比中国人自己写作的文学史早了24年。作为一名19世纪的汉学家,他对中国文学性质和特点的论述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欧洲人眼中“异己”的传统形象,对中国文学起源的考察和中外文学关系的论述,在当时语境下具有开拓性价值。瓦西里耶夫的文学史观是在欧洲文学理论的基础上,与中国传统文学理念相融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陆游爱国诗词中出现大量的“梦”,这与南宋的时代背景、传统文化以及统治阶级推行的宗教现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也是陆游爱国情怀的一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可以说,“梦”意象既形象地表达了陆游的心志——既有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也有壮志难酬的哀怨悲愤,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含蓄地映射了宋代的文人心态——在积极进取与消极潜退之间游离,在现实与梦幻之间徘徊。  相似文献   

19.
陆游和陶渊明两位不同时代的诗人,因相似的田园生活以及陆游对陶渊明的仰慕和崇敬,使他们的田园诗具有许多的一致性,但由于二位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不同,使得他们的诗作又各具特点。作者通过比较,寻找他们诗歌创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别从胡适的《白话文学史》的命名、文学史观、方法论和历史叙事四个层面展开论述,揭示这部史学著作所具有的文学性特征——指称的模糊性、联想的思维方式、艺术的想象力、文本的多义性、叙事的虚构性,从而为这部开放性的历史名著提供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