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99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扩大需求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国内需求包括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消费需求 ,其中消费需求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 ,只有增加消费需求才能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启动消费市场将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本文就启动消费需求的必要性、面临的困难和对策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1978-1998年双轨制时期,中国居民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经济计量模型和统计数据分析表明,相对于投资和出口两个动力要素,双轨制时期居民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和拉动作用最为突出,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动力。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在两种体制摩擦、较量与转轨的互动下,中国居民消费形成了在主体上依靠城镇居民、结构上依靠物质消费、层次上依靠数量扩张、市场上依靠国内市场的过渡型消费动力结构。  相似文献   

3.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已逐步由供给方面转移到需求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扩大内需,特别是如何启动国内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增长,就成了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个急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潜在经济,国外需求进一步减弱,国内投资需求增势平稳,买方市场的形成和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真正而持久的拉动力量等方面,较为深刻的作了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理论思考;并从大力培育公用事业消费市场,制定有利于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宏观调控政策,抓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积极开拓服务市场,把教育转向社会化、产业化等方面,提出了启动国内消费需求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2013年4月15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而且在内需中间投资和消费贡献的比例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提升。4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对下一阶段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第一位的任务就是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完善消费政策,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开发和培育信息、医疗、养老、文化等新的消费热点,增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调稳定发展,关乎经济转型升级和持续稳定增长。当前江苏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业已对经济增长产生积极效应,但尚未形成协调稳定、内生增长的格局,两者在协同拉动经济增长、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效率提升等方面都还存在明显的"短板"。江苏实现经济强省目标,必须走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之路,制造业和服务业应当同时发力、深度融合、协调共进而不可偏废、割裂。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经济增长的消费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增长呈周期性运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正处于一个新的周期启动期,社会有效需求不足,宏观调控政策选择应为扩大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增长。但消费制约的多重因素形成合力,抑制消费需求增长,启动经济增长缺乏有效动力。对此的政策建议是:通过改革消费体制、调整消费政策等多种途径消除消费制约,扩大社会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的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发现,消费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方向,并且,发达国家基本上是在人均GNI达到3000-4000美元时,形成了以国内消费为主导并且消费、投资和出口相对平衡的经济增长格局.中国从2002年开始,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出现明显失衡,具有明显的投资和出口导向特征,导致外贸依存度过高、投资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如何实现经济持续增长动力从投资、出口主导型向国内消费主导型转变,以形成平衡的经济增长动力格局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国际经济发展经验视角分析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动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市场格局的转变,消费需求逐步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扩大国内需求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政策取向。国内需求是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的,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从我国消费需求的构成看,居民消费需求的比重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扩大消费需求主要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居民消费需求一旦启动起来,我国经济就能持续、快速增长。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深入地研究了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9.
在考察改革开放以来北京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的基础上,从消费对象、消费区域、消费商品等方面,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进行了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0.
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改变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局面。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于投资和出口,但随着经济增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我国由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老百姓对未来生活的预期缺乏信心,农村消费不足已成为我国扩大内需的制约因素。因此只有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可能消除农村消费需求的不利因素,才能让农村消费在拉动国内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地区最终需求的经济和碳排放乘数进行分解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0年三地区中消费的增加值区域内乘数最大而碳排放乘数几乎都是最小,出口的增加值区域内乘数最小,调出中间品的碳排放区域内乘数最大;资本形成以及调出中间品具有相对较大的增加值和碳排放溢出乘数,农林牧渔业及大部分服务业部门的区域内增加值乘数较大而碳排放乘数较小,增加值溢出乘数较大的部门多属于制造业,碳排放溢出乘数较大的部门多为能源密集型部门.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的比重、调整出口结构、改善能源密集型部门的碳排放效率、提升各地区之间的服务业贸易往来,是促进长江经济带低碳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两个部分,外部动力主要为消费拉动力、市场导向力、政府引导力,内部动力主要为企业利益向心力、融合要素渗透力、技术创新推动力。在上述动力影响下,企业层面,以单双向视角,构建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制造化、两类企业协同化的融合模式;集群层面,以内外视角,构建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融合模式;区域层面,以区域协同视角,构建区域产业联盟的融合模式。基于此,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和企业层面三个方面,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OECD-WTO 2013年的最新TIVA数据库,从制造业价值链视角,首次提出了制造业价值链上的服务业驱动力的概念,并按12个不同制造业行业对比中国与德国服务业的驱动力,最后指出中国服务业深化发展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转型升级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分析辽宁省人口老龄化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从劳动力禀赋效应、劳动生产率效应、资本积累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消费需求效应五个方面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辽宁省时间序列数据实证分析人口老龄化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贸易、城镇化水平和研发强度对辽宁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方面入手,进一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5.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2004~2010年江苏省13市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选择外资规模、内资研发能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对外贸易依存度作为解释变量构建模型,实证分析了江苏省制造业升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和内资研发创新对制造业的升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虽然外资对制造业升级有正向影响,但其影响力在不断减弱;而外贸依存度对制造业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为微弱。  相似文献   

16.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外资拉动型产业集群也存在外资根植性差、与本地企业关联度低、外资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压制内资企业的利益空间、集群发展缺乏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问题。因此必须加强集群的环境建设,增强内、外资企业的配套关联度,提高外资的社会网络根植性水平,同时要积极推进本地中小企业科技进步,建立并维护集群内自律机制,改善内资企业在集群内的不利地位,避免内资企业间的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17.
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驱”动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经济发展和首都国际化地位的确立与提升,拉动了北京第三产业和商业服务业的发展。住宿餐饮业作为社会经济中的"民生"行业,直接服务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服务于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服务于越来越国际化的商务活动及旅游会展活动。本文在对首都住宿餐饮业与北京经济发展、国内外大城市住宿餐饮业发展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首都住宿餐饮业发展的四大内外源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由"马克思增长"转变为"库兹涅茨增长",产业结构将实现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力资本总量增长迅速,结构不断优化。然而,物质资本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第二产业增长的决定性要素,人力资本的贡献有下降趋势;基础人力资本是第一、三产业增长的主要驱动力或显著性变量,而专业人力资本对第二产业增长渐具显著性;经济增长仍属于以资本积累为基础的"马克思增长"。基于人力资本结构及其贡献的这种变化特征,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战略路径是:加快推进经济增长由物质资本推动向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推动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创新驱动型发展;第一产业要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第二产业要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转变,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第三产业要由传统服务业主导向现代服务业主导的转变,实现服务业的现代化与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逐步演变,自由贸易区正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向内陆延伸,形成内陆空港自贸区。成都拥有枢纽机场、综合保税区等区位优势,新兴高端产业也初具规模,因此,成都应积极探索政府职能改革,发挥临空经济区位和资源禀赋以及独特的平台优势,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建设内陆自由贸易区,发展IT、电子商务等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  相似文献   

20.
我国信息服务产业的市场开放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产业将成为21世纪后工业化阶段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息服务业在GDP中的比重极小.加入WTO后,国外具有明显优势的信息企业与机构的渗透将对中国企业构成较大影响.在开放的市场新环境中,我国需要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国外先进服务管理创新技术与资金等国内短缺资源,把发展信息服务业尤其是软件、数据库与网络服务产业作为突破口,使之成为带动整个信息业和服务业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