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公共管理中的消极角色外行为是指公共管理行为主体所实施的不符合职责规范、偏离组织目标,并对公共组织运行的过程和结果产生消极影响的行为.消极角色外行为使公共资源的配置偏离了公共管理的根本目标和公众的利益期待,给利益相关者带来了负外部性影响.在划分公共管理中消极角色外行为类型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消极角色外行为的外部影响,宏观上通过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中观上借助公共组织文化的强化,微观上依托公共人力资源管理的细化,保证公共管理目标和效率的实现,最大化满足公众的利益需求.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社会各阶层形成大体均衡的利益格局,均衡利益格局实现的一个关键前提是建立一个合理、公正的利益表达机制.在当前社会转型期,作为社会边缘群体的农民工,其利益表达存在制度化渠道不畅、表达行为偏离体制化和理性化等问题.在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中,新闻传媒扮演四类角色.一是面向政府的角色: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二是面向公众的角色:客观报道,营造舆论环境;三是面向制度性表达机构的角色:公共政策议程设置和政策传播;四是面向农民工的角色:政策宣传、协助表达和引导维权.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的特性要求危机管理范式变革,但是政府系统的既有层级结构影响了危机管理绩效.作为现实基础上的合理选择,加强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协调成为一种必需.公共危机中的政府系统包括危机预警系统、信息系统、保障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反馈系统六个部分.以行为和制度这两个变量为基准可以将公共危机中的政府协调分为积极主动、积极被动、消极主动、消极被动等四种类型.公共危机中政府协调的结构包括权力、目标、内容和工具四个层次,其中协调权力是核心,协调目标是基础,协调内容和协调工具是支撑.优化公共危机中政府协调的结构,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即优化制度创新能力,优化结构调整能力,选择与优化协调工具.  相似文献   

4.
《江西社会科学》2017,(3):227-234
组织公民行为是指员工基于个体主动性原则表现出的不被组织正式考核体系直接承认的非工作角色内的一类行为。伴随着离职率增加、工作满意度下降、工作-家庭冲突、公民压力、公民疲劳、不道德行为以及资源浪费等方面的阴暗面逐渐显现,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效应具体表现在个体生理方面的公民疲劳、心理上的公民压力、个体工作绩效和职业生涯结果以及工作、家庭两者的冲突等方面。角色压力冲突、道德心理许可以及资源保存和配置等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组织公民行为对个体和组织的消极结果方面,而忽视了造成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因素。加深和拓展对组织公民行为阴暗面的消极前因的相关研究,有助于管理者了解这类行为产生阴暗面的原因,并采用合适的,更具有针对性的方法来解决组织公民行为造成的阴暗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公共管理目标无疑应该指向公共利益的实现、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公共事务的处理。但公共管理实践中时常出现一些损害公共目标,导致公共管理目标异化的行为。从委托代理关系看,公共管理目标异化是由于"代理人"超越"委托人"意愿而产生;从目标差异性看,公共管理目标异化是由于公共管理者本位利益与公共利益不协调而产生。公共管理目标异化主要表现为公共目标被替代、公共目标出现偏斜以及公共目标被简化。规避公共管理目标异化,需要提高公共管理过程的监控力度,增强公共管理过程的目标相容性程度,提升公共管理职业伦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以公共利益作为价值定位,以公共服务作为主旨行为。政府坚持公共利益,正确行使公共权力,更好地服务于公众,满足社会公共需求,这是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从抑制政府利益这一视角出发,约束政府偏离公共利益的行为,确保公共利益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实现,探讨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即加强政府官员的道德教化,以构筑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理念基础;构建合理的政府利益结构,以建立服务型政府构建的物质基础;完善利益激励机制,以设置服务型政府构建的动力基础。这为解决公共行政的价值异化问题,构建服务型政府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管理的公共性视阈论述公共管理主体公益角色,并按“定位、冲突、矫正”的逻辑发展阐释公共管理主体公益角色的三阶维度,旨在厘清公益与私益的界限,揭示公共管理主体利益角色冲突的深层次原因,以规制公权力、防止其以非公共运行为基点构建制度,寻求矫治公共管理主体利益角色冲突的根本途径,从而实现公共管理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5,(10):217-221
领导干部既是遵守政治学规范代理行使公共权力的特殊人群,也是遵循经济学法则维系日常生活的一般个人。这两种不同角色因其各自内在规定的不兼容而造成经常性的冲突和张力,可能导致公共权力与领导干部角色关系的扭曲,甚至行政行为失范。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后果,必须厘清并正视领导干部身上负载的社会角色群,梳理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规范角色扮演,保障角色权利,缓解角色冲突。  相似文献   

9.
如何定位公众的角色,如何认识政府行政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是公共服务改革的重要问题。传统公共行政视公众为被动的服务接受者,公共服务改革的关键是专业化与管理技术的使用;新公共管理将公众视为顾客,通过市场化、地方化及其他分散化改革,追求“顾客满意”,为公共服务中的公众角色增添了新内容。公共管理领域新理论的发展认为公众可以且应该被视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合作生产者,鼓励公众参与到公共服务的设计与递送中。将公众定义为合作生产者,意味着公共服务改革应充分鼓励公众的参与。以合作生产要素环理论为基础,公共服务部门可以通过塑造认知和累积信任,减少公众资源投入或补贴公共资源、优化产出与结果三个层面,更多地将公众引入公共服务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推进,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哪些因素影响了公共服务质量的改进,成为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公众感知行政服务质量有6个维度,即便利性、响应性、透明性、守法性、实效性和保证性.服务设计、社会监督是公众感知公共服务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服务设计和社会监督对公众感知公共服务质量各维度都有积极的直接影响,社会监督对感知质量与服务设计的关系的调节呈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公共权力与公共责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力的授予必然伴随着责任的规定 ,权力无法脱离责任而单独存在。作为公共权力的载体 ,公共部门亦必须承担与公共权力相应的公共责任 ,以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公共责任的构建要求掌握公共权力的公共部门必须建立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和信念 (主观责任 ) ,积极地承担起维护公共利益的义务 (客观责任 ) ,否则 ,将承受消极的后果 (消极责任 )。“公属”和“私掌”之间的矛盾 ,决定了公共权力既有“行善”又有“作恶”的可能 ,公共权力在运行过程中极有可能偏离其公共性 ,转而去追求行使主体自身的特殊利益。因此 ,必须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与约束 ,这样才能确保公共责任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社会的竞争加剧,组织不断进行变革,组织结构也逐渐趋于扁平化,组织公民行为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逐渐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和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组织公民行为是一种角色外行为,由一系列非正式的个体的与组织之间行为构成。本研究主要从组织公民行为的内涵、理论基础、影响因素(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几个方向的对现有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公共问题,对政府目标、手段的选择及其相互转换的过程,即利益调整的政治和技术过程。价值是主客体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客体之于主体的意义和效用。就公共政策的价值而言,赋予公共政策利益优先的价值取向,在利益优先的前提下,选择、分配利益、综合和落实利益,最终达到平衡利益,解决公众问题。以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政策价值分析无疑揭示了公共政策的本质,也为公共政策价值判断建立了一个客观参照系,为政府行为的良性循环引领方向。  相似文献   

14.
浅析社会管理中的公众参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管理涉及社会中每个人的利益,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是必然趋势。当下,在实现理性化、公平化公众参与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障碍,如经济、科技不发达,公众素质不高,传统文化的负面影响、官本位意识的存在和制度性供给不足等。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制度建设的步伐,积极培育非政府公共组织,才能实现有效公众参与,使社会管理走向成熟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个体与共同体的互动关系是社会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核心话语,更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风险治理的关键性命题。通过提炼"空间-关系-角色"分析框架可以发现:个体在不同类型社会关系中演绎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逻辑,在不同性质空间中亦有不同的关系承载和角色切换。公共卫生事件是社会治理的突发性"检验场",也为理论研究提供了"社会实验"图景。病毒的人际"无差别"传播具有较强的空间渗透性和整合性。其间,身体空间、熟人空间、功能空间和公共空间相互交错,本位角色、熟人角色、职业功能角色与公共角色多重演绎且行为逻辑异化,关系蜕化为"自保性规避""被动性失衡""排他性内卷"格局。"善治"愿景下的个体多重角色演绎与共同体良性互动应当区分不同空间性质以避免行为失范,强化依法治国以协调相关各方利益诉求,通过情境学习和责任认知重构"疏堵有方,张弛有度"的行为秩序体系。  相似文献   

16.
社会保障基金是政府和社会共同筹集资金,政府受托管理或者由政府出面委托其他机构管理,政府负有最后支付责任的公共资金。为了解除受托责任,政府应该向公众披露全面、具体的有关社会保障基金信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信息披露还远不能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以至于挪用社会保障基金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降低了政府公信力。因此,需要从制度上确保公众的信息权利,通过信息透明来加强公众对社会保障基金运行管理的监督。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公众应当既是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参与主体,也是政策执行中政策目标指向的客体。如果以"嵌入性—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来描述公众与社会政策制定—执行过程的关系,则建国以来公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角色先后经历了非嵌入的受益者、非嵌入的受损者和嵌入的利益相关者这三个阶段。公众参与社会政策的角色转变展示了国家与社会相互建构的历史、现状,也预示着国家与社会相互建构的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8.
梁雪红  奉公 《河北学刊》2015,(1):210-213
奶业健康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政策与财政支持。然而,食品产业链包含诸多环节和不同相关利益主体。在各个主体利益诉求的重塑下,奶业补贴政策无法线性实现其食品安全和产业发展的政策目标。本文以陕西省奶业补贴政策实践为例,从政策制定、执行、监管等方面描述了中国奶业补贴政策实践与目标偏离现状,并从政策标准与实施工具的现实缺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行为逻辑偏差、政策目标与企业目标不竞合等角度分析了奶业补贴政策目标偏离的发生机制,并对如何修正奶业补贴政策的目标偏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杨洪刚 《南方论刊》2014,(4):36-38,60
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中的角色错位的主要根据在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等行动者或者说主体之间的关系结构,其中地方政府基于其自资源、价值取向、制度规则和利益关系扮演着的不同的角色,但在不少的环境公共事件和环境保护行为中,地方政府经常呈现出角色错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在于体制的束缚,而社会力量不够强大和环保认知观念出现偏差则是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0.
政府公共管理的内涵在于其管理的公共性、服务性和公民社会的合作共治性。从市场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政府可以通过提高"顾客让渡价值",向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及服务,以此满足公众需求,最终实现公众满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