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高苹 《天府新论》1999,(2):93-95
人口的繁殖增长虽然是以人的生物特性为基础的一种自然现象,但它归根到底也是一种受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的社会现象。纪元之初,地球上的人口约为2.3亿;1650年人口数量大约是5亿,增长率约为每年0.3.%,将近250年翻一番。1970年人D点数量县36亿,增长率是每年2.l%,按这个增长率,相当于33年翻一番。1987年7月11日,全世界纪念了50亿人口日,世界人口已高达59亿。不仅人口在按指数增长,而且增长率也在快速增长,地球人口每增加10亿的时间跨离越来越短。西方未来学研究团体在一份研究报告中严肃地指出:如果不控制…  相似文献   

2.
人口普查和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表明,近30年来东北地区人口总量经历了从1亿人以上下降到1亿人以下的变化过程。研究发现:与2010年相比,2020年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率为-10.04%,其中黑龙江省人口增长率为-16.87%,成为全国人口负增长最严重的省份。在东北地区38个地市级行政单位中有33个人口负增长,11个边境地级市总人口10年间下降接近1/5,黑龙江省两个地级市人口增长率低于-30%。与俄罗斯、日本和韩国相比,东北地区出生人口下降速度更快,人口负增长进程更明显。根据稳定人口理论判断,东北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失衡状态,劳动力老化严重,特别是在农村,5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一半。缓解或减缓东北人口负增长的趋势,一方面应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另一方面应减缓人口外流速度,有效降低人口负增长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民服 《中州学刊》2006,(1):193-196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问题。其一,明代的家庭人口数量规模,主要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明代鼓励增殖人口政策的实施情况、移民政策的作用、地区间自然条件的差异、风土人情和文化习俗的影响等方面去分析。其二,明成祖永乐年间的人口数字,或激增,或骤减,令学界十分关注。一是有的数字为研究明代人口总额提供了必要参考,二是有的数字表明明代家庭人口趋向于小型化。有的学者对永乐年间人口骤减原因的分析,结论并不恰当。通过与洪武、建文朝人口的对比,可以认为永乐元年的户口数不准确。  相似文献   

4.
前言 今天,有近30亿人(世界人口的一半)生活在贫困之中,每天收入低于2美元,还有约12亿人生活在极端贫困之中,每天以不到1美元求生(Rena,2007b)。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3.15亿人——约占非洲总人口数的一半——每天靠不到1美元生活(Schoumaker,2004;UNDP,2005)。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乡约教化,是以帝王的“圣谕”为根本指导思想,结合地方传统与乡镇空间区划,自上而下建构起的比较严密的宣讲系统。在江南地区,社会力量比较强大,社会资源比较丰富,社会精英热衷教化,为乡约工作的推展及社会治理奠定了重要基础。从明代初期的社学系统到后期的城乡寺庙,都是乡约所建设的基本选择和乡约宣讲的中心场域。清代继承了明代的乡约教化基础,在社学体系废替后,也以寺庙为中心建构起比较清晰的乡约宣讲网络。清代后期,从州县城市到乡镇地方,建设乡约总局与分局的行动变得非常活跃,加大了思想教化和秩序整顿的力度,为维系地方社会与重建王朝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历史上大陆向金门的移民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从唐宋开始,就有大陆移民到岛上开荒垦殖,放牧马匹。明清时期,移民人数达到最高峰,明末清初以后则日趋下降。本文利用历史文献以及民国档案,具体分析了大陆向金门移民的演变过程、历史特征,同时考察了明清以这民国金门的人口数字,以及后来人口日趋减少的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7.
人口控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的两种生产理论是中国开展计划生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人口控制应该改变某些“以数为本”的倾向 ,确立“以人为本”的最高准则。人口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影响 ,二是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率 ,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人口现代化迫在眉睫。人口现代化的内容包括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现代化 ,人口素质的现代化 ,人口社会结构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明代前期,明政府通过采取各项恢复经济、安定社会的政策措施,人口逐渐得到增长。至中期,在安定的社会环境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下,人口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至后期,人口数量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约在1.48亿人左右。从人口密度的变化看,总的布局是:东南地区是全国人口最密集区,中原及北方部分地区人口快速增长,由东南向西南、西北延伸,人口密度逐渐降低。其原因:自然条件、历史延续、各种灾害、战争和移民运动的交互影响和综合作用,是明代人口分布格局在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出现局部性不断演变、人口再分布随不同时期而不断进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作为清初著名的一个文人团体,以魏禧为首的易堂九子对明代文坛积弊进行了深刻反思,重倡复古,以正文风.在理论上,他们对明代秦汉派与唐宋派进行了整合,主张打破门户之见,由唐宋上追秦汉,而这正是清初文章复古的主流思想,在明清之际文风的转变过程中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学界在论及清初文章之取径时,大抵认为以唐宋八家为独宗,这实与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0.
一、新情况、新问题“十分珍惜每寸土地,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已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但是,至今我国土地制度还没理顺,耕地面积迅速递减的局面没有根本扭转。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1949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4.68亿亩,1957年为16.77亿亩,1977年为15亿亩,1985年为14.54亿亩,同期我国人口总数分别为5.4亿,6.4亿,9.5亿,10.5亿,从1957—1977年的2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1.77亿亩,同期人口却以每年1400万的速度增加,1977—1985年的8年间,虽然一再控制人口增长速度,但因基数太大,每年平均仍增加1300多万,  相似文献   

11.
大城市时代的地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城市时代的地理杨汝万引言众所周知:二十世纪下半叶,全球人口迅速增长;同时,人口又大量集中于城市,在发展中国家情况尤其如此。从1950年到1990年,世界人口增加了110%,即从25.13亿增至52.89亿,其中城市人口约为23.89亿。在这40年间...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贸区,其成员包括中国和东盟10国,拥有19亿消费人口、1400万平方公里面积、4.5万亿美元的贸易总额,是世界人口最多,由发展中国家南南合作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区内涵盖人口将近全球四分之一,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全球贸易金额的13.3%。就经贸规模而言,中国东盟自贸区已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界关于春秋时期晋国人口总量问题的研究尚是一段空白。运用人口理论的基本原理,借鉴人口史研究的先进方法,对原始的历史资料进行新的评估,可以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晋国人口总量在文公时约在196万左右,在平公时约在288万左右,在后期当在400万以上;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历代粮食价格问题通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冕堂 《文史哲》2002,(2):33-48
自秦汉以至清代,我国每石皮粮(如南方的稻谷,北方的粟谷、高粱)的价格为:汉代30—130钱;魏晋南北朝250—500文;初唐至盛唐50—200文,唐后期200—400文;北宋200—700文,南宋1000—1500文;明初250—300文,明中后期400文。清代顺康之际300—800文,康乾时期1000—1600文,嘉道至清末2000文以上。总体而言,各个朝代的前期尤其是初唐、盛唐和明代,经济繁荣,政治鼎盛,此时的粮价格外低廉平稳,人们多有谷贱伤农之叹。汉初每石皮粮三四十钱,明清初期均为300文上下。由于明清的斗桶比汉代的大四倍,因此,经历近二千年,粮价实际变化不大。此外,粮食地区差价很大,大城市与小城镇相差悬殊。  相似文献   

15.
(一) 四川省是一个有一亿人口、约九千万农民的大省,人口问题在四川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四川省的人口状况有五个基本特点: 1.人口多、基数大,增长较快,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很大。1982年末四川省有人口10,022万人,为全国总人口的9.9%,居全国第一位。自从70年代中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四川省狠抓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从1970年  相似文献   

16.
“平民小说”与“士人小说”概念的重新提出和定义,并用以宏观关照宋元以来的中国古代小说:《金瓶梅》以前的小说多是“平民小说”,明清之际小说主流转向“士人小说”,直至近代。以“四大奇书”为代表的明代小说的“平民小说”性质。清代“士人小说”的流变及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是国家档案局下属的一个文化事业单位,承担明清历史档案的征集保存、整理编目、编辑出版、开发利用和学术研究等项工作。馆藏明清档案共计1000余万件,其中明代档案只有3000余件,绝大多数为清代档案。这些清代档案,从时间上看,包括天命前九年(1607)至宣统三年(1911),以及溥仪退位后1912年至1940年间形成的档案,时间跨度长达330余年。从档案形成的机构来看,主要是清朝中央国家机关的公文档案。从书写的文字来看,用汉文书写的档案800余万件,用满文书写的档案200余万件,也有…  相似文献   

18.
城乡二元制背景下GDP与农业人口比重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制背景下,农业人口比重随着经济增长而下降,这是工业化国家和正在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美国、英国、日本等主要工业化国家近300年和我国开放以来的农业人口(或农业劳动力比重)与GDP总量(或人均GDP)数据为依据进行的相关分析,证明二者存在显著的负相关,但GDP增长率和农业人口比重下降率的对比关系随着人口基数和经济规模基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分析比较我国和美、英、日等国二者相关性的区别和差异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拥有众多的人口是古代统治者共同的战略目标,因为人口不仅是最直接有效的资源,而且是王道霸业的根本。君王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统计辖下”民数”,我国汉唐时期就把人口增减列为地方官吏课考主要内容,唐贞观年间多次下诏,奖励人口增殖,制订“计丁授田”的《均田法》《租庸调法》等有利人口增长的政策,规定每年造一次人口账,三年重造户籍。每到岁末,各地人口数汇总呈送御览时,皇帝要郑重其事举行仪式“拜受”,  相似文献   

20.
赫哲族原为"通古斯的雄族"[1],但从清代至民国时期,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致使其人口锐减,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赫哲族人口约有300余人,成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综观赫哲族人口历史,探究赫哲族人口锐减原因,接受历史启示,将有助于当代赫哲族的兴旺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