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4 毫秒
1.
减灾包括一切可以减轻或控制灾害事故危害以及通过灾后补偿使受灾主体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活动,如灾害预报、救灾物资生产和储备、防洪工程建设、政府救济、灾害保险、医疗救助等。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灾害的数量及其造成的损失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增长,成为阻滞当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减灾工作提升到更为重要的位置,努力推动减灾产业化进程,以促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减灾产业化的理论分析所谓减灾产业化,就是将减灾活动从单纯服从公益目标的公共经济转变为能够按照商品经济原则以…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亦是西方学者眼中"饥荒的国度".在长期与灾害抗争的历史中,古人留下了丰富的灾害记录、完备的荒政制度,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灾害教育体系.明清家训以其特殊的教育宗旨、教育方式和传播手段,在训教子孙行善修身、守业齐家的同时,寓灾教于家教之中,客观上承担了部分灾害教育的功能.家训中的灾教内容,不仅对官方防灾减灾的不足、疏失和弊端起到了重要补救作用,而且提高了家族子孙乃至乡约社众的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素养,其意义和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3.
明清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农业国,亦是西方学者眼中"饥荒的国度".在长期与灾害抗争的历史中,古人留下了丰富的灾害记录、完备的荒政制度,却没有形成系统的灾害教育体系.明清家训以其特殊的教育宗旨、教育方式和传播手段,在训教子孙行善修身、守业齐家的同时,寓灾教于家教之中,客观上承担了部分灾害教育的功能.家训中的灾教内容,不仅对官方防灾减灾的不足、疏失和弊端起到了重要补救作用,而且提高了家族子孙乃至乡约社众的灾害意识和防灾减灾素养,其意义和价值不容低估.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立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农业灾害频发的国家,农业的强弱质性决定了农业灾害防治立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我国农业灾害防治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的防灾减灾立法倾向于对某一类灾害的应急性救济,农业灾害预警和救济机制与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相比严重滞后.完善农业灾害防治立法、"依法减灾"是加强我国农业灾害防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金磊 《社会科学家》2001,16(2):55-59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作为迈向21世纪的壮举,已引发各界的关注.西部开发本身固有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及灾情也成为科技与管理界的共识.但如何在西部大开发中实施防灾减灾战略,即如何用科技减灾的利剑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贡献就成为全部问题的焦点.笔者认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中要带头强调科技减灾,落实科技减灾产业化思想,大力推进并注入减灾中的科技含量.本文指出,应崇尚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及战略观念,靠科学评估,靠灾害风险分析,靠适度的生态环境政策,以确保西部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各环节充分考虑防灾减灾这一关系西部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素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政府减灾行政”是在以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为研究对象时总括出的新概念,其含义旨在从理论上强调政府在防灾减灾上的特殊作用,同时从观念、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政府减灾行政”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民族灾害文化是少数民族与自然灾害相伴求生过程中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发挥了防灾减灾避灾的作用.西南少数民族的灾害文化有宗教信仰、禁忌习俗、敬畏自然的思想及驱逐疫人等精神层面及建筑、饮食、医药、乡规民约及村寨防护等物质生活行动层面两类内容.它具有文化的历时性、包容性、调适性特点,也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性、累积性、固守性及...  相似文献   

8.
起源于德国环境法的风险预防原则已广泛适用于全球环境保护,成为国际环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随着灾害多发以及人们对灾害问题日益重视,风险预防原则向防灾减灾领域渗透发展。由于灾害风险管理与人权保护、环境保护等问题交叉渗透、密切相关,风险预防原则向防灾减灾领域发展一方面使该原则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使其法律地位进一步强化,成为一项正在形成的习惯国际法规则。将审慎对待灾害风险作为一项国家义务,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无论是从履行国际义务还是从维护国家利益考虑,中国都须未雨绸缪,在综合性的灾害防治立法中确立风险预防原则并推进其适用。  相似文献   

9.
灾害学的概念出现较晚 ,对灾害的研究却由来以久。民国时期灾害频繁 ,危害甚巨 ,推动了中国灾害科学的研究。从民初开始 ,尤其是二三十年代 ,中国的灾害研究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在天文、气象、地质、地震、水利等学科领域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得益于国内科研条件的改善和一批像竺可桢、翁文灏、李仪祉这样著名的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他们的努力大大地推动了灾害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他们把灾害科学研究从传统带入现代 ,为减灾防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0.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防灾减灾能力是多灾之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构成要素,有必要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综合减灾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应确立安全第一、天人合一、主动防范的价值理念,遵循发展与防灾减灾结合,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责任分担与风险分摊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应对结合,应急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灾情是中国国情日益重要的组成部分,灾害问题的严重性应当促成提升防灾减灾重要性的社会共识;防灾减灾能力是多灾之国综合国力的有效构成要素,有必要将防灾减灾从部门分割、局部调控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国家综合减灾实践。综合防灾减灾应确立安全第一、天人合一、主动防范的价值理念,遵循发展与防灾减灾结合,预防优先与抗救结合,责任分担与风险分摊结合,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结合,综合治理与重点应对结合,应急管理与长效机制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防灾减灾投入的优化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灾减灾的投入与灾害处置的效果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分析防灾减灾的投入优化机制,尤其是作为防灾减灾重要主体之一的政府,其投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现行投入机制在主体、环节、结构和责任分担等方面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推进政府防减灾投入优化的若干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政府减灾行政"是在以城市综合减灾管理为研究对象时总括出的新概念,其含义旨在从理论上强调政府在防灾减灾上的特殊作用,同时从观念、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政府减灾行政"系统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我国灾害应急事件中受害者的补偿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灾害应急事件中对受害者进行补偿有其法律依据和现实依据。对于自然灾害中受害者的补偿,应制定统一的国家补偿法,发挥政府在灾害补偿中的主导作用,设立专门的灾害补偿基金,提高公众的灾害风险意识,建立灾害保险制度,逐步推行灾害风险证券化,以此建立政府、市场、公众合作的补偿模式。  相似文献   

15.
试论周恩来的减灾防灾救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恩来一直把减灾防灾救灾看成是治国安邦、顺利地进行经济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他不仅经常不避危险、亲临救灾抗灾第一线,而且亲自领导救灾防灾抗灾工作,形成了一系列可持续的减灾防灾救灾思想.他不仅探究灾害的自然原因、客观原因,而且分析了灾害的政治原因、主观人为因素.他不仅要求加强对减灾防灾救灾的领导,而且要求改善领导.他既重视防灾、救灾长期坚持的恒心,也重视多难兴邦的信心.周恩来的减灾防灾救灾思想周到而深刻、丰富而全面,不仅对建立中国减灾学,而且对指导近年的减灾防灾救灾工作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美国灾害教育述评——基于实用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灾害教育深受实用主义理念的影响。纵观其发展历程,逐渐彰显出实用性特征。无论是在灾害教育内容还是灾害教育提供主体和方式上都体现出实用主义色彩,形成了一种特有的灾害教育模式,在防灾减灾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显露出一些不利于灾害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南方冰雪灾害的区域性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发生了特大冰雪灾害,由于防灾、救灾的经验不足和准备不充分,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总结这次冰雪灾害防御中遇到的问题,在认清冰雪灾害的地区特性基础上,系统研究南方冰雪减灾防灾问题;通过提出灾害应急救灾实施流程,以层次分析法(AHP)为理论基础,确立不同层次的指标因子和决策矩阵,初步建立了南方冰雪灾害的区域性应急管理体系,为南方冰雪防灾减灾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陶鹏  童星 《学术论坛》2012,35(12):56-61
文化作为灾害管理的人文主义基础要素,对灾害管理制度变迁有着重要影响。文章聚焦灾害社会脆弱性的文化面向,通过梳理灾害研究的文化范式以廓清关于灾害文化的复杂认知,进而将文化视为灾害社会脆弱性的重要维度,并依据文化构成要素分别从价值、规范、信念、知识层面剖析灾害文化之于灾害社会脆弱性的影响,最后从灾害管理周期维度分析了风险文化、灾害迷思、社会学习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9.
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把救灾减灾事业纳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探索救灾减灾事业规律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以规范救灾减灾政策措施、建立救灾减灾的保障体制和机制、提升各种救灾减灾能力为主要内容的新局面.总结当代中国救灾减灾事业顺利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继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救灾减灾能力,提升应对和处理紧急事件能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刘惠新 《江淮论坛》2010,(6):156-161
民国时期浙江灾害频仍,文章力图阐释这些灾害发生的情形及其造成的后果,客观总结当时浙江省府、地方绅商以及民众应对灾害的经验教训,同时揭示社会各方在合作防灾减灾过程中相互沟通、减少内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