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西方文艺批评中,戏仿的功能随着历史的推移而发生演变。古典时期,受西方含混性思维的影响,戏仿的功能具有双重性,既具有向神圣与经典文本致敬的功能,又具有暴露它们不足与局限的功能,二者统一于戏仿行为之中。后现代时期,在重建文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语境中,戏仿的功能从对源文本的否定上,转移到对形成源文本压制性成规的外部力量的揭示、解构和抵抗以及自我实现的建构上,戏仿的文化政治功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凸显。  相似文献   

2.
"戏仿"在当代文学写作中已经由一种创作方法转变成了一种创作原则.特别是现代派文学,更是将创作转向了对文本的戏仿.当代文学创作不单对经典小说,而且试图对几乎所有的中国古代乃至近现代经典文本、文体或文类进行戏仿.戏仿成为了一种颇具颠覆性和创造性的审美类型甚或美学创作原则.  相似文献   

3.
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改变了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同时为儒家伦理的实现带来了巨大挑战。李泽厚以"文化心理"的"情-理"结构解释儒家伦理与中国人的关系,但这一结构在当下却面临着超越知识分子规划的巨大解构。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说,强调中国人要对自身的文化传统有"自知之明",这可以为我们今天应对挑战、实现儒家伦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野。当代的文化与伦理建设,可以将"文化心理结构"和"文化自觉"作为分析中国实际的方法,强调其方法论意义。我们应抱着一种既不复古又不全盘西化的态度,找寻儒家思想的当代定位,实现儒家思想的当代价值,进而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建设的导向与社会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中国网络文化借助互联网载体得以超常快速发展,但互联网的虚拟性、实时性、互动性、隐蔽性和开放性等特征,又给网络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为了使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健康、文明、有序发展,社会对网络文化应当加以引导和控制.  相似文献   

5.
慈善意识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蔡勤禹 《天府新论》2006,(2):101-106
慈善意识是一种“捐款捐物给需要的人”的自觉的心理反映,而这种反映是出自“对人类的普遍的爱”。作为大众意识的一个层面,慈善意识是与经典文化密不可分的,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经典文化的支撑。然而,在当代中国由于受到历史及现实多种因素制约,公众慈善意识普遍缺乏。在我们  相似文献   

6.
西方思潮的冲击是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建设面临的巨大挑战。中体西用、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与"全盘西化"是近现代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回应模式,其共同症结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缺乏自信。今天中国的文化主体性建设,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在广泛吸收西方、中国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从时代出发,综合创新,建立一种既具有中国鲜明特色又对世界具有引领功能的文化体系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时代文化批评的新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出发对全球化的起源及性质做了简略的考察 ,认为文化上出现的全球化现象并非仅能导致趋同化 ,它同时也使各民族文化保持多元发展走向。基于对当代英美两国的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之现状及差异的回顾和反思 ,本文对进入全球化时代以来中国文化批评的现状作出反思 ,并试图提出一种不同于英美两国的文化批评的跨东西方文化传统同时又立足于中国的文化实践之上的新的文化批评。作者认为 ,全球化一方面带来西方文化的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也给我们向世界输出中国的文化观念提供了机遇。只有抓住这一机遇 ,积极介入国际性文化批评论争 ,中国的文化批评才能在国际性的文化理论论争中发出自己的独特声音 ,并和国际文化批评界进行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8.
用马克思主义引领中国特色多层次文化体系建设,既要求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以及大众文化三者各自的内容与作用,又要求在处理好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主流文化、马克思主义与精英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与大众文化三种关系的基础上,积极发挥各文化要素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推进当代中国的文化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9.
当代美国社会和中国传统文化共同造就了当代华裔美国文学,使其呈现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独特的内容和表现形式,它既丰富了美国文学又弘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对应社会经济的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也在向现代化转型。环境法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法律学科,在中国的起步和发展与当代文化转型有着时间上的契合,而法律与文化之间又天然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当代中国文化转型带来的观念转变对环境法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文化、民主文化和后现代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法的发展,而环境法也在文化转型的进程中发生着变化,回应文化转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1.
李旭 《兰州学刊》2014,(2):68-7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消费文化在中国社会蔓延并给文学理论带来危机,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形态:即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泛文化研究文论话语和侧重审美的文化诗学话语。  相似文献   

12.
邵龙宝 《学术界》2006,(6):69-75
由启蒙(19世纪中期)带来的中国的现代性跋涉使“新”、“老”传统复杂地糅合在一起,成为一种奇特地联姻。这种奇特的联姻,既决定了中国的现代性的独特路径又给现代化事业的前进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13.
当前出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给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为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又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提出了巨大挑战。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为指导,要对传统的政治文化进行有选择的扬弃,并形成创新主流政治文化的思想意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构建当代中国政治文化对推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研究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 ,绝对不能超越时空漫谈 ,更不能忽视中国文化在近代曾发生的深刻变革。近代中国文化的变革范围之广泛、程度之剧烈、举步之艰难、影响之深远 ,都是空前的。但近代文化的变革又显示出许多矛盾现象 ,既急剧 ,又艰难 ;既广泛深刻 ,又不彻底 ;既凸现了文化的巨大进步 ,又遗留了不少误区。了解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变革 ,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即放眼世界 ,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 ;清醒正视文化变革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要有健全理智的文化心态 ,既不自大 ,也不自卑 ;要认识到传统文化的近代变革实质就是向文化近代化、现代化的迈进  相似文献   

15.
当代藏族作家的创作面临多元文化背景,多元文化背景成为藏族作家创作的大语境。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实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性转换等问题成为当代藏族作家文化身份建构的首要问题。藏族当代作家既要大力弘扬民族文学,又要在重建中国文学中发挥作用;既要面向全球化,又要增强本土认同。努力使当代藏族文学既借全球化话题和语境获得新的增长空间,又保持民族的审美经验传统和民族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建筑的意识形态批评:在文化与形式之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当代中国建筑,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综合意识形态批评理论中的"反映论"和"中介论"等经典分析方法入手,构建一种以文化为中介的"多维与辩证的建筑意识形态批评"模式,是建筑批评的一种致思方向.当代中国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当展示的两个维度:一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穿越建筑形式的表层结构进入"比深度本身更深、比现实本身更真实"的社会文化层面,探求隐藏在形式背后的文化动力;二是,建筑意识形态批评应该超越建筑形式被动反映社会文化现实的机械思维,努力挖掘建筑形式对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建构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化研究的论争和探讨源自于 2 0世纪 6 0年代英国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 40多年来 ,英美学术界一直围绕着文化和社会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 ,文化霸权 ,文化符号学研究方法 ,文化资本等热点问题展开拉锯式的争论。有些争论已经澄清 ,有些仍为悬案。但毋容置疑的是 ,这些争论给英美两国的文化研究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宁 《河北学刊》2003,23(5):74-79
毛泽东的文化观对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从新民主主义文化的三特征与四特征、新民主主义文化的内容与形式、批判继承法与抽象继承法、古今中外法与综合创新法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认为这对于总结文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建设既继承优良传统又富有时代精神、既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中国社会主义新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洪秀全在创立拜上帝教和太平天国的过程中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基督教文化展开了激烈碰撞和冲突 ,既相依相生 ,又相悖相克 ,既以教兴国 ,又以教亡国 ,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启示 :基督帝国的时代已经过去 ,试图利用宗教神权建立空想的人间天国 ,失败是必然的 ;要推动中国社会的解放和进步 ,必须学习西方 ,但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一定要分清什么是真理 ,什么是谬误  相似文献   

20.
"文化诗学"的两个轮子--论童庆炳的"文化诗学"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童庆炳"文化诗学"的理论构想形成于世纪之交社会转型、文论转向的现实语境之中,其基本内涵是要使中国当下的文学理论既具有"现实性品格"又具有"审美性品格",从而对纯粹的"内部研究"和彻底的"外部研究"进行一种超越.通过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和对当下文学/文化现实的发言,"文化诗学"的理论主张已经明晰,操作方案已经基本成形,实践效果也已经得到学界的赞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