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要解决"三农"问题,仅仅局限于农业这个小圈子是不够的,仅仅依靠农业本身来挖掘增收潜力也是有限的,我们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通过农民的非农化,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实现农业规模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为了促进农民非农化,必须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农村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脱离出来,将自己承包的农用地租赁给专营农业的农户,从而带动和促进了农村农用地的流转.土地流转使土地资源在不同利用主体之间进行优化配置,推动了农业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对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对实现我国农业规模经营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后15年,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任务是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农民收入.针对实现这一目标的制约因素和难点,应依法保护耕地等农业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增加农业投入,改革农产品购销体制,并广开食物来源,建立适度消费模式以解决农产品有效供给和需求的予盾;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农业交易条件,并合理分流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以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公共事业发展快速,但资金、劳动力、土地资源的稀缺与配置效率低下,仍然是限制农业与农村发展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的积累、政策对农业与农村发展的重视、两岸直接"三通",为福建省农业与农村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增加支农资金投入,创新农村金融政策;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规模经营;发展多功能农业,保护资源与环境;规范新农村建设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创新农地使用政策,保护农民土地权益;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等政策选择,将有利于福建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农村劳动力转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破解'三农问题'的关键之一。"当前,增加我市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其必要性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拓宽了农民收入的来源,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长。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发展,非农业生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体,这样可以降低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性,减轻人地矛盾和靠天吃饭的窘境。在当前农业生产条件下,如果农户不从事农业规模经营,农业所获得的收入效益较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出去一部分后,可以使种地能手实现规模经营,进而产生规模效益。  相似文献   

6.
引导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并最终解决"三农"问题.为此,应该从体制上、机制上和法制上创造增加农民收入的途径和办法,转移剩余劳动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当务之急是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之时,进行必要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创新,采取新措施,引导并解决好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促进农村土地规范、有序、合理流转,达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农村制度变迁与农民收入增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制度变迁是影响农民收入的关键因素之一.要实现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必须实现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革,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推进城镇化,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进而带动农民收入的增长,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建筑业是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但是建筑业发展并没有引致农民收入的提高。通过将建筑业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及二者相互影响引入计量模型中,实证分析建筑业发展影响农民增收的内在机制和实施条件。研究发现:土地流转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而且建筑业对农民收入的消极作用可以通过土地的有效流转来纠正,建筑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可能与农村土地流转存在交互作用。除此之外,实现农业多样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也是实现农民收入可持续增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也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关键。农业现代化的核心是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这得益于现代高效率生产要素的规模化使用。因此,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途径,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体无疑是规模经营实现的践行者和推动者。集体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代表了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农村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日益凸显,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民收入水平偏低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生产投人的增加,而且对城乡收入水平差距的缩小、扩大内需、构建和谐社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纯农户减收 ,已经成为举国普遍关注的全局性突出问题。农民增收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多种思路和正确的方向选择 ,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策措施要配套 ,标本兼治 ;要全面地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农民素质 ;重在体制创新 ,促进农民的联合与合作 ;要分阶段改革农业税费制度 ,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12.
正确引导农民、农业直面市场,提高农业的市场承受力和冲击力,促进农业效益的提升,增加农民的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农业企业化经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业企业化经营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业发展新阶段下农民增收新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瑞华 《河北学刊》2002,22(2):29-33
自 1 997年以来 ,农民收入的增长幅度已经连续四年下降 ,影响了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 ,要提高农民收入 ,必须以我国农业发展新阶段的特征为出发点和立足点 ,找出新阶段下农民收入增长幅度下降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农业结构转型的保障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世夫 《云梦学刊》2005,26(4):55-58
农业结构转型是在一系列保障条件下的产物。如果保障条件缺乏,结构转型就会受到影响。自1997年农业结构转型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来,从农民收入水平的变化趋势看,结构转型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性并不高。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因结构转型的保障机制残损而导致的结构转型资源供给不足。强化结构转型保障机制建设,增加资源供给是深化结构转型、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 河北省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积极培育和发展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土地信托受托人型的农庄或公司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 但仍存在许多困难和挑战。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和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诸如土地流转速度慢、农业经营规模小、人才支撑政策不健全、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等多种制约因素, 在土地流转、农业现代化经营、人才支撑政策、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寻求突破, 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解决不仅有利于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而且对我国经济的全面、快速、稳定发展,乃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借助行为经济学模型分析,在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体系中,农民处在只能被动接受分配结果而不能参与分配决策的弱势地位,这是我国农民增收难问题的根源所在.因而,改善农民在我国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让农民平等地参与决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民国时期新疆和阗地区粮食减产与农业垦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 《西域研究》2006,(1):51-61
民国时期和阗地方政府为解决粮食问题,曾于1938年后在全地区广泛发动民众开展垦荒活动,积极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但大规模垦荒使和阗地区的耕地面积过度增加,迅速打破了农业生产诸要素之间的平衡关系,使生产资源配置失衡,引起农业生态环境严重劣化,造成农作物生长条件恶化,最终导致粮食产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粮食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这种现象集中表现了过度垦荒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周兢 《晋阳学刊》2006,(1):39-42
土地政策与农民增收具有相关性。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政策的变革使农民收入增长很快,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土地政策对农民增收的正面效应减弱,负面效应增加,农民收入增幅徘徊不前。目前,土地政策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力发挥不够,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完善土地政策及其他相关政策,使种地农民收入持续地、更多更快地增长。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联度显著。当前,西部省区农产品加工行业规模小、加工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成为影响农民增收的重要障碍。为此,西部省份可以立足当地特色农产品的资源优势,通过组建农产品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规范农企利益联结机制等途径,对特色农产品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及竞争力。并通过相关产业带动,最终促进西部农民收入的稳定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农业开始进入科技加速发展的新时期,黑龙江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也进入了二次创业时期.但农民较低的科技文化素质必定严重制约对农村地区现有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更难以实现超越自然资源限制的发展,其结果是延缓了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关键是形成一套完整的农业教育体系,在各不同层次上开展踏实而有成效的教育,并制订相关政策扩大和巩固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