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指代歧义是指句子一个成分可以分别指代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人或事,从而造成一个句子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依据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转换过程是产生指代歧义的所在,原因是深层结构是大脑要表达的思想,不会产生歧义。对歧义的讨论是根据语言结构本身及句子中的词组成分的阿尔法移动这一转换生成角度来探求结构歧义由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产生机制,在完全摆脱语境的条件下探求指代歧义产生的根本原因。这是因为只有语句结构本身提供了产生歧义的可能性,这种指代的结构才会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产生歧义。管辖约束理论指出在分析指代歧义时显示出一种指代管辖约束关系,其次,在结构歧义分析中,乔姆斯基的约束理论应用于指代歧义的分析,并在控制理论中的地方域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句内外域和句外外域两个概念,这对于代词在域内或域外找到其两个或两个以上所指提供了证据。从语言本身局限性上讲是指代歧义的产生是由于深层结构被转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层结构。  相似文献   

2.
辞格可以分为深层结构与表层结构两部分。深层结构为语言常体,表层结构为语言变体。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的转化,要受语境和转换原则(联想原则、功能原则)的制约。分析辞格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可以判定一个不合常规的语言搭配是病句还是辞格,如果是辞格又是什么样的辞格。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的研究的深入。文章在转换生成语法框架内解释了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解析了歧义句形成的原因。论元在句子表层结构或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是形成歧义句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组合形成了不同的歧义解释;管辖与约束理论引进语迹,认为逻辑性歧义句是由于WH-词、量词或否定词有不同的辖域;最简方案以逻辑算子为基础,认为逻辑结构歧义是由于在特征核查中形成的不同的语链。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法歧义及其根源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中最常见的歧义即语法歧义包括句法功能歧义、修饰语歧义和并列结构歧义,是由句子的语法结构引起的.根据转换生成语法,句子有深层、表层两层结构,二者通过转换规则联系起来,它们与语义都有关系.本质上,任何一种语法歧义都是由句子深、表层结构的多对一关系引起的.所以,语法歧义根源在于句子结构层次的不一致性,即深层结构不同而表层结构相同.  相似文献   

5.
根据英语语法功能,结构歧义大致可以分为范围歧义和功能歧义两大类型。本文根据转换学派提出的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学说,对英语结构歧义的类型、理解与翻译用典型的实例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以四个长沙儿童的早期个案追踪语料,对照北京儿童早期自发性词汇产出情况,看儿童早期词汇是否真正存在名词倾向.从儿童最先习得的50个词汇来看,大部分显示名词倾向,但名词并非总是先于动词习得.本文确认Tardif(1996)的儿童词汇跨语言研究,认为名词倾向的出现跟语言的结构特征、语言语境、儿童话语产生时所处的年龄或语言阶段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转换生成语法对歧义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语言中的普遍现象,仅对歧义句进行描写不利于对歧义句研究的深入。在TG框架内解释结构歧义句的语义,解析歧义句形成的原因,拟从(1)论元在表层结构的可能线性组合;(2)论元在深层结构的可能组合;(3)逻辑性结构歧义三个方面,对结构歧义句从句法上进行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对语用歧义进行动态研究.语用歧义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一种间接言语行为,它是指某个词或话语有两个及其以上的释义.语用歧义的产生与语境有很密切的关系,它产生于交际双方所依赖的具体环境.语境可分为显性语境和隐性语境.在大多数情况下,语境有助于化解歧义,并提供合理的语用解释.  相似文献   

9.
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Chomsky)创立了转换生成语祛理论,其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把语言分为富于变化的表层结构与相对固定的深层结构.这一观点已为语言学界广泛接受.英语幽默语言表层结构可表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也可以通过修辞手段和语体变化来实现.因此,幽默语言的表层结构可能千变万化,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语言之所以幽默在于其相对固定的深层结构。即语言--心理结构.英语幽默语言的这种深层结构,突出地表现为意外性、矛盾性和宣泄性.无论何种形式的幽默语言,只有在其自然而有机地与认识主体的特殊心理活动过…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语法上的歧义结构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结构相同的歧义结构,即歧义不是由结构层次和关系的不同引起的,只是隐藏的深层的语义不同造成的;另一种是结构不同的歧义结构,既歧义是由结构层次或结构关系的不同引起的,因而其意义也随之不同。  相似文献   

11.
Chomsky的最简方案是对其管辖约束理论的新发展。本文通过比较管辖约束理论与最简方案,试图具体阐释D-结构、S-结构、管辖理论和X阶标理论的被取代,并结合儿童习得语言的过程,证明管辖约束理论发展到最简方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实例分析表明,英语领属短语如“th is is John s”并非一定包含一个被省略的隶属名词,其歧义由领属标记的不同性质引起。领属标记在当代英语中有屈折与派生两种性质。第一种情况可按Kayne倡导的功能中心成分处理;第二种情况在词汇层起作用,所派生出的领属形容词分别在主宾位置和述谓位置表现出互补的形态和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3.
日语中的"形容词移动"现象根据动词的特点可以分为"变化动词句"和"功能动词句"两类。可以实现移动的形容词多局限于描述某物或某事的形态、色彩、程度等外在状态,这些形容词和它们所修饰的名词构成的词组,在句中充当主语或目的语成分。形容词实现移动后所产生的修饰关系为状态修饰关系或结果修饰关系。  相似文献   

14.
Halliday在其著述中并没有充分关注非限定成分,对动词-ing形式在名词词组中作前置修饰成分和后置修饰成分的研究更显简略,他认为动词-ing形式在名词词组中可作修饰语和类别语,这时动词-ing形式可转化为作性质语的级转移关系小句,形式为“thing+which does/is doing”(如a sleeping dog)。但对于另一种情形(如a sleeping bag),原先的“thing+which does/is doing”难以解释,只能以“a bag (which is used) for sleeping”来解释。本文拟从功能语言学的视角,对动词-ing形式作为前置修饰成分的这两种情形及其不同的形式进行探讨,考察其相同形式下的不同意义与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从歧义的类型、范围、作用三方面探讨了汉语语言表达中歧义的性质,并从词性、结构不同及施受、领属不明等方面分析了致歧因素,就如何消除歧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语言中既有名词特性又有动词特性的那类词是动名词,英汉动名词语结因英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而不同。英语有大量的形态变异,而汉语缺乏形态变异,使得英汉动名词语结的任何形式在构成要素和语法结构上均存在差异。这种差异根源在于操英语者和操汉语者分别强调抽象逻辑思维和形象具体思维的不同文化,文化影响语言。文章在明确动名词语结概念的基础上重点揭示英汉动名词语结不同形式的具体差异,并深层次挖掘其差异的文化源头,以期英语学习者对英语动名词有更明确的认识并通过英汉对比提高英语学习。  相似文献   

17.
歧义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现象,对歧义的分析有助于提高学习者驾驭语言的能力,并构建和谐顺畅的人际交流。以系统功能语法为理论框架,讨论英语词汇语法层的歧义现象。通过举例解析名词词组和小句的歧义现象,表明系统功能语法在解析和消解词汇语法层的歧义现象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有意歧义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普通语言学将歧义结构分为语音歧义、词汇歧义和语法歧义。一般地,从交际效应的角度重新将歧义结构分为两类:有意歧义和无意歧义。有意歧义在社会交往中有着积极作用,并可运用再创造的方法对有意歧义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9.
法律术语是指在法律语境中表示相对单一概念的专门用语,具有准确性、专门性、单义性等特点。结合法律概念和型式分析,研究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在实践中的一词多译现象。基于自建语料库,对《物权法》及其三个英文译本进行检索,总结其中名词性术语英译的混乱程度,从词义和普通语法角度对一词多译现象进行分类,辨析一些典型的误译和错译。为减少一词多译带来的译文质量问题,从法律文本功能的角度分析法律语言的应然特点并梳理了一些法律翻译策略,总结了若干名词性法律术语英译技巧。译者应遵循一个总体原则"不要人为制造歧义,但要保持原文的歧义",具体有三种解决方案:改变源语、创造新词、保持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