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当前,我国正处在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实施农村城市化战略,加速推进农村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反映.农村城市化包括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城市化,是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变的过程.分析农村城市化问题,应该与市场化观点结合起来.市场是城市化及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是市场的载体和主要活动空间.市场化就是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市场网络的形成和完善过程,这一过程日益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2.
国家实行工业化、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世界发达国家无一例外,都是循着这一正确社会发展模式发展起来的。而农村城市化发展速度又以农村工业化、现代化发展程度的形式体现,三者之间是相互包容、相互促进、互为基础、共同发展的关系。实现农村建房的科学、规范管理,则是加快农村城市化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少地方发展进程滞后,缺乏产业支撑,重点不突出,规模普遍偏小等。如何克服这些问题,进一步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快速促进农村城市化发展,下面,结合江油实际,谈点粗浅意见。一、江油市近年…  相似文献   

3.
夏芳 《城市观察》2012,(1):143-149
城市化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投资需求,而我国地方政府财政很难满足,因此解决金融支持问题显得急迫且重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化存在的问题,然后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并提供了我国金融支持城市化发展的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人口流动 看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道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80年代开始,我国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出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城市流动。据悉,目前全国流动人口规模已经超过7000万人,预计到本世纪末,将有2亿劳动力会涌向城市。这一规模巨大的人口流动过程,对城市及农村的发展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并作用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一、农村人口流动与城市化的关系 城市化最基本的含义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转化包括就地转化和农村人  相似文献   

5.
去年6月,中央下发了《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3月,“十五”规划又明确提出推进城镇化战略目标,可以断定,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快速时期。但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城市化道路怎样走?从理论到实践确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由张正河博士所著的《农业国的城市化》一书的适时出版,则对城市化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有益探索。人们,特别是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决策者,认真读一读该书很有必要。走乡村城市化道路,是21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这一点,争议不大。有人把改革开放中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归结为三句话,即:70年代造田、80年代造厂、90年代造城,似乎也不无道理。  相似文献   

6.
王雅莉 《城市》2007,(1):8-11
一、科学发展观下的城市化进程的含义 科学发展观下的城市化进程,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实现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晓玲 《城市》2016,(7):20-24
准确、全面地把握城市化内涵是推进我国新型城市化的理论起点。长期以来,由于对城市化内涵的片面理解,导致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笔者分析了城市化的内涵、城市化时代的特征,对饶会林先生的城市化和城市化时代思想进行阐释,并对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道路,对如何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强调要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即城市化科学发展最重要的是城市化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在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必要性早就无可争议了,而城市化发展的合理性问题却一直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煜玲  张军涛 《城市》2009,(1):17-20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人均耕地的日益减少.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5亿多.由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得到拓展.近年来已有2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向非农领域的转移。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城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处于城市边缘.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城市生活中。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是题中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0.
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本文尝试用“半城市化”概念来分析农村流动人口在城市的社会融合问题。“半城市化”是一种介于回归农村与彻底城市化之间的状态,它表现为各系统之间的不衔接、社会生活和行动层面的不融合,以及在社会认同上的“内卷化”。由于系统、社会生活和行动、社会心理三个层面的相互强化,农村流动人口的“半城市化”出现长期化的变迁趋向,这是对中国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个严峻挑战,对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和变迁是相当不利的。  相似文献   

11.
雷鸣 《城市》2010,(9):23-25
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国平  徐诤  王丹 《科学发展》2013,(11):39-43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制度产生于计划经济和城乡二元结构背景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全国城市化、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这一制度已与城乡一体化、资源集约利用之间产生较大矛盾。进行农村宅基地流转,有利于农村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有利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城市化进程;有利于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当前推进农村宅基地流转的关键在于减少农村宅基地数量、盘活土地资源存量、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在此基础上,兼顾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在对我国农村改革10年进行全面理论总结与回顾的过程中,把农村改革与人口控制密切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加以考虑,在进行深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有效控制农村人口的对策思路,使农村经济改革与人口增长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和互相推动,对于农村改革的继续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以及乡村城市化、农业现代化的最终实现,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据报载:我国200多地级市中有183个拟规划建设成国际大都市。2009年我国城市化率已达46.59%,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据专家预测,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率从30%到70%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但值得警惕的是,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一些地方出现了大铺  相似文献   

15.
《城市》1993,(1)
“异军突起”的农村工业经过十来年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它的产值已占我国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然而,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扩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村工业的发展既有良好机遇也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与此同时,农村工业自身也日益呈现出诸多不足。在现实的困难面前,我国农村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应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怎么个走法?本文尝试就我国农村工业城市化和乡镇的软件建设略陈管窥之见。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超过50%,城镇化率赶上了世界平均水平。中国已经进入城市型社会,但还处在城市社会的初级阶段。这是构建新时期、新阶段中国城市化道路、方针、政策和战略框架的基本依据。从世界历史看,城市化是通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也与大量失去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自由劳动者的出现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速,成功避免了其他国家高速城镇化过程中时常遇到的大规模城镇失业和贫困,但累积了诸多矛盾和问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未来的城市化道路必须把握四大战略基点:城市社会的城市化、大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以及直面历史问题和化解累积风险的城市化。  相似文献   

17.
罗守贵 《城市》2003,(2):31-33
一、问题的提出“二战”以来,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浪潮汹涌澎湃,仅仅经过半个世纪,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80%,有些国家则超过了90%。全世界范围内也有将近一半的人成为城市人口。在我国,虽然从整体上看城市化水平还较低,但沿海发达地区的城市化进展却十分迅速。这滚滚洪流大有将乡村彻底吞没之势。城市相对于乡村而言,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提供了更加现代的生活方式和设施,也提供了更加有效的生产组织方式,因而城市化无疑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但是什么是城市化,城市化是否就是城市膨胀、乡村收缩或者说乡村的地位变得越来越…  相似文献   

18.
怎样"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条重要路径。我们知道,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已成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发展的主要载体,全面深化改革自然对城市体制也提出改革要求。这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中国城市体制历经变革,目前形成了以地域性建制为主、层级繁多,实行市管县、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最发达、城市化进程最快的地区之一,珠三角城市群经过40年的发展,体系日渐完善,人口规模逐渐壮大,城市之间联系不断加强,城市化水平在国内三大城市群中遥遥领先。但还存在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城市化水平两极分化严重、与城市规模等级不匹配,产城协调性不高、个别城市严重失调,人口稳定性不强、城镇化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由此,本文提出强化城市群发展思维,推动城市群内创新、产业合理分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和社会融合,引导人口有序分布,促进珠三角城市群健康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庆斌 《城市》2012,(10):52-55
城镇化既是解决国内消费需求的一个重要手段,又是调整经济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持久动力。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是影响城镇化发展速度和质量的关键所在。当前,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农村人口,这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表明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由于我国的二元城乡结构的影响,农民工在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社保等方面与城市居民在权利上还存在着诸多不平等和缺失,加上农民工在城市中大都没有稳定的居住场所,还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城镇化的质量并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