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墨学中的经济理性丁原明经济理性作为人对经济现象或经济活动的哲学思考,从规范形态来说,它应是与现代商品经济运作相关涉的一个范畴。然而,这并非意味着前商品社会的农业经济运作与人类理性无缘,也不意味着农业社会的经济活动勿庸理性的参与和烛照。事实上,经济理...  相似文献   

2.
明未清初的颜元,当时僻处一隅,但在近现代却声誉日隆。目前我国学术界重提“明清实学是中国的文艺复兴、启蒙思潮”的话题时,又以颜元为其突出代表人物之一,认为可以从中寻求近现代中国民主传统和社会主义思想的根基,作为当前文化发展战略的借鉴。因此,反思颜元哲学思想的实质、方法及其命运,就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一颜元“调合”①理气的唯心主义的二重化②宇宙论认为,“天兼理气数”(《言行录·齐家第三》),而宇宙图式的最高层次“大圈天道统体也,上帝主宰其中”(见《存性编·性论》)。“体用一源”(《四书正误》卷四),“理气俱是天道,性形俱是天命”(《上太仓陆桴亭先生书》)。就是说,上帝、天命  相似文献   

3.
墨学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若晖 《殷都学刊》2005,(1):98-101
墨家是先秦诸子中的一个重要流派,在后世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近代墨学复兴以来,对于墨学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试折衷众说,对墨子生平及墨学要点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4.
颜元(1635-1704),是我国清初著明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不仅以自己毕生的努力,丰富了我国哲学和文化宝库,而且在教育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颜元,科学地总结和批判地继承他的教育遗产,对于改进我们的教育工作,为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一己  相似文献   

5.
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墨学一度同儒学并驾齐驱,但不久就急剧衰落。个中原委,本文归纳为两点。首先,墨家倡导的“兼爱”理想过于强调利他苦己,这种崇高境界常人无法达到,故它在古代中国缺乏坚实的生存土壤,只能昙花一现。其次,儒家奉行的“亲亲”原则迎合了宗法制农业社会里的人情世故,故得到统治者推崇,获得独尊地位,墨学则曲高和寡,受到冷落。时至今日,墨学并未完全过时。对于墨学的精华部分,我们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6.
论颜元的新价值观·盛邦和·明清之际,中国近代精神形成过程中,颜、李学派思想曾起过重要的作用。颜元及其后继李土恭从重新审视汉、宋两学出发,对中国传统思想作了深刻的批判与继承工作。他们反对宋学空谈性理及汉学埋首经卷的倾向。主张“理在事中”,力图把当时脱离...  相似文献   

7.
颜元     
明清之际,由于社会经济生活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生,以及明王朝腐败导致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化,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缓慢地开始解体过程。当时的思想界,有一批具有民主倾向的启蒙学者应时而生。其中形成独立的学派,在全国尤其是在冀中、冀南、豫北及京津一带发生较大影响的是颜元和他的学生李塨。后人曾把他们的著作辑为《颜李遗书》,收入1879—1888年间在我省保定刻印的《畿辅丛书》。 颜元,(公元1635—1704年),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清直隶博野人。祖姓颜,父姓昶,自幼  相似文献   

8.
颜元思想,在当代受到一些论者的推崇赞誉,如通行的教科书说他的哲学思想“对封建意识形态的理论结构有所突破” (见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哲学史》下卷,第266页)等等。其实,恰恰相反,颜元哲学特别是其社会政治思想是极力维护封建制度的。 一 封建社会后期,土地问题更加严重,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致使大批农民丧失生计。土地危机造成流民问题,形成政治危机。当时,讲经世致用之学的思想家,都重视土地问题。如黄宗羲就提倡“复井田”等等。一直生活在农村的颜元也抓住这个问题,说“复井田”是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9.
颜元从崇尚到反对程朱理学,最终创建了独树一帜的以"致用"、"践行"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思想。颜元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制于明末清初特定的宏观社会历史环境,更是颜元的家庭环境、执教实践、师友规劝、"丧中悟性"、特殊游历以及个人拼搏等微观因素的合力之作。  相似文献   

10.
颜元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突破了传统的教育理论,具有鲜明的实学特征,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教育目的——“实才”与“实德” 颜元十分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他认为“人才为政事之本”(《习斋先生年谱》卷下)。但传统的八股举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只知谋取功利名禄,而毫无“利济苍生”、以谋事功的能力。他辛辣地讽刺传统教育培养的人才“峨冠博带,垂目坐,如泥塑”(《习斋先生年  相似文献   

11.
转化儒学论     
<正> 儒学发达成熟于中国宗法等级社会和自然经济时代,从历史性来说,它是属于中世纪的学问.因此当中国迈出帝制社会向现代社会转交的时候,儒学就以一种消极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让会进步思潮的批判对象.但是,儒学除了时代性外,还有民族性与人类性,而这一面在激烈的变革时期常常被批判思潮所忽略.近七十年来,儒学受到大规模的批判有三次,三次的情况各不相同,这其中有许多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80年代的文化讨论中,复兴儒学成为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并且是某些人努力奋斗的文化价值目标。它与全盘西化一道,构成关于中国文化出路主张中的两个极端。 一 “尊孔复古”是有着特定含义的概念。它是指近代以来中国文化批判和文化重构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林庆 《学术探索》2003,1(1):47-50
本文通过质疑墨学“中绝”论 ,以引起学界注意文化转移现象特别是应该从墨学与大众俗文化之间的关系认真加以审视。  相似文献   

14.
以往的研究,多以为墨学之所以在晚清得以复兴,是因为中国社会已发展到了迫切需要知识理性与科学技术的时代,中国人迫切需要知识理性启蒙。但通过对辛亥革命前几年公开发表的崇墨学论著的具体分析,可以发现,在辛亥革命前几年间已兴起了一定程度的"崇墨学"之思潮,而此思潮的兴起,就目的讲,本不为学术计,即不是从知识理性启蒙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有开心智之作用,而是为政治计,即从"救亡图存"的意义上倡言墨学如何具有保国保族保种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5.
墨家学说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包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在内的人文思想富有很强的人民性,是当时的"显学",并成为此后中华民族博爱众生、扶危救困、扶弱制暴、道德重建的重要力量。同时,与先秦诸子普遍轻视底层劳动者不同,墨子始终不脱离生产劳动和科学实验,这使得墨子不仅在人文思想领域造诣非凡,而且在自然科学研究中也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在诸如数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方面的成就,皆令诸子百家和同时代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家望尘莫及。墨子是一个集思想家、科学家和劳动者于一体的圣哲。  相似文献   

16.
目前学界、包括儒学界充斥着对儒学的种种误读,其中之一就是将儒学与现代性对立起来,以至用所谓“儒家传统”来抗拒现代文明价值。其实,儒学本然地蕴涵着现代性。儒学的现代性不仅源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而且基于儒学自身的基本原理,即“仁→义→礼”的理论建构。这个原理要求根据正义原则(义),包括超越差等之爱而追求一体之仁的正当性原则、顺应特定时代的基本生活方式的适宜性原则,来“损益”即变革社会规范及其制度(礼)。因此,在现代性的生活方式下,儒学原理要求儒学自身现代化。儒学的现代化进程,就是儒学的现代性的展开过程。儒学的现代化已经不仅是一种理论设想,而是一种历史事实;但同时,这个历史进程尚未结束,而且往往误入迷途而陷入原教旨主义,这是值得高度警惕的。  相似文献   

17.
<正>八十年代以来,在东亚现代化进程中,伴随着各国经济的迅速起飞和发展,在文化领域以研究儒学、国学和传统文化为基调的文化热也在逐步兴起。进入九十年代后,文化讨论与研究进一步升温,特别是近一两年来,方兴未艾的文化热正形成新的声势,并大有从学术界扩及全社会、从东亚迈向世界的趋势。 文化讨论及由此兴起的文化运动在东亚各国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已经反复进行过多次。但由于时间流逝及历史潮流巨变产生的遗忘效应,前人讨论过的老问题往往又被后人重新提起,使之不免产生重复之感。①但对历次文化讨论的内容加以对比就不难发现,讨论的主题仍有很大变化。如果说早期的讨论多侧重于东西方文化的比较,陷于两者孰优孰劣、是否可以调和、以及哪种文化更为可取的论争,那么,近期的争论则更偏重对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重新认识、发掘、定位,以及对其社会功能和意义的重新解释。但无论是早期还是近期的争论与研究都有一个共同的倾向;就是往往过分集中于文化本体的研究,即过分集中于对少数儒学巨擘的论著和思想的对比分析,而很少将文化问题置于整个东亚现代化的大背景中,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互动中加以研究。近年来在中国大陆展开的儒家文化讨论中这种偏向尤为明显。应该指出,就国学和思想史研究的状  相似文献   

18.
《淮南子》是以道家思想为主调,杂取儒、法、兵、墨等诸家言论,故而此书既反儒,又拥儒,还有中和儒、道两家的主张,显得比较复杂。就其反儒言论来看,《淮南子》批判儒学的力度还是很大的。刘安和他的宾客们认为儒学是大道沦丧之物,为衰世所造;儒学是一曲之学,并非治道之本;儒学背离人的性命之情,是舍本逐末;儒学顽固守旧,不能与推移。《淮南子》批儒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显示了学术独立的可贵,同时也宣告了一个学术时代的终结。  相似文献   

19.
肖航 《江淮论坛》2013,(2):78-83
汉代宇宙论的丰富为儒学的发展奠定了形而上基础,“天人感应”思想也构成了汉代儒学的鲜明特色。以《大学》这一典型文本为例,从“天人感应”这一特色思维模式阐释来看,其意义基本可以自足,并不存在后世所认为的缺简错简等问题。“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从三个维度阐发了“天人感应”这个主题。在工夫论中,“格物致知”讨论的是“天人之际”即“天人感应”的边界,实现过程中需要有天的参与。诚意、正心、修身等均为人力所及之范围。《大学》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汉代儒者对时代命题的思考与解读。  相似文献   

20.
在颜元思想研究中,几乎所有的文章都主张颜元的宇宙论和认识论是唯物主义的,并且大多数文章认为,颜元的人性论具有反封建的意义.对于这些问题,笔者有不同看法.气一元论还是理气统一颜元的宇宙论,是针对程朱“理生气”的理本体论提出的.颜元的根本观点是,“理气融为一片”,(《存性编》)“气即理之气,理即气之理”,(同上)没有“无理之气”,也没有“无气之理”.许多论者即由此得出,颜元的宇宙论是气一元论的.因而是唯物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