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苗族访问记伍新福应美国明尼苏达州苗族文化中心的邀请,本人于1995年11月18日至1996年1月4日,赴美进行学术访问和文化交流,有机会接触移居美国的苗族同胞,对其历史和现状作一些实地考察,期望对于苗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以及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继《苗族史》问世之后,伍新福先生又一新的力作《苗族文化史》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于今年3月出版。全书50万字,分“文学艺体”、“思想科教”、“风俗宗教”三大篇,下设文学、工艺、哲学和社会思想、“苗医”和“苗药”、苗语苗文、苗区教育、婚丧习俗、服饰和饮食居住、宗教信仰等14章。此后学习、研究苗族文化艺史的读者将有了系统而完整的线索可资重要参考。苗族现有人口7398035(199年普查数),主要分布于贵州、湖南、云南、广西、四川、重庆、湖北、海南8个省(区)、市。此外,历史上移居东南亚和欧美各国的苗族,目前已不下200万…  相似文献   

3.
向有“花之都”美誉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简称加州),居住着16万多从老挝移居美国多年的苗族人。但是,他们不认为自己是老挝人,也不认为自己是美国人,他们认为自己的故乡在中国。这些苗族人,多年来靠“自强、自立、拚搏、进取”的实干精神,组建了“苗族社团”,坚持独立的民族活动,友善相处,生儿育女,奋发创业。他们不仅学会了流利的英语,适应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还有不少苗族人受过高等教育,获得了博士学位,争取了  相似文献   

4.
战争和迁徙构成了东南亚苗族历史的基本内容,虽然身陷灾难之中,但是东南亚苗族仍靠基于血缘的宗亲制度以及对共同祖先的崇拜,维系着本民族的绵延不绝。本文主要依据法国人类学家李穆安的《老挝高地的一个青苗村庄》一书提供的民族志史料,佐以其他学术文献,梳理出老挝苗族的宗亲关系,进而探讨东南亚苗族与中国苗族同宗共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5.
谈到美国的苗族,人们有各种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苗族是一些没有知识和本领的人,因此恐怕很难在美国生活,包括一些苗族人自己也这样认为,原因在于苗族不懂美国的语言、文化和法律,而不能够和其他人在生活等方面一比高低。然而,持这种看法的人显然仅仅只看到自己周围个别而表面的现象,实际上,美国苗族的生活与这种说法相距甚远。过去,在东南亚,苗族一直居住在山上,不  相似文献   

6.
一、华人移居越南的各个时期及其特点华人社团在越南和东南亚其他国家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是同历史上多次移民相关的长期连续的发展过程。由于条件所限,难以精确统计历史上各个时期移居越南和东南亚地区的华人,甚至连目前东南亚地区的华人数量,学者们也是各执一词。苏联专家称有2500万;中国1959年人口普查时宣布有1170万;珀塞尔认为约2000万。后者比较合理,已为许多学者所采用。移居东南亚的华人并非一个统一的整体,他们依据不同的方言、出身分属不同的华人社  相似文献   

7.
苗族难民与经验主义问题在安置来到美国的老挝苗族难民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其中既有对难民本身而言的问题,也有对于那些负责协调工作的组织而言的问题。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如阿满足难民基本的物质需求和社会需要,如住房、保健、受教育和就业等等,就像其他东南亚难民普遍遇到的问题一样。但是在苗人中,这些问题尤为复杂,因为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与美国社会的生活方式有着天壤之别。对那些过去一直生活在老挝北部山区偏远“部落”的人来说,他们  相似文献   

8.
美国华人新移民与华人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人移居美国始于19世纪30年代,初期移居美国的华人主要来自中国的广东。1965年美国修改移民法后,移居美国的华人数量迅速增加。新移民的到来改变了美国华人社会以粤侨为主的状况,并导致了传统华人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苗族迁徙的史迹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从史志记载和口碑资料看,苗族先民本生息于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及洞庭、彭蠡之间的河湖平原,而时至今日,苗族已主要分布于鄂西、湘西及其以西的西南各省崇山峻岭之中,乃远达印支和东南亚各国。这是历史上苗族无数次的由北而南、从东到西迁徙的结果。本文拟就秦汉以后至清初叶苗族迁徙的具体史迹进行一些考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苗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四川、广西、湖北、海南等七省(区);此外,有一部分已移居越南、老挝、泰国等东南亚国及欧美诸国。苗族的这种分布状况,是自古以来不断迁徙的结果。迁徙,是苗族历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 各地苗族世代相传,蚩尤是自己的远祖英雄。这说明,苗族先民是包括在蚩尤部落集团之内的。据汉文献记载,蚩尤部落集团生活于我国东部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之间的平原地  相似文献   

11.
云南回族穆斯林是一个跨越国界散居于东南亚的民族。历史上由于经商、贸易、避难等原因不断移居东南亚,多数已加入所在国的国籍,为所在国增加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今天仍作为一个民族活跃在东南亚各国。研究回族跨居现象对于促进我国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可  田力 《民族论坛》2013,(11):F0002-F0002
10月13日,中国·凤凰第四届苗族银饰服饰文化节在凤凰古城开幕,由来自湖南、广西、云南和贵州4省区苗族聚居区的苗族同胞组成的17支代表队,身着各地苗族特色服饰盛装游古城,在凤凰古城北门木桥、东门城墙等地段上演“古城服饰秀”,  相似文献   

13.
美国苗族英语文学创作自20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以来,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已从荒芜逐渐走向了繁荣,海外苗族人中出现了越来越多以英语写作并屡屡获得文学大奖的作家,涌现出了渐成规模的苗族英语文学作品。随着英语在美国苗族中的普及和重要性的不断提高,美国苗族英语文学经历了发生、发展和繁荣的阶段。本文将对美国苗族英语文学作品进行简要的文学文献学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曾少聪 《世界民族》2006,21(5):38-42
自15世纪末以来,世界大规模的国际移民有三次:第一次是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第二次是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中叶,第三次是二战后至今。①第三次大规模国际移民主要有三种类型:持续的殖民地移民、临时的劳工移民和难民。②二战后,难民在国际移民中所占的比例很大。③东南亚是国际移民的重要区域,一方面,东南亚地区吸纳了大批国际移民;另一方面,东南亚地区的人不断向海外迁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东南亚国际移民是在东南亚各国之间进行的,例如,印尼人移居马来西亚,马来西亚人移居新加坡等。以往学者对国际移民的研究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  相似文献   

15.
泰国苗族是从中国迁徙而去的一个族群,虽然历经磨难与融合,但他们却顽强地抵制着各种同化,坚持本民族的世界观。本文主要依据美国布朗大学人类学系帕特丽夏·西蒙兹教授所撰海外苗族宗教民族志名著《招魂》一书提供的部分田野资料,佐以其它学术文献,来探析泰国苗族的世界观及其与中国苗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研究表明,泰国苗族对待生老病死、男女性别关系的态度,体现了中外苗族世界观中同源共通的核心思想:事物之间的关系是对立而又平衡,并可相互转化的。  相似文献   

16.
6月26日至28日,由湖南麻阳、城步、广西融水、贵州松桃、云南屏边等5个全国单列苗族自治县政协共同举办的"中国苗族文化论坛"第三届年会在云南省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论坛以"挖掘保护苗族文化,共商区域经济发展"为主题,围绕苗族历史文化起源变迁与发展、民族地区文化传承与保护、  相似文献   

17.
黄秀蓉 《世界民族》2022,(3):94-105
作为战争难民进入美国的老挝苗族群体,其传统文化与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在近半个世纪对陌生新文化的适应过程中,不同代际的美国苗族群体根据自身特点与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采用了不同的适应模式,包括极端适应型、被动与主动的涵化型、主动的同化型以及非常规的青少年帮派活动等。美国苗族不同代际群体与相应的适应模式并不严格对应,而是互有交叉,又或有同一代际群体采取多重适应模式的方式。美国苗族群体多样化的文化适应模式有助于整个族群较快地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生活,同时促进其传统文化在苗族社区中的传承与发展,并在更为广阔的世界范围内寻求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8.
张晓 《民族研究》2007,(6):41-49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战争的原因,居住在老挝的一部分苗族移民到了美国等多个国家.这部分苗族在新的生存环境中必然遭遇文化的不适应性,必然面对如何选择应对手段与策略的问题.作者通过参与观察的亲身经历,从亲类、同姓、同姓联盟等三个层面论述了美国苗族如何利用苗族家族组织来调适和应对在美国的生存与发展,为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结合提供了一个典型的案例.  相似文献   

19.
走向国际市场de苗族服装熊林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和加利福尼亚州弗雷斯诺市、一些商店里的苗族服装成了众人抢购的“时装”。这些走俏美国市场的苗族服装来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苗岭山寨,出自苗族妇女之手。地处滇东南的文山壮族苗族自治...  相似文献   

20.
方素梅 《民族研究》2005,(4):105-106
跨国民族(族群)研究是近年来学术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人类学、政治学、历史学与地理学等学科都对这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中国有十数个民族跨国而居,跨国民族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其重要性显而易见。而在中国的跨国民族中,苗族尤为典型,其在中国有将近900万人口,在东南亚各国有100多万人口,在欧美等西方国家有数十万人口,他们对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事务及社会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苗族的跨国性进行研究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在跨国民族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