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岳顺之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44-48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一次飞跃。以发展为线索,来研究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对于我们党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对于指导新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云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5(2):10-12,19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三代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征程中,在将马列主义原理中国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代领导人的思想理论从产生到形成,无一不体现着创新.深入研究他们的创新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对这些理论精髓的理解,对我们进行新的建设更具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吴仕良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14-15,23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坚持与继承,它们在哲学基础、发展根据、发展动力、发展条件和发展目标等方面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我们党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巨大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创新地解答了关系我国改革成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际问题的新创造;科学发展观是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的理论创新.这三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鲜活生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牛海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6(4):7-10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环境的新特点,国内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发展,特别是加强党的建设所要解决的新课题,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适应当代中国发展新需要的产物,揭示了它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罗浩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4):1-6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形态,被写进党章和宪法之中,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揭示出依法执政思想与依法治国理念的有机统一.在当代中国,确立并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中的根本指导地位,就是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大的政治战略意蕴和深远的历史意蕴. 相似文献
7.
林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1):244-245
要有效实现邓小平理论“进头脑”,美育对邓小平理论教学的渗透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方法。展示、挖掘、拓展邓小平理论形象美、社会美、实践美等,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坚定学生的信念,锻造学生的意志,促进知与行和谐统一的实现,从而达到高质的邓小平理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南巡讲话>被喻为"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解决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几个关键问题,把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实践中形成的,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直接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法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4):48-5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周希贤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2):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实践性和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决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三大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探索实践,历经三个发展阶段,形成三大理论成果的过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荣长海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2):5-7
科学发展观被确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之后,对它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边界、它自身的理论范围以及它作为思想体系的主题、主线、核心概念等都要加以科学界定。从而才可能确定其理论地位和学科意义。本文在这些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禹国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6(4):1-5
唯物史观就是人类发展的科学历史观。把人类发展理论和唯物史观并列,或者把人类发展理论看做是唯物史观的一部分,都是片面的。唯物史观是以科学为基础的价值观和以价值为归宿的科学观的统一。作为人类发展理论,唯物史观本身并未丧失人的价值维度,而人类发展理论也从来不等于价值维度。马克思从人对历史的创造出发,以科学的实践观作为奠基,揭示出唯物史观作为人类发展理论的三大科学形态,并认为社会历史是异化的人的历史,而人的历史才是社会历史的本质、本意和归宿。 相似文献
13.
寇淑芳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9(6):28-3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是立足当代中国国情,遵循和把握发展规律的真理性认识;是着眼于经济全球化世界视野,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的社会主义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周泽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0(4):27-31
恩格斯的历史动因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包括地理环境在内的经济关系对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必然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社会构成诸因素的相互作用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必然要求坚持全面协调发展;人的有意识活动是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万光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5
从理论与现实的维度,科学发展观对偏重理论与偏重现实进行了调整、并对领导指导和群众首创的结合有所自觉;从物质与精神的维度,科学发展观对努力结合二者有更加自觉的认识;从方法论的维度,科学发展观也需要把重点论与全面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在邓小平理论的构架中,发展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完整科学的发展理论体系。邓小平的发展理论包括发展的核心、发展的规律、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战略、发展的内涵、发展的外在动因、发展的基石、发展的动力、发展的手段、发展的保障等10个方面。系统探索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对于正确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元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1)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在于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运用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开辟了研究发展问题的新领域、提出了发展的新观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新形态;在于它继承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发展理论和观念,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作出了新概括,形成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飞跃;在于它是当代人类发展文明成果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人类发展文明成果的中国化运用、是对当代人类发展问题的中国式回答;在于它也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的新回答。 相似文献
19.
李晓春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李翱在孟子思想的基础上加强了子思的“诚”的本体论地位,从而“性”“诚”并举,完整统一了儒家天人关系和人与人类关系两个重心。在此基础上,李翱的人性论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统一了善恶、性情、自然属性和社会道德属性的关系。但是,李翱的人性论中包含着善性产生邪情的矛盾,正是对这一矛盾的解答引发了宋明性的二元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20.
韩振峰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6):43-47
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给科学发展观以新的历史定位。指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