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图是画面形的处理和安排,是将形体、线条、色彩等语言要素统一组织的有机的整体。画面上,无论是图形之间的组织,还是色彩之间的组织,或者形与色之间的组织,都是靠构图关系的杠杆来调节的。对于现代画家来说,要能运用自己特定的构图及技法,恰到好处的表现自己特定的题材,独特的构图应该是画家作品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画家成熟的标志。在创作中艺术家把要表达的人或物以简化的形式、美的法则使各单元在参照构架中反复摆弄以达到心理和视觉上平衡,形成整体的结构图式来体现自己意图。从艺术实践中证明:“均衡”、“多样统…  相似文献   

2.
“诗中有画”是王维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作为诗人和画家的王维,在他的山水诗中不仅善于“应物象法”、“经营位置”,注意构图的多层次和移步换景,而且也非常讲究“随类赋彩”、选择有色彩的字眼入诗,使“无形画”的诗歌趋于“有形”。同时,王维通过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等绘画技法和艺术手段的巧妙运用,创造了诗人和画家所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境美。由于此,形成了王维独特的诗画混成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3.
线条作为东西方绘画艺术中的一种古老的造型手段,在中国画中不仅承担着造型的功用,同时还有画面的艺术处理、物象的意态神情与画家的主观感受、线条本身的艺术效果等诸多方面的特殊功用。线条在中国画中得到最淋漓尽致的表现,用线造型也是中国画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画对线条的功用研究得十分深入精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得中国画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独特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与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上,处理人与物或物与物的关系、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谓之构图。在我国传统的绘画中称为章法或布局,并且被认为是“画之总要”。想想作画的过程,从有了题材,到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使观众接受了画者的想法,遇到的第一关即是构图。从题材来看,中国画可分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下面拟照此分类逐一介绍构图妙法。1.山水画构图我们知道,中国构图学有两大特点:一是突出了形式服从于内容的创作原则;二是体现了多样统一的辩证规律。这就意味着山水画的构图在安排处理上,…  相似文献   

5.
线条不仅是中国画中最简练的艺术元素,最基本的语言艺术,也是中国画的灵魂。线条作为画家表达物象、抒发情感的重要手法,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特征,同时也引发了对中国画线条表现的艺术研究。如①近现代画家对中国画线条的探索,使书法的生命力融于绘画中。②骨法之美:即以书入画,以线造形。③线条表现性。注重用线条的个性特征表现传递情感。④线条表现需要注意的问题:现代绘画者骨法的缺失;“以线造形”的西化;忽视线条抒情的作用;固守传统缺乏创新。  相似文献   

6.
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画家要遵循形式美的原则,根据对自然物象的感受,进行分析研究,合理运用绘画形式的法则,对画面进行艺术加工,对自然进行再制造,这就是艺术处理,在黑白木刻版画中艺术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画家对于画面的构图组织要求甚高,构图更是水墨山水画首先应解决好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画面表现形式、主题思想、意境空间的传达。构图是画家思想感情与自然山水形式的有机结合,构图是由各种因素组合而成,有其内在规律和法则,反映作者对于自然造化的感受与审美意趣,是作者学识、修养、思想的综合体现。  相似文献   

8.
浅论题画     
今就“题画”谈谈个人的体会,与束整前人的款识经验归纳数条,并和同道蹉商,以求共进。 甲、题画的意义 中国画是一种诗、书、画、印的综合艺术。在构图中,不但要安排好画面的物象位置,同时,也要将有关的题、款、印章的部位通盘考虑进去,由此看来“题画”是一幅画必不可缺少的部分。  相似文献   

9.
构图作为绘画形式语言之一,是掌控整个画面结构的核心要素:传达画家之思想、审美意识、情感表现,体现整幅作品的结构之"势"。立意是构图的前提,也是创作意图的体现和安排;取舍是构图的关键,是一个综合的思维过程,既涉及画面的形式语言,也涉及艺术家的审美倾向,关键是能借助客观物象表现主观情感;造境是构图的目的,艺术家要借助一定的形式美规律,使情感客观化、具体化,赋予作品以"象外之象"、"境外之境"的魅力。  相似文献   

10.
绘画艺术是视觉艺术,其显著的特征是通过画家对生活的体验和审美表现,利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手段,来反映客观自然事物和社会生活.因此可以说,构图造型是绘画艺术的基本特征.所谓构图造型就是我国古典画论中所说的“应物象形.(1)这种可视性艺术形象的美,必须诉诸一定的形体,色彩、线条、影调等诸形式因素所构成的形式美.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其巨大的艺术魅力,不仅取决于作品内容的真实,丰富、多样,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社会功利性,而且还取决于画家按照自己对生活的感受,按自己的审美观来进行构思造型.因此,一幅优秀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内在的,即作品的内容和意蕴;一是外在的,即内容借以表现的艺术形式.列宁说:“形式是具有内容的形式,是活生生的实在的内容的形式,是和内容不可分离地联系着的形式.(2)所以,所作绘画作品的形式,决不可能是僵死的,一成不变的,绝对因循传统格式的.它必须是配合绘画作品的内容,在不断冲破传统格式中发展.因此,本文简谈绘画艺术表现形式中所谓“反传统”问题.  相似文献   

11.
论团体操编排的构图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团体操编排的构图是一种动态的图案整体和造型艺术 ,它能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及艺术效果。本文通过对团体操移动线和画面 (场面 )的介绍 ,进一步阐述了团体操画面在作用和艺术处理上的四个特点。本文还对构图编导者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指的画面图像,是指以视觉形象作为主要特征、以再现“正在发生”事实为目的的影像新闻信息和图片新闻信息。画面图像不仅具有新闻属性,同时也具有艺术特性。它的艺术特性主要通过景别艺术、拍摄角度艺术、拍摄高度艺术和用光艺术、色彩艺术,以及最具艺术特性的构图方法来实现,形成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感受。这就是画面图像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绘画艺术中包括素描画和色彩画两部分,素描是色彩画的基础,同时又有它独立的艺术价值;而色彩画则需要综合地运用各种造型语言,特别是色彩的语言去描绘形象,它具有更强的创造性和感染力,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课程。要提高色彩的运用能力,就必须坚持写生。因为色彩写生是提高色彩表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下面就色彩写生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克服办法进行一些具体分析和探讨。一、色彩与构图的关系构图是指在画面之内对各种成分的安排。这些成分包括线条、明暗和色彩。在色彩写生中,只从线条角度安排画面的布局是不够的,构图…  相似文献   

14.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艺术呈现出空前繁荣活跃的局面,谢赫《古画品录》所提出的品画艺术标准“六法论”,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像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以谢赫的观点来看,画作不仅需要表现外在的形和色,更需要注意表现内在的性格特征和精神气质,只有这样,画面才会有生动感人的艺术魅力。所以,“气韵生动”实为六法之首。  相似文献   

15.
光线在油画艺术中的表达与创作,是绘画语言表现的重要手段,反映了画家对整幅画面中节奏层次体积等不同效果表现要求的构成,乃至营造特定画面情感气氛,展示作品内涵的特殊意义.光线运用到绘画中,首先要考虑主次关系与空间思维的变化关系,将现实之光转换为艺术之光.文章对油画中光线处理进行了思考,从艺术审美角度并结合自己在油画训练中的感受,分析了油画语言中光线在画面主次空间情感的表现与作用.  相似文献   

16.
空白艺术简论姚善义,林江空白,原是绘画中的一个术语,是指中国画构图中的无画处。它表现为绘画时,不论是画人物、花卉或山水,不是将画面全部涂满,也不是堆砌得越多越好,而是要在画面上留出一定的空间,让观众去联想,去填补。这留出的无画处,谓之“空白”。中国画...  相似文献   

17.
光影在作品中能够传达出一定的空间环境和时间范畴,能够营造气氛,形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画家们利用光影进行构图,通过光影营造气氛。光影在水彩画中具有着独特的审美价值,各种不同形式的光影通过水彩独具特质的诠释,展现出与其它画种不同的艺术效果。在一些色彩作品中,光影还成为画家们表现的对象,光影在水彩艺术中逐渐展示出她独特的审美...  相似文献   

18.
绘画艺术的自我意识,是在摄影的刺激下形成的.绘画与摄影的区别表现在眼、手、心三个方面.摄影提示了绘画不是模仿,而是“有意味的形式”.绘画的“形”不等于“形象”(再现性形象),而毋宁说是“形式”(抽象性形式).绘画线条的意义从笔触中获得肯定,笔触和线条是画家身体活动的结果,因此绘画作品中有一个“看不见的身体”存在.构图是绘画处理中最根本的问题,其与空间互为表里,空间意识表现为画框意识与平面意识.绘画史呈“从形象到空间”的趋势而发展.  相似文献   

19.
浅谈中西绘画审美之不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世界美术角度上观察,中国画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审美区别于西方体系,具有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中国绘画艺术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经历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形成的,与本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审美观和主体的思维方式,艺术方法相联系。中国画的艺术思维方式,不拘泥于物象的表面,而重于抒发内心的感受,重在“意”字,力求“神似”,从观察、立意、构思表现形成一系列的艺术手法来讲,酉洋画强调客观真实的直觉效果,着力把眼前客观表现在画面上;中国画则侧重在寓神情于物象之中,对客观物象的意会,像白石老人指出的似与不…  相似文献   

20.
笪重光山水画创作的艺术主张和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其所著的《画筌》一书中,笪氏围绕中国古代山水绘画最高审美追求──神境,着重强调了画家在艺术创作中应当达到主体与客体相互应合这样一种审美境界,即画家在充分掌握客体的外在形态特征和内在自然规律后,融进自己的主观精神和内心情感,再以饱满的创作激情运笔用墨表现出来,使观者能够体悟到审美主客体精华浑融以及画面物象具有生命力的内蕴神气。《画筌》还对师法自然、虚实相生、经营位置及笔墨技巧等问题提出独到见解,这些都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