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对日本与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女姓始祖神话进行比较,同时探讨了以女性为主的偶生始祖神话的相似之点以及对日本、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女神信仰文化节日祭祀文化的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结构——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详细描述了土家族民间信仰中的女神崇拜现象,分析了土家族民间信仰中女神所发挥的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土家族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迁。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者,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女神》打上了庄楚文化的烙印。郭沫若少年时代受到道家文化的强烈影响。在《女神》中,对自然、女性、光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与庄楚文化有着不可割弃的联系。《女神》是饱含着作者青春激情、鲜活浓郁的,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命颂歌,庄楚文化是作为作品的深层次意蕴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4.
神话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幽灵,在人类的文明演进中始终伴随着人类前行.神话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产生于社会生活当中.而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代代相传的神话也发生了改动.从不同的神话记载当中,我们能一窥人类文明的变化轨迹以及人类思维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论罗马古典时期的女神崇拜与女性宗教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罗马古典神祗中女神所占比重、女性宗教生活的活跃、维斯塔贞女祭司的作用与地位、女性与伊西丝崇拜等四个方面,考察了罗马古典时期的女神崇拜与女性宗教生活,揭示了女神崇拜与女性宗教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扼要分析了罗马古典女性的宗教及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6.
曹禺剧作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他塑造了一系列大胆泼辣、个性鲜明、具有叛逆精神的女性形象,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众多怯懦、无力的男性形象。这种女性崇拜意识与其童年生活、演戏经历密切相关。对女性的过分崇拜和长时间扮女角形成的自身“性别错位”使他的爱情、婚姻充满曲折。对众多怯懦、无力男性形象情感上的亲和与理智上的否定,则表达了他对“性别错位”产生的脆弱性格的恐惧。  相似文献   

7.
贾母是<红楼梦>中贾府的老祖母,是家庭中的掌权人物,是贾家家族秩序的重要支柱和象征符号.贾母出身富贵,恤贫怜老,博学多识,而且能够独当一面,具有卓异不凡的领袖才能.贾母女性统治神话的悲剧是男性文明衰落的必然,是女性的性别悲剧的宿命体现,也是贾母对自身生命质量超越的悲剧.贾母统治反映了曹雪芹潜意识中的母亲崇拜,同时也是民族精神和文化血脉的象征.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哲学角度探讨了当代女性知识分子的思维特征及克服当代知识女性思维方式局 限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郭沫若的《女神》经常被理解为"一曲女性的赞歌",但是该诗集中的很多女性意象呈现出欲望化特征,缺乏形而上的道德崇高感。郭沫若心中真正欣赏的是"女性的男性化"、"男女合一",而且作者对男性的自我认同感相当强烈,在他的意识深层,男性对于女性仍然具有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10.
汉文化是我国中华文明的一朵奇葩,它照耀着整个华夏民族,并吸引着各国学者纷至沓来,而浪漫旎丽的楚文化无疑为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和精华,使得这朵奇葩愈发璀璨。尤其在西汉初期,无论从治国纲领,艺术成就,还是民俗文化等,无不受到楚文化的深刻浸润。  相似文献   

11.
末世文人的女性自拟心理,导致了宋玉的文学创作在选材与书写上的独具风格,即对女性的从艳羡到逃离。宋玉对女性的认同,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艳情文学始祖的地位,也给后人留下了诟病的口实。宋玉对美女的逃离实际上是追求理想的失落。在女性自拟心理影响下,这种失落散化为浓郁的伤感,强化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审美主题的自觉,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文人女性化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2.
以文化学的视角切入中国当代社会,在审视中国女性社会的历史、镀亮民族文化精神和发掘本土化的女性文化资源的同时,也能够对纷繁的当代社会及中国女性的文化处境提供观察的视角和评判的标准.在对男权文化、商业大潮和女性自身文化心理等多重因素的考察过程中,我们对当代女性文化的现实生存状态、未来发展前景及其陷阱也有了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楚国科技与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国辉煌的科技成就 ,极大地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促进了楚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直接影响到楚文化的各个层面。楚国科技成果体现出华夏民族文化中被两千多年的历史沉积物所掩盖的一种文化传统 ,这就是楚人积极进取 ,兼融并蓄 ,锐意创新 ,充满生命活力的文化精神。楚人的科学理论思维充满了玄虚的色彩 ,天人合一、万物同构同感是其对自然认识的基本出发点。这对于当今的我们和谐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仍不失其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楚国地处南方江汉平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民俗风习,形成了楚人具有个性特色的饮食文化。楚人饭稻羹鱼、五味调和、桂酒琼浆,既显出有别于中原的饮食习尚,又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客家文化是一体多元的 ,它吸收了筑陂灌田、排俗、擂茶、食俗、尚巫、崇凤、“腊日”、九九重阳节、竹枝词、崇屈爱国等楚文化因素。客家文化受到楚文化的影响和融入 ,是历史的必然。正因为客家文化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 ,吸收融合了楚文化和其它文化 ,才酿成客家文化具有特有的魅力、丰厚的内涵 ,而屹立于世 ,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6.
简说三峡宜昌地域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楚国自然村落的分布,楚国各阶层墓地的布置,楚国城市及都城的设置以及楚文物遗层中凸现出鲜明的文化光彩,反映了楚人在沿袭周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情况有新的突破,富有时代和生活气息,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出发,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首先从总的角度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社会观。其次从个人自身和谐、社会内部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三大方面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最后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两个关键内容,官民和谐观和价值和谐观。  相似文献   

18.
楚蛮是商周时代南方居民申与中原联系较为紧密的一部分,为古三苗的遗裔,又称"荆蛮",文献中最早出现于夏末商初.三苗衰微之后,其遗裔散居于江汉地区.楚蛮在商代后期已较为强大,与华夏集团有较多的交往,在文化面貌上可能与中原较为接近.楚成王时,楚蛮主体被楚国兼并,作为一个族群不再存在,其余脉蛮子国为楚昭王所灭,此后,楚境內再无蛮族活动的记录.商代的楚蛮居住在汉东和鄂豫陕交界地区,周代的楚蛮居住在汉水中游地区.楚蛮与楚国有区别:熊绎受封之前,只有楚蛮而无楚国;楚蛮和楚国公族族源不同;初期的楚国很小而楚蛮分布广泛;楚是周朝的封国,而楚蛮则往往成为周朝的征伐对象.楚蛮与楚国又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楚国始封时就在楚蛮之地,熊渠以后楚国逐步融合楚蛮.早期楚国与楚蛮在文化上很难区分,早期楚文化是江汉土著民族与周代南土诸国共同创造的,楚蛮当是其中的主体部分.  相似文献   

19.
半个世纪以来,考古部门在常德德山发掘楚墓近千座,出土大量珍贵楚文物,并尚有千余座楚墓未发掘。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常德德山是一处楚文化繁荣之地。从古籍记载来看,德山一带时称“枉渚”,是楚国江南一处要塞之地,极可能就是楚国“洞庭五渚”之一。屈原在沅水下游一带留有许多踪迹,屈赋《涉江》中明确提到“朝发枉渚,夕宿辰阳”,可见德山一带是屈原十分熟悉、经常往来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7,(3):27-3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日益成为一门显学。因在楚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且考古发现众多,南阳楚文化也引起了学界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关于南阳楚文化的研究成果十分丰硕,主要集中在考古资料研究和文献资料(传世文献资料、铭文资料、竹简资料)研究两大方面。考古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断代及分期研究、楚国物质文明研究、楚国精神文明研究、楚文化地域划分研究四个方面;文献资料研究主要包括:方国历史地理研究、楚国政治生活研究、楚文化精神研究、铭文研究、相关竹简资料研究四个方面。南阳楚文化的学术研究虽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重微观而轻宏观;对南阳楚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缺乏对其进行全面梳理及明确界定;已有研究冷热不均;重复性研究太多;侧重于考古学方面的研究,对南阳楚文化的现实遗存关注较少,对其所能推广、开发的现代价值也挖掘不够;研究方法较为单一。重新回顾南阳地区已经发现的考古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加深我们对于南阳楚文化相关问题的再认识,从而将楚文化的研究推向纵深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