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于越的族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于越的族源,学术界有三种代表性观点:(1)于越是汉族祖先从西南出发的外迁与驻留;(2)"越为夏裔"说;(3)"越为土著"说。文章对这些观点作了详尽的辨析,阐述了于越的族源问题。认为相对于理论探讨和文献记载,新近发现的考古材料更能说明问题,因此倾向于第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2.
关于先商文化诸类型的相应年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先商文化是指商王朝建立之前商族考古学文化遗存。由于它曾与夏文化在年代上并存,地域相近,两者之间文化因素相互影响显著,因此正确把握其文化特征与相应年代关系是寻求商文化渊源和区分夏商文化的关键之一。 本文拟以日益清晰的二里头文化和郑州商文化编年为标尺,以陶器类型变化规律和地层关系为依据,对学术界提出的先商文化诸类型的年代进行推测,以观察先商文化的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于孤悬海外之地产生又反哺中原文化的,只有海南的东坡文化。东坡先生在贬谪海南时期达到了传统士大夫人格的最高境界。他将儒释道各家文化的合理性发展到了极致,为当今弘扬传统文化树立了鲜活的样板。东坡文化的精神是什么?苏轼以其丰富的生命实践建构的文化精神在社会历史—哲学文化的层面上大致可以概括为不唯古,不唯书,不唯上,不唯权,只唯民,唯实,唯善,唯美。在思维方式上,东坡文化精神首先表现为对现实悲剧性的审美超越,即承认现实悲剧性,却又将与现  相似文献   

4.
由于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超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所以从十月革命之初便有人对这一革命的合理性提出诘难,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更有人把社会主义革命在落后国家取胜这一历史事实作为"原罪"加以谴责。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落后国家取胜,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谓"原罪说"的大肆渲染是唯心主义宿命论的,既不利于客观地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受挫的原因,也会动摇人们社会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5.
文章系统分析了广西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了文化大一统下的广西文化与中原文化融合发展,深入研究了中原人口迁徙广西而形成的文化通道,提出了时代变迁对广西文化融合的新发展,从而形成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的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落后文化是相对于先进文化的一个概念,是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和谐社会的精神依托应该是和谐文化,要构建和谐文化,就必须大力弘扬先进文化,防控落后文化。而防控落后文化,需要理性分析落后文化的表现形式、严重危害和存在根源,需要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比如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提高人们的判断力和识别力、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高尚的精神追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弘扬科学和人文精神,特别是依靠制度与法制的约束力,不断削弱落后文化的影响力,从而为建设和谐社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7.
当一种文化成为历史、成为传统的时候,它的物质层面渐渐地消失了,而精神层面则独立于政治、经济之外,以观念形态出现,支配人们的思想行为,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充实而系统化。中原历史文化是一种精神内涵,它主要起到的是精神激励作用,这是中原崛起的灵魂。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核心和代表。主要体现在:三皇五帝兴起于中原,文明源头发自中原,万姓之根始于中原,帝都之乡、圣贤居所定于中原。中原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显著的开拓性和创新性,典型的集成性和代表性。这是由于:中原地区最先进入文明时代,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对周围尚处于蛮荒时代的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促使彼此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通过长期的融合发展,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以中原为中心像滚雪球一样逐步扩大,将周围地区不断汇入中国古代文明区域之中。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中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塑造着我们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讲究礼义道德的中原文化具有起源性、泛政治化、弹性强的特征,影响着民间宗教的传播.愚昧、封闭、落后是民国初期中原文化衍变的重要特点,也是民间宗教广为传播的温床.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有关文化消费的研究开始于1985年,但其中的理论研究并不多见,大多是对文化消费的具体的、定量的分析和调查。近年来,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和大众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文化消费日益成为文化研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梳理了有关文化消费的各种理论,从社会学的视角表达了这样一种观点:文化消费是一个社会行为,绝不仅仅是对文本的消费,永远都受到社会脉络与社会关系的影响。人们在文本与实践的消费中,也在创造文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文化的发展呈现出全球化和产业化的发展趋势,英语成为一种国际上通用的交流媒介,它不仅仅是英美等英语国家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也是其他国家文化的载体和交流工具。中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文化全球化发展中,中原文化发展应与世界文化发展接轨,融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中。在文化全球化视角下发展中原文化的对策包括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努力使中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关于楚灭越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考古研究有两个问题牵涉到楚灭越的年代,使战国史上这一争论已久的课题重新受到学术界的注意。一个问题是楚国范围内越王剑的屡次发现。早在三十年代末,湖南长沙就出过越王剑,后来在湖北江陵,河南淮阳等地又陆续发现多柄。特别是江陵望山一号墓所出越王勾践剑,珍贵逾常。不少学者认为这么多越王兵器在楚墓中出现,应为越国被楚吞灭的结果。因此,楚灭越的年代可作为估计这些墓葬时代的上限。另一个问题是河北平山的中山王墓。其一号墓出土中山王鼎,铭文间一段,释者多读为:“昔者吴人并粤(越),粤人修教备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文化是多元一体的。沂蒙文化是东夷文化的一部分。而东夷文化又是中华民族统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沂蒙早期文化纵向发展的最早源头是鲁山深处发现的沂源猿人化石,1981年9月18日,考古工作者在沂源县土门镇鲁山南骑子鞍山东麓奥陶纪石灰岩裂隙的淤土中挖掘出古人类头骨、眉骨、肱骨、股骨和牙齿化石,以及一些肿骨鹿、李氏野猪、梅氏犀牛、鬣狗、巨河狸等动物骨骼化石。经专家鉴定,挖掘出的古人类骨骼化石是生活在四、五十万  相似文献   

14.
古徽州历史上和越国关系亲密。由于地缘相邻,文化相近,在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等方面交汇融合,互相影响。越文化和徽州文化有不少相通相近之点,亦有自身各不相同的特色,了解这种交汇影响的历史现象,分析相邻地域文化在衍生发展中的异同和相互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再清一些地域特色文化形成的脉络,对促进地域文化的比较研究,加强相邻地域经济文化发展的地域合作,构建和谐社会,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彦武 《中州学刊》2001,(4):170-172
本文根据"中原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代表的大会发言和专家学者所提交的论文,就其内容进行了分类总结.其中对中原文化的形成及其特点、中原文化的内容及其与其他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原文化与现代化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6.
鲜卑和乌桓一样,属于东胡部落联盟中的比较大的部落集团。汉初,东胡部落联盟为匈奴冒顿单于所破,乌桓余众退保乌桓山,鲜卑则远奔辽东塞外的鲜卑山。从此,隐身匿迹,“未有名通于汉”。因此,《史记》、《汉书》都未提及鲜卑,更未提及鲜卑与中原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而王沈《魏书》和范晔《后汉书》的《鲜卑传》历记述的鲜卑,都是从它出现在西拉木伦河流域时开始的。关于鲜卑的早期事迹及其中原内地的联系,除了提到它是”东胡之支”或东胡之余”而外,别的根本没有涉及。  相似文献   

17.
李佩甫是地地道道中原说书人的角色。他完全用中原人的思维方式和说话方式,讲述着中原地区的一草一木、一村一店、一人一事,呈现着中原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原貌,以及中原文化的存在状态,从而形成了一种叙事学意义上的阐释,这也许就是李佩甫中原文化的叙述方式。简要言之,他的叙述脉络一般先从草的本性入手,继而叙讲人的故事,从人的故事中展现村庄的历史,进而再现多彩的中原民间风情,可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8.
教育文化社会学的理论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教育本身并无固定的内容,它的内容来源乃是对社会文化的遵从。人类之所以能够幸存下来并延续下去,其原因就是依赖了对文化的遵从性。文化遵从性要求每个人成为这种文化的附和者,接受其价值观的约束,并获得一个独立社会的技能和知识。所以,由于人类生存和延续的需要,产生了教育对文化的遵从性,反过来,文化则为教育提供合适的教育内容。应该说,遵从性原则只是涉及了问题的一面。另一面,由于人的生存欲望和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并且由于人们的适应时代与环境的需要,必须遗弃某些社会文化糟粕,发扬社会文化的精华。因此,在教育上存在着对文化的主动性选择问题,而文化的选择与传递,意味着价值的取舍和认知的转变,并且是为了文化自身的继续发展。在日益多元化的价值体系中,一定的社会需要以一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为基准,对其他规范  相似文献   

19.
深入挖掘、有效地开发利用中原文化资源,是提高河南省旅游产品品位、促进旅游经济上层次的重要措施。要认真对文化资源和旅游市场需求进行研究,在文化旅游资源的形象化、愉悦化、生活化和商业化上下功夫,同时注重保护、宣传、创新和品牌打造。  相似文献   

20.
本组讨论以越文化研究为例,探索地域文化研究的方法与视角。朱文斌一文检讨了当前越文化研究范式的局限,提出了范式转换的问题;陈越、梁涌两文分别从空间与时间的存在与发展上对越文化作了动态描述。其中,陈文从文化模式的角度,把越文化概括为“剑—书”文化;梁文则从交流与传播的角度,揭示了越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