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与基本观点的研究是科学理解和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问题,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讨,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发展的观点认识马克思主义,以整体的视野理解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发展历史、创新规律,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丰富发展经典理论。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紧跟时代步伐并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发展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通过通俗化、具体化、大众化的方式教育群众、武装群众、掌握群众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有机统一,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梦,是对人类理想作出中国表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和方式。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而且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具体国情、时代特点和人民群众相结合,打破习惯势力、教条式的思维定势,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和实质。中国化是核心,时代化是灵魂,大众化是目的,三者虽然定位不同,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存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之中,推动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不断向前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整体,是中国共产党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重要概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发展与改造客观世界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着眼于不同领域又密切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其中,中国化着眼于国情,从世界走向中国,是一个由外到内的吸收与创新过程;时代化着眼于世情,从中国走向世界,是一个由内到外的顺应与引领潮流的过程;大众化着眼于民情,从理论走向实践,是一个理论普及运用与发展的过程。三个过程环环相扣、紧密相连,从整体上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7.
简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辩证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党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心主题,时代化是前提条件,大众化是目的归宿,三者既相区别,又相联系,构成了一个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有自身内部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地认识。我们要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在实践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战略任务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问题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特别是包含关系与并列关系的争论持续不断,至今尚无权威性定论。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归纳,探寻这些观点之间的分歧及原因,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研究的推进思路,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系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普遍性、特殊性、关联性,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统一.共性都是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主题,个性就是“三化”的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深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必然会进一步发展。新时期,党中央再次明确提出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建设,对我国道德建设理论创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中国特色道德理论体系有着深远的意义。为此,我国的道德建设理论和实践都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掌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众需要,进一步创新道德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2.
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不能只是在表现形式上做文章, 而应该深入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内部去探究它何以能够大众化的根据和道理。 大众化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规定, 这可以从马克思思想的起点、 内容和功能上得到印证。 揭示马克思哲学的大众化本质, 对于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具有重要的思想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是中国近现代以来哲学和文化领域最为重要的一对关系和被持续探讨的理论问题。两者的关系,在时间上表现为一先一后,中国哲学的现代化(近代化)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但是,自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开始其历程之后,两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依存的关系就在现当代中国的哲学史中展开了。具体而言,可以将两者的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百家争鸣,批判与指导,和谐共建。当代,无论是"综合创新",还是融会"中、西、马"三大哲学形式构建"中国现代哲学",都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而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关系处理是三组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  相似文献   

14.
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简称三化)的内涵基本确定的基础上,根据三化的内涵基本确定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化不同阶段的化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重境界为解读、解析、重构,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三重境界为应时、入世、造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三重境界为通俗、普及、把握。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质上反映了人民大众对社会主义文化认同与选择的过程。面对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化的挑战,需要不断培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努力推进文化现代化,才能赢得人民大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进一步文化认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还需要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形成高度的文化自觉,不断引导人民大众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内化为自觉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做出了历史性贡献;他倡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并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和方法途径等问题进行探索,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该文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关系为视角,以当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为例,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信仰发生的机制、内在原因以及变化的情况,并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解决路径加以深度剖析与把握。文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直面中国的现实,提高大众的主体性、积极性,解决民生问题,唯有如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才能得以推进与落实,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牢固树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