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试析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的制定等,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被确立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指导思想。通过斗争实践、与错误思想进行论争、全方位多途径地进行传播,以及有组织有意识地进行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要特点,它标明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指导思想,是中国人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而作出的正确抉择。  相似文献   

2.
19世纪中后期,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在欧美资本主义世界蓬勃发展的时候,中国人对其还一无所知.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十多年时间里,作为西学东渐的众多学说中的一种,马克思主义被介绍到中国.不过,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有其显著的自身特点,如介绍和传播的主体较为复杂,介绍的内容比较零星,没有和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尚未真正理解,等等,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当时的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十分有限.尽管如此,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介绍和传播为十月革命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较好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中期,并在19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这一时期中国正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主义诉求在近代中国成为核心。马克思主义在这一时期迅速传播恰恰是为了民族主义的需要。由于发展历程的特殊性,近代中国同时呈现诸多极为复杂的吊诡关系:传统与启蒙、排外与西化、民族危机与个人权利等等。近代中国民族主义不具备第一次民族主义浪潮中民族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和社会力量,缺乏自由主义基础,出现了各种错位与冲突。在经历种种探索之后,民族主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4.
广播是20世纪文学的重要传播媒介,在扩大20世纪文学影响的同时,也有力地影响到文学的发展态势和文坛格局。从文学的传播方式来看,广播有播读和改编等多种样式;播音者和编辑是文学广播传播的两大主体,他们的个人素质与文化修养决定了文学作品广播传播的质量和范围。文学广播传播的内容、环境和对象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特征。就传播效果而言,广播扩大了20世纪文学的影响,发现了一批作家和文学作品,并将文艺大众化落到实处。总起来说,在20世纪文学传播史上,广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参与到20世纪文学建构的全过程,在对语言形式的回归中呈现了20世纪文学的声音形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述了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的马克思主义者在阿拉伯世界的活动,重点评述了萨迪格·阿兹姆的宗教批判思想和阿托夫·艾哈迈德关于个人和社会的观点。最后,对阿拉伯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和研究作了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6.
几十年来,国内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尤其是在研究的理念和方法以及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上,仍存在较大的探讨空间.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研究,重要的是要树立科学的研究理念,更新研究方法,在宏大叙事研究和具体细节研究的良性互动中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7.
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大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重要阵地。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邓中夏、瞿秋白等充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无产阶级领袖在政治宣传和政治动员上的先进经验。在上海大学,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通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作用发挥,利用高校优势,将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入上海大学的学校建设之中,逐步形成、联通和强化了党在高校、学生社团、工人群众中的领导力,构建了“以理服人——以理塑人——以人传理”的良性循环,打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共产党领导下经由社会主义青年团、进步学生向工人群体传播的渠道,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在地化、日常化和大众化传播。  相似文献   

8.
2006年以来,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总结并归纳其中观点,对今后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同时研究中也存在需要进一步深化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份党刊,是中国早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非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载体。虽然期刊存在的时间只有半年多,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初开始,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理论被介绍到中国来大多是通过留日学生从日本转译而来的。十月革命之后,留学生成为在华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坚力量。1927-1937年间,留学生掀起了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热潮。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从西方横向移植过来的,这一特殊之处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与留学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争自由、谋自立,是近代妇女觉醒的重要标志,20世纪初年,伴随着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深受欧风美雨浸润的先进女性,积极吁请女性自立,把女性自立与男女平权、强国安民联系起来,对女性自立自强之途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可贵的实践,由此形成了富有时代气息的女性自立观;近代女性自立观的确立,是对传统“妇功”观的有力否定,它不仅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至今仍不失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变革剧烈的时期,婚俗的变化也是这一时期社会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婚姻观念习俗的变化,婚姻法的变化也在所难免;但民国时期婚姻法对于一夫一妻制的规定有名而无实;"新旧并存,中西共用"是这一时期婚姻习俗演变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戏剧史上,党领导下兴起的"红色戏剧"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现象.它经历了苏区红色戏剧、抗日战争时期红色戏剧和新中国红色戏剧三个阶段,对我国戏剧艺术发展、对革命斗争乃至对党内政治斗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和平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三场伟大革命。三场革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辛亥革命开启了现代化潮流的历史闸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新和平革命实现了现代化进程中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作家对小说读者的关注、读者阅读期待的改变 ,以及作家读者意识功利指向的摇摆性和文化指向的复杂性 ,对 2 0世纪初中国长篇小说由俗入雅、回雅向俗、雅俗并存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现代化为核心的 2 0世纪三次巨变 ,不仅超越了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变迁 ,而且也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三次巨变既各具不同的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 ,又有着历史逻辑的必然 ,是 2 0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特殊规律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的费尔巴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尔巴哈哲学是随着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而东渐的。中国学者对它从事真正实质性的研究,是在20世纪下半叶,其解读的理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费尔巴哈论》。这一研究虽受到一些非学术因素的干扰,但还是取得一定的成就,尤其是近20多年来成果丰硕。费尔巴哈哲学的主题使它永具诱人的魅力。只要我们与时俱进,在解读方式上不断融入新知,注意借鉴国外学者的成果,就会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林纾的文言短篇小说别具一格。它揭露了社会黑暗 ,描绘了美好爱情 ,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欣羡之情 ,在艺术上重视虚构和想象。在林纾的创作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纵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民族生存学、文化历史学、文艺本体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比较文学和文艺传播学的思维方式 ,对 2 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进行全面地审视和评估。 2 0世纪内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最优异的表现和最重大的业绩只在两个时期 ,即 :2 0世纪的前叶和 2 0世纪的后叶  相似文献   

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历史特点平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有三个突出特点 :不是没有真理性的强意识形态化 ,而是具有符合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需要的彻底革命性 ,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真正揭示中国革命规律的思想武器被中国人民接受 ;不是对外排斥一切文化、对内拒绝自我更新 ,而是具有科学的开放性 ,对外积极吸收其他文化优秀成分 ,对内不断自我更新 ;不是排斥知识分子 ,也不是强迫知识分子向落后的农民认同 ,而是具有主体的大众性 ,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桥梁 ,迅速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并影响农民运动 ,从而实现了以中国人民为实践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