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活法,高度的文明是支持你有些许隐私的,但你要是在大街上逮着人就问收入几何,赚的什么钱?我看八成你得提前准备安全头盔,挨不上板砖也得提防口水。  相似文献   

2.
黎霆 《社区》2009,(17):58-59
某位高人曾夸耀道:“到了一定份儿上,你不用去找钱,钱自然会来找你的。”这话颇为新奇,却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因而值得我们思考。《史记·货殖列传》里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表述,可见人们对钱的追逐已绵延了几千年。但很少有人知道,与此同时钱也在苦苦地寻找着自己心仪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壤壤 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 19世纪上半期,英国先后爆发了两场货币大论战:“金块论争”与“货币论争”。两场争论的实质都涉及到了这样一个问题,物价水平(或币值)究竟是由货币数最决定的,还是由真实经济活动决定的。每次论争结果均以货币数量论者的胜利而告终。  相似文献   

4.
全人教育的探讨和落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春秋时代的齐国政治家管仲在他的著作《管子·牧民篇》中说 :“仓禀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主旨是在说明经济和教育同样重要 ,物质生活和人格修养不可偏废。当今全球各国的教育政策都在致力于科技的研究和经济的发展 ,以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和生活享受 ,这原是一种自然的趋势。但是我们不能忘记物质生活之外的人格修养 ,不能忽略经济活动以外的教育事业 ,否则会使整个社会朝向“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史记·货殖列传》)的畸型状态发展。宋儒朱熹有一首《观书有感》的诗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  相似文献   

5.
姚燕玲 《金陵瞭望》2007,(21):44-44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时候官员也不例外。关键词:“敬”、“仪”、“规”清末官场上所谓的“敬”、“仪”、“规”,其实质就是贿赂。之所以加上“敬”、“仪”、“规”之类的字眼,目的在于使其带上“合法”的性质,送受双方都心安理得。归纳起来,大概有这样一些形式:一是别敬,也称别仪,  相似文献   

6.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富贵是什么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富人的义务     
由贫而求富,人之常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早在2000年前司马迁就说过:"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他还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于是为致富,人们"猪往前拱,鸡往后刨",各使各的招数。然而,金钱或财富是否能当作一个人幸福的主要表征?视贪财为产生社会邪恶的人,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如果人们以财富为生活目的,个人成了财富的工具,为财富所奴役,他会逐渐失掉正当使用金钱的能力。一个被财富所束缚的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期刊登的几篇文章就是围绕"富贵"话题阐发的各种见解与主张,文笔犀利,见解深邃,可为同学们提供思考与写作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汪继峰 《社区》2004,(12):29-29
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法国,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人们每天都在为生计奔忙。这种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身心非常疲惫。许多人下班回到家后,便随手把门一关,不想自己被人打扰,也不想去打扰别人。就这样,一道房门隔断了邻里之间的交往,以至有的人在一栋楼里住了10多年,却不知道住在自己对面的邻居姓甚名谁。天长日久,许多人都已对这种冷漠的邻里关系习以为常。可是,有个名叫贝里方的法国人却无法忍受这种冷漠,他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唤醒人们心中的热情,让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相互关爱。贝里方是巴黎一个叫…  相似文献   

11.
责任问题汇聚了宋明儒家的道德追求与政治操守,“以天下为己任”是其代表性的观点。宋明儒家讨论责人责己的行为,以及父子君臣的伦理,皆立足于人己关系。“以天下为己任”之“己”是德性之己,德性之己之所以承担天下责任,乃在于人己之间是“民吾同胞”的一体化关系。责人责己的经验论述呈现了责任行为中的一般性人己关系,即经由同情,责人归根于责己,达到感化他人承担责任的效果。责任行为中的具体人己关系样态,体现于宋明儒家最为关注的父子君臣伦理中:父子伦理中,表现为父子一体的同情感通;君臣伦理中,表现为共担天下责任的一体,责善渠道不可或缺。总体而言,不同于西方社会学家通常采用的理论建模方法,宋明儒家责任思想研究需要进入到人己关系的现实具体情境,这也是其经验论述所启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要么沉迷于无尽的感官刺激和享乐之中,不想去追问生存的意义问题;要么整天忙忙碌碌,无暇去思考这一问题。然而,这一问题却伴随着人生的始终,人永远处于开放和生成之中,生活在"意义"的牵引之下,正是这种对意义的追求变成了人类超越自身有限性的强大动力,引导人走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历程。  相似文献   

13.
天下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进程,五服和九州两种思想皆是天下观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视野。相比之下,五服思想是对夷夏分布格局的理想化追求,欲在天下范围内建立严格明晰的夷夏秩序,隔绝夷夏,以保证华夏文化的血统的纯正性;九州思想从地理空间的角度来建构天下观理论,托于古义,通过行政区域的设定来实现对天下的区分管理。这两种思想代表了解读和构建天下的两种视野,其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天下观理论体系的完善成熟,并且在天下理论体系中以不同的形式长久地保留下来。  相似文献   

14.
法律、利益与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对经济的发展和法律的进步起着巨大的影响乃至决定性的作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对利益又具有能动作用。承认人们的利益,就必须承认人们需要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首先要承认追求利益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且不能将权利和利益混为一团,只能将权利看作主体为追求利益而可以采取的行为。为了保障公民权利和利益的有效实现,既要以法律规范的方式赋予人们追求利益自主性的权利,也要以法律的方式规范人们参与市场的行为,同时,法律还应协调好公民个人利益、权利与国家权力的关系,并且少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也应得到法律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腐败成本论——加强反腐败力度的新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求利的动机是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根源性动力,而腐败收益大于腐败成本是导致腐败行为发生的直接驱动力。根据我国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确定腐败成本必须遵循两条原则,一是罚当偿罪,二是以儆效尤。提高腐败成本的方式,一方面是逐步提高公职人员的经济待遇,另一方面是加大惩治力度,从法律、纪律、经济、行政、道德等方面进行制裁。高俸养廉使人们不想贪,严刑重罚使人们不敢贪,完备法制使人们不能贪。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现代汉语中“不想当X的Y,不是好Y”的构式特征与逻辑意义、构式内部关系与语义变异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揭示了构式“不想当X的Y,不是好Z”形成的动因与理据。从表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到“鼓励人们要有远大理想、激励人们要有上进心”, 构式“不想当X的Y,不是好Y”形成了常态表述,体现出人们的一种正常预期;流行构式“不想当X的Y,不是好Z”的反常规异态表述,则反映出语言句式框架的演变路径,折射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认知和追求“双向度人”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17.
两汉之际隐者不畏死亡而坚持的是志节与信义;其隐居皆因对社会现状和政权当局不满。东汉初,隐者为“志”而隐,坚持不臣不友的独立人格。东汉中后期道家型隐逸人格出现并受推崇,此时隐者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意识。建安年间人们对隐逸行为多持否定态度。曹魏前期,隐逸人物风范的道家化,表明道家人格成为人们的理想人格一般都从隐者能激贪厉俗的社会功能方面肯定其存在的意义。曹魏后期,嵇康从追求精神境界和循性守志角度肯定出处两种行为。阮籍则否定超然事外而贱身的隐居方式,追求超然世外、遨游于精神之乡的高蹈行径。  相似文献   

18.
社会关系是资源交换和流通的通道,这种社会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理性的人际关系和感情的人际关系,后者是资源的重要通道。功利说认为,感情性人际关系的建立和运作都是出于功利的目的;感情说认为,由于感情的作用,人的行为有可能是利他的;自我论的解释是发生关系的人都属于自家人的范围,天下是一家;控制论的解释则为,一个人对于他人行为的控制可以有不同程度,而他人与他的感情性关系越是密切,可控制程度就越大;终极价值论的解释认为,良好的感情性人际关系是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梭罗深受美国个人主义的影响,质疑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反对所有侵害个人平等自由的制度,寻求其心目中的理想家园,他坚持个人主义的政治哲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消极抵抗》和《瓦尔登湖》两部作品中。梭罗及作品外在矛盾的表象皆是内在统一思想的反映。他积极参与取消政府的活动与疏离社会以期完善自我的矛盾行为,实质上皆统一于对个人主义理想家园的追求中。他探索出两条现实主义路径:一条是推翻资产阶级政体,建立以道德良知为标准的个人主义自由王国;另一条是倡导人们提高道德水准,实现个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20.
“自由是一个伟大的字眼,”更是人们的崇高奋斗目标.人们热爱和向往它,许多人甚至不惜牺牲生命去追求和捍卫它.正如匈牙利的伟大诗人斐多菲所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遗憾的是,社会上有少数人,不知资产阶级自由为何物,至少不了解资产阶级自由的实质,就对资产阶级自由不加分析地盲目崇拜,大加颂扬.在他们的心目中,似乎资产阶级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殊不知这是对资产阶级自由的误解.因此,探究资产阶级自由,明确其含义及其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本文旨在这方面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