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夏人的民族异化,是国内外学者极为关注的一个学术问题。笔者曾借助于濮阳市郊区柳屯乡杨十八郎村的唐兀公碑及部分文献资料,就河南西夏遗民的由来与汉化诸问题略陈管见(《略谈河南省的西夏遗民》,文见《宁夏社会科学》1986年第2期)。罕见而又完整的唐兀公碑与杨氏家族族谱和藏书,是研究西夏遗民极其珍贵的材料。有鉴于此,今特将《大元赠敦武校尉军民万户府百夫长唐兀公碑铭》全文迻录于下,并略加笺注,以飨同好。朝列大夫前国子司业魏郡潘迪撰并书石篆额①  相似文献   

2.
林剑鸣同志《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出版)第340页说,公元前233年(秦始皇十四年)的秦、赵大战中,“秦将桓齮由于失败,畏罪逃奔燕”。作者自注,系据“《史记·秦始皇本纪》、《史记·赵世家》”。经查证《史记》这两篇均未言及秦将桓齮败逃燕国事;先秦、两汉典籍亦无此种记载。 杨宽《战国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55年出版)第171页云:“(公元233年)赵派大将军李牧向桓齮反攻,大破秦军于肥,把桓齮打跑了。”杨氏于此加注:“(《史记》)《李牧列传》也  相似文献   

3.
杨妃籍贯考     
关于杨贵妃的籍贯,史书记载颇多抵牾。《新唐书·杨贵妃传》载:“玄宗贵妃杨氏,随梁郡通守汪四世孙,徙籍蒲州,遂为永乐人。”《太真外传》说她为“弘农华阴人也,后徙居蒲州永乐之独头村”,“其父元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新唐书·杨元琰传》载杨元琰是“虢州阌乡人”。 偶读《全唐文》,看到有篇文章叫《容州普宁县杨妃碑记》(见《全唐文》卷四○二),是唐天宝时(公元742—756年)四门助教许子慎撰文。碑文说:“杨妃容州杨冲人也,离城一十里,小名玉娘,父维,母叶氏。……初诞时,肌白如玉,相貌绝伦,后军都督署杨康见之,以财帛啖其父,求为女,妃家素窭,不得已与之。康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从传说时代开始,即有树碑家谱、族谱的优良传统.由《蒙古秘史》肇始,蒙古人的前辈们为今天研究蒙古系谱学,遗留下珍贵的历史遗产.内蒙古社会科学院的几代有识之士,都曾下大力量搜集、整理蒙古人的家谱、族谱,使该院图书馆成为国内收藏蒙古家谱较丰富的图书馆之一.今天他们所收藏的《尹湛纳希家谱》、《科尔沁·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鄂尔多斯·巴尔苏博罗特家谱》、《达延汗世系谱》……,都被视为研究蒙古家谱学中的珍品.这里刊布的《哈布图哈萨尔世系谱》,即是其中之一.该家谱是奉命抄录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孟秋二十九日,为传统中  相似文献   

5.
我市近日发现一部宋代用黄金粉末写成的族谱。该族谱由一本、一手卷合为一套,记载了姜氏从始祖神农氏到南宋共120代、历3000多年的世代传承,谱中有朱熹撰写的一段文字。  相似文献   

6.
杨、墨之学的实质及其绝灭原因刘如瑛战国中期,杨、墨之学盛行。孟子说:“圣王不作,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着—…·吾为此惧.闲先圣之...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的丰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杨承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以下简称《邓选》三卷),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文献,可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其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8.
对于族谱中有关族源记载的可靠性,近些年来不断受到学者的质疑.本文将《明实录》中有关湖南与江西地区的两条记载,分别与同一地区的族谱资料进行比勘,发现族谱中的记载与《明实录》的记载基本吻合,从而证明族谱资料在记载族源时的可靠性.这样,本文也就证实了,在南方地区,明初移民也是中央政府精心组织与规划的.“瓦屑坝”移民是历史之真实,不是传说,更不是虚构.  相似文献   

9.
今年梅雨中,余按王礼华兄提供的线索,携江生瑞教与贺生尧辉赴湘潭县中路铺火口村韶堂,访得胡安国后裔胡继岳,得《拗柴胡氏七修族谱》一份,觉其中问题颇多,兹列数条剖析如下。一、拗柴胡氏的来路《族谱》(以下简称《谱》),拗柴胡氏为胡安国长子胡寅后裔,始祖胡德祥,“乃来胡文定公讳安国字康焕之后也,先世由潭归崇安,至德祥祖征调甚繁,生于闽而促于党,再徙于茶陵延和寨。”(《谱》卷之一《初修自序》)胡德祥是何许人也?《三修约言》称:“洪武时,德祥祖有文武才,为万户长,奉调镇守山东济南府,复调茶陵延和寨,永乐二年…  相似文献   

10.
<正> 王船山与衡阳马桥唐家为数代师友、二代姻亲,自清康熙元年(1662)船山为唐凤仪撰写《翔云先生传》起,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唐克恕儿子唐端蒙,通过船山次子王敔转请湖南学正潘宗洛为《(衡阳)马桥唐氏族谱》作序时止,前后交谊历回十余年。王船山四女,曾许字唐端笏儿子唐常适为妻,嗣后船山次子王敔与唐克恕又续结儿女亲家。唐克峻(字钦文)曾师事船山之父王朝聘,唐  相似文献   

11.
5《吴趋汪氏支谱》《颍川汪氏大宗历朝续承》《汪氏文献考》《环山汪氏宗谱》《绩东汪氏重修宗谱》《山阴汪氏谱》前述《汪氏通宗世谱》已提及吴趋的汪氏家族,属汪华长子汪建支系的唐模第61代仁高一支脉。其后裔于宋绍兴三年(1133)中进士的第67代汪勃移居铜山,第71代的汪缙入赘于浙江环山的方姓,缙之子成道又迁回歙县坦川。明末第82代的尚禄年轻时游学吴地(苏州),因喜好当地的人文风土,清初时便留居在苏州城内阊门附近的吴趋。此后形成(“仕宦昌炽,工贾辐辏”的吴趋汪姓家族据支谱记载,与尚禄联姻的潘氏家族也是清初由徽州移居…  相似文献   

12.
提起多余人,人们一下子会想到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特别会想到批判现实主义大师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主人公奥涅金,他是世界公认的多余人的鼻祖,接着又从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中走出了一大批多余人。有人把他们归类,分为四代:欧根·奥涅金是第一代,荣家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是第二代,居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事是第三代,冈家洛夫《奥勒洛摩夫》中的奥勃洛摩夫是第四代。可以这样说,在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作品中,每位作家笔下都有一些多余人的影子。是不是多余人就产生在十九世纪的俄国呢?不然。我们认为,在十八世纪…  相似文献   

13.
<正> 笔者在邵东县杨桥乡西顺村青燕组曾焕章先生家藏《邵阳太平六修族谱》中发现:王夫之为曾氏修谱撰的“谱序”和《太母申孺人七秩寿序》以及《寄曾芳书》诗一首,在已公开发表的船山著作中,均未收录。罗正钧纂的《船山师友记》第十二卷曾处士致文条中曾提及此两篇文章:“《曾氏族谱序》(《姜斋逸  相似文献   

14.
明清以来修撰的家族谱中“始祖”以前世系的记事,开创了宋以后族谱范例的欧氏谱与苏氏谱的内容体例,明代中期以前士大夫有关祖先世系的记忆,表明宋明之间族谱基本上是以小宗宗法为基础编成的,因而宋明时代始修族谱中构成世系群体的祖先,一般都以高祖为始祖.由此可推知,后来大多数族谱中始祖之上的世系,其实并不可能有真实的记录为凭.同时,宋明之间的士人,一方面反对远攀华胄,牵合附会,另一方面又主张姓族源流不可不考,致力于远代世系的追寻,以致世人修谱时竞相仿效,莫不以攀援附会为尚.于是,明清族谱中的远代世系,成为明清以来散漫开来的一种特殊的历史记忆方式,今人以这些记录为研究资料,尤应以这一特性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天津社会科学》1983年第3期刊登了赵地同志的《杨六郎与天津》一文(以下简称“赵文”),读后感觉文中某些提法值得商榷,今仅提出一点管窥之见,就教于赵地同志。 赵文说:“我们读《宋史》或其他与杨家将有关的书籍,就会知道杨家将的主要人物杨六郎(杨延昭)的大半生与天津有关。杨六郎先任景州知州”,则“杨六郎就是天津的知州。紧接着又升任‘高阳关路副都部署’,……则杨六郎又是天津的边防司令。”  相似文献   

16.
2005年前后,《红颜》、《看上去很美》、《向日葵》等第六代导演的作品掀起了一股城市怀旧的风潮,本文即通过对第六代导演一些文本的分析,考察第六代导演城市怀旧的起因,进而考察这些电影城市怀旧的本质,以及随着时代变化所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杨梓为元代少数既为官又写作杂剧之作家 ,著有《敬德不服老》、《霍光鬼谏》、《豫让吞炭》三部历史剧 ,然人、作均不见元钟嗣成《录鬼簿》著录 ;明朱权《太和正音谱》仅著剧名于“古今无名氏”项下 ;唯元姚桐寿《乐郊私语》明言三剧为杨所作 ,谓 :“(海盐 )州少年多善歌乐府 ,其传皆出于澉川杨氏。当康惠公在世 (案 :康惠 ,杨梓谥号 ) ,节侠风流 ,善音律 ,与武林阿尔哈雅之子云石 (案 :阿尔哈雅即阿里海牙 ;云石即贯云石。文误 ,云石当为阿里海牙孙 ,贯只哥子 ,参《元史》卷一百四十三本传。阿里海牙传见《元史》卷一百二十八 )交善。云石…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思想专题研究的理论新著──《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经济社会发展观》评介杨承训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军和全国人民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进一步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自己的热潮中,徐必珍、刘怀玉同志适时地推出《发展才是硬道理──邓小平经...  相似文献   

19.
魏峰  郑嘉励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142-148,160
新出土的《史嵩之圹志》、《赵氏圹志》提供了史嵩之与其继室赵氏的生卒、世系等资料,也完整记录了史嵩之的历官。本文结合其它出土文献,对史嵩之的仕宦及其家族世系、婚姻关系进行研究,补充既有史料所缺。通过研究现存史氏族谱资料,认为清人史大成是史氏族谱修订的关键人物。  相似文献   

20.
<正> 由山东省菏泽地区社会科学联合会组织发起的《孙氏族谱》暨孙膑研讨会于1991年7月9日至11日在山东菏泽市召开,来自山东、河南等省市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就孙氏族谱的真伪及孙膑故里问题展开了认真深入的讨论,得出了较为客观一致的认识。与会专家学者们认为,新近搜集到的《孙氏族谱》(残卷)和《孙氏家祠序》是一珍贵资料,是继临沂银雀山汉简出土后关于孙膑研究的又一重要发现。其一,所发现的《孙氏族谱》虽然是残卷,但其记载了以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为中心的孙膑第48世至65世孙的繁衍、迁徙、分布状况,比较详尽和完整,这是难以伪造的,因而也是比较真实和可靠的。结合《新唐书》所裁孙膑家族自孙膑至其38世孙的世系表,从时间上推算也是吻合的。而其所裁作为孙氏始祖的孙膑字伯灵,其家祠所载孙膑夫人为苏氏等则可证孙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