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放的课堂     
课堂是一个系统。封闭的课堂不能解决课时少、任务重的矛盾 ,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 ,教育观念的更新 ,都要求建立开放的课堂体系。开放的课堂主要表现在开放教学目标、开放教学内容、开放教学过程、开放教学方法等方面。开放的课堂能够扩展课堂教学的功能 ,促进教与学双方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在课堂中让提问"活"起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问题。调动学生的热情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创设学生的灵活性等方法,让课堂提问在教学中"活"的起来。  相似文献   

3.
要增强概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做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概论课教学,具体途径可从课堂与课外以及教师与学生等两方面着手,同时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概论课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三个原则,即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以适应生产力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为根本标准,以塑造新人为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4.
我国当代作家铁凝的小说创作主线,始终贯穿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执著传递。对"中和"传统的承继与反思,是铁凝关照现代人性的独特维度,体现为人性畸变的冷静体察、文化性格的整体考量与圆满人性的热情呼唤。铁凝能够从人的现代性发展、社会的现代化推进的高度理性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并以更符合现代生活本质与现代人性规律的方式赋予文化传统以新的质素。  相似文献   

5.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创新最为重要的成果,已有研究多以产权、绩效、制度变迁等视角对其确立进行解析,但缺乏从文化传统和官民互动等维度的探讨。为此,从大传统与小传统的概念及其内涵出发,基于小传统的排他性、大传统容纳性及二者互动等维度探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的社会文化内涵。研究结果表明,小传统对大传统的排斥建构了承包责任制确立的微观基础;大传统对小传统的渐进式接纳确立了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双向互动则是内嵌于承包责任制形成过程的文化机理。为发挥大传统与小传统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的双向推动作用,从传统改造、文化协调和提高文化多样性等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6.
“有效课堂”的全面推进向农村小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何把传统的教学课堂转化成有效课堂,是摆在农村小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农村小学教育现状,根据自己的教研经验,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性”与现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时代转型 ,大学文科的教学都面临如何调整步伐适应社会需求的问题。“中国现当代文学”是中文系的基础课 ,这门课程的改革正在北大和其他一些院校进行。这里发表的一组文章 ,有的交流教学改革的措施与困扰 ,有的探讨课程变革的理念 ,对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也会有所启发。这次笔谈是由北大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提议和组织的。温教授认为教学是大学之本 ,大学办的学报研讨教学是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完全赞同并采纳这个建议 ,今后还将以一定篇幅发表有关课程与教学改革方面的研讨文章。  相似文献   

8.
消费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经济问题, 而且是个重要的伦理问题。当前, 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刚刚有所提高, 许多人的消费活动就表现出了畸形和病态。中国的“尚俭”传统思想包含着丰富的道德智慧。其主要观点仍有鲜活的现实生命力。经过批判扬弃, 汲取其中的道德精华, 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消费道德,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田慧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4):120-121,124
从小学到大学都不乏有厌学或因厌学而辍学的学生,还有部分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丧失积极获取知识的渴望,过分依赖老师,自学能力差。种种现象如光从表面分析或批评并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教学方法的产生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文化对比分析的角度,阐释导致中国教师“填鸭式”教学无法被完全摒弃的根源,以及与外教“放鸭式”教学在文化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了解中国的深厚文化,追根溯源,并结合外教“放鸭式”教学方法中新颖、活泼的特点,取其精华,以求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一种被称之为“茅盾传统”的创作范式存在,其主要内涵包括现实主义传统、“史诗”创作传统、“理性化”叙事传统三个方面.这三种传统的互渗交汇,构成中国新文学的一种重要价值体系,至今仍有无可漠视的意义.当下文学界有一种随意丢弃“茅盾传统”的倾向,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叙事理论中,将小说的作者与叙述者相区分、"说"与"看"相区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一系列相关研究得以进一步展开的基础。传统小说中的叙述者与作者被认为是合而为一的,与之相伴的是"说"与"看"的合而为一。在从传统小说到现代小说的发展过程中,这一状况发生了变化,由二者的合一到二者的分离。在这一发展过程中,福楼拜、亨利·詹姆斯、普鲁斯特的小说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现代小说这一叙事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关于“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理论 ,即所谓“两结合”论 ,其之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继承中有所变异与创新 ,是因为毛泽东的精神深处存留着传统诗学“奇正”说的深刻印记。通过对“两结合”论与“奇正”说的探讨 ,认为毛泽东的“两结合”论 ,既是马克思主义诗学的现实主义理论的民族化 ,也是传统诗学的“奇正”说的现代化和革命化。  相似文献   

13.
中古西欧基督教的“经学传统”,发端于罗马帝国后期“拉丁教父”对《圣经》的翻译与阐发。中世纪经院哲学家的“惟经是从”的学术活动与罗马教廷的文化专制政策,使这一传统日益封闭与僵化,并步入学阀化与官方化的学术轨道。到了中世纪后期,随着西欧社会的新变动与人文主义启蒙思潮的冲击,这一传统逐渐丧失了对学术文化的神圣支配地位,代之而起的则是人文主义“圣经学”的勃兴。人文主义者否定教廷钦定的《圣经》拉丁文本的权威性与经院哲学家主观臆断的学风,不仅力图使《圣经》版本的民族语言化与《圣经》传播的平民化,而且致力于发掘《圣经》的历史内涵与伦理精神,并以《圣经》为最高的信仰权威,这样就从根本上推翻了罗马教会正统神学的理论基石,否定了教廷权威及其礼仪制度存在的合理性。这一变革,最终从根本上推动了宗教改革思潮的萌发,促进了西欧的思想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历史转型。  相似文献   

14.
高校设计并运用“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能增强学生的课堂获得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也能推动高校教育模式的有效变革,促使高校顺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深化改革。高校及教师应立足本校教育教学实践,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从课前、课中、课后及课外等多个环节对教学模式进行合理设计。在各环节充分设计的基础上,高校需要从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尊重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等角度入手,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实施“互联网+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完善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为教学设计的有效运用提供支撑,并合理设置教学目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不断推动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探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模式成为当务之急。此项实践教学在完善“形势与政策”教学体系、拓展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上大有助益。“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本质与“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目的一致。“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以互联网等多媒体媒介为依托,在“形势与政策”实践教学中,以“新闻一周报”“课堂模拟”“时政热点讨论”及“创新项目设计”等翻转课堂模式。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小学教育注重对儿童的独立性、创造性、自信心的培养,自由与开放是美国中小学课堂的特色,而这正是中国的中小学课堂所欠缺的,究其根源,则在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等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回归教育基本命题、实施素质教育和实现受教育者自我发展,决定了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活课堂是必然的选择。当前构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知识凌驾于生活之上,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被边缘化;教学活动规训化,课堂教学缺乏活力;脱离学生生活的说教式灌输,难以使学生完成人格的自我构建。针对这些问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生活课堂应当转变课堂理念,确立生活本位;重塑师生关系,体现课堂教学的生活意义;课堂教学去模式化,激发生活课堂的活力;变革单一的教学方式,探索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8.
"话到嘴边留半句",意思是把话说一半,另一半隐住,不明白告诉别人,让人去想.放在课堂上,它其实就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教师不是把所要讲的知识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而是故意设"障"布""疑",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无疑,这"半句"正是启发思考的诱因.  相似文献   

19.
技术的分类和分类标准的研究是技术哲学研究的基础问题。技术可以分为现代技术和传统技术,在此基础上,把传统技术区分为三种类型,即从属于僧侣的技术、从属于民众的技术和从属于宫廷的技术。这三种技术传统在历史上是相互独立、平行发展的。分类主要是依据“技术传统”的生存论特征,而且这种区分的标准不是根据技术的规范,而是依据不同技术传统整体的形而上学水平的差异和生存论特性的不同。这种分类对于技术的文化构成论的研究,对于完整地再现技术传统和我们人类的生存图景是恰当的。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改革思想与中华民族“尚变”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尚变”的优秀传统认为 ,变化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 ,人们只有“趣时应变”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邓小平批判继承了“尚变”传统中“变则存 ,不变则亡 ,小变小发展 ,大变大发展”的观点 ,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思想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改革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