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陈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3):120-122
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传统音乐美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这一思想对中国古代传统音乐艺术实践的影响却是极其有限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未给中国古代传统音乐的发展带来契机。而这一思想的禁锢,最终也未能挡住植根于最广大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成长。由此可见,笔者认识到,一种音乐思想的提出,应该有广阔的视野,社会的眼光,世界的意识,在传承与借鉴中走古今结合、中西结合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大正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82,(1)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著作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研究古代诗论中的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任情率真的审美理想中国古代诗论很重视诗歌言情的特征,认为诗歌必须表现诗人的情感,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在孔子那里,已经认识到诗歌具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毛诗序》中就明确指出诗歌是情 相似文献
3.
陈大正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1)
中国古代的诗歌理论著作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研究古代诗论中的美学思想,对于今天的诗歌理论研究和诗歌创作,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张玲祥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1995,(2)
一、“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苏拭提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个命题的含义究竟是什么?它是否只是对王维诗画的评价,抑或如有人所归结的那样,仅是一个诗与画的共同性和差异性问题?对此,清代著名学者叶燮解释得颇为清楚明白:“画者形也,形依情则深;诗者情也,情附形则显。”(《己畦文集》卷八《赤霞楼诗集序》)诗与画,即情与形的交融和统一,构成了艺术的审美意象,这是艺术最本质的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5.
邹华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5(2):36-39
受中国上古宗教特殊性的影响,中国古代审美意识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内在机制和基本倾向,由此形成全性合生、流观合化、节文合序和明德合圣四种美的形态,亦可称为身象、物象、事象和性象。与此四象相对应,中国古代艺术逐渐发展出形神、意境、文质和兴象四大范畴,以统领中国古代艺术的整个范畴体系。形神与意境为虚象,具有超脱空灵的审美品味;文质和兴象为实象,包含较多的社会功利内容。由四象生成的四大艺术范畴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关联和渗透,研究者可有所偏重但不能偏废;偏废不仅弃置其所欲舍,同时也将断送其所欲取。 相似文献
6.
毛宣国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1)
1 最近几年,人们在进行中西美学思想比较时,常把“和”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基本特征。我觉得,笼统地谈“和”,并不能说明中西美学思想的差异。中西方的古典美学思想,虽然有很大差异,但是在强调“和”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西方自毕达哥拉斯起就认为,美体现着合理的或理想的数量关系,美的本质就是数的和谐。赫拉克利特认为,自然是最初的和谐,艺术摹仿自然以造成新的和谐。亚里斯多德则认为“美与不美的分别就在于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统一体。”古希腊艺术的基本特征是和谐静穆,这一点在文克尔曼·莱辛那里得到首肯,也为后代艺术家所公认。我认为,要区别中西美学思想和艺术的异同,不仅在于指出“和”是中国美学思想和艺术的特点,还应历史地具体地指出古代中国所谈的“和”的特点,考察“和”的观念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8.
刘继平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2):50-53
儒家与道家这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在中华民族的心理中得到融合与统一,成为了两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两大精神支柱,对于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审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历代士大夫画家们都具有儒家与道家思想的双重人格。 相似文献
9.
黄念然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1998,(4)
佛教中观学派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思维义法的浸渍而达成的。突出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色空不二的世界观影响了后世对美之真幻和艺境特征的看法。二、对空有关系的否定性辩证阐述形成了“不即不离”的“诗家中道”。三、“双遣双非”法的系统运用使传统美学呈现出独特的审美言说方式。四、“三谛圆融”说影响了后世以圆为美,贵圆、尚圆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0.
古代美学中的艺术人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德礼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
中国古代美学重视理想人格的培育,重视在审美创作中实现艺术人格的建构与提升。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价值目标,构成了古代美学艺术人格论的两种深层文化心态: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其精神实质是立足于人,追求人格的完美与升华。忧患意识与超越意识所展现的内心世界及其艺术人格,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凝聚为三种审美情调:追求浩然之气的社会美;追求无限和永恒的自然美;追求率性而真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11.
邹其昌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6(6):711-715
朱熹美学思想是宋代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与提升。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性质和作用并不只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而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2.
邹其昌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3,16(6):711-715
朱熹美学思想是宋代美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弘扬与提升。中国传统美学是一种人生美学,其性质和作用并不只是在于传达美的知识,而在于培育和提升人的生存境界。 相似文献
13.
蓬山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净土崇拜是佛教体系中最富信仰迷狂、最乏理性思辩色彩的派别之一。它以念诵佛经,称佛名号,观想佛相、佛境,专修往生佛国净土来来号召徒众。法门简便,“成佛”迅速,对旧时代的基层群众尤其具有蛊惑力。同时,也对中古以来我国许多艺术部门发生过深刻影响。我们在佛窟雕塑、经变壁画、经钞碑刻中,在谢灵运、沈约、白居易、袁宏道等文学家 相似文献
14.
秘燕生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4)
古代希腊堪称西方美学思想的摇篮,在其多咱多样的形式中几乎蕴含着以后西方美学发展史上各种观点的胚胎和萌芽。古代希腊美学思想分为两个发展阶段,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五世纪古典时代前期,属于古希腊早期美学思想时期,主要哲学家有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从公元前五世纪古典时代至公元前四世纪,属于古希腊鼎盛阶段美学思想时期,主要哲学家有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古代希腊早期哲学家的学识渊博,爱好广泛,既谙熟哲学,潜心研究自然科学,对文学艺术也怀有浓厚兴趣。特别应该指出,他们联系文学艺术实践,探讨了美的本质、美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古代苏美尔人的原始思维特征 ,以及这种特征对审美思维的影响 ;论述了处于审美观念发生早期的苏美尔人的重要的审美观念 ,揭示了苏美尔人以生命力旺盛为美、以有益于生命生活的事物为美的审美思想的基本特点 ;论证了苏美尔人因渴求生命永恒而产生出来的、同死亡必然性抗争的悲剧意识 相似文献
16.
17.
18.
徐江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5):76-80
学界长期有一种观念认为吴宓的艺术思想是芜杂且悖论丛生。本文从吴宓非系统性的论述中归纳出了他的思想路径,看其如何架起了中西古今文化的桥梁。他在诸多文章中所介绍的西方古典主义美学思想只是他思考的起点,即艺术门类之间存在性质区隔。他的思想成果真正体现于他结合中国文化思想所创造的"三境"和"音律"两个概念。与传统保守的古典主义不同,其艺术美学的思想核心是坚守人文主义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9.
20.
邱紫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2):1-5
论证了达·芬奇的艺术美学思想 ,指出经验论和泛神论是达·芬奇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 ;论述了达·芬奇对绘画艺术的本质与美学特征的独特见解 ,分析了达·芬奇把真实性和创造第二自然作为绘画艺术的最高审美标准的原因 ,论及了达·芬奇的审美趣味以及在美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